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複式洋房

積分: 192


1#
發表於 09-6-22 18:56 |只看該作者
《談談《四大名著》的平衡感》



偉大的文學作品需要有一種微妙的平衡感。《卡拉馬佐夫兄弟》裡的三兄弟,加上那位瘋狂的父親,就像正三角體的四個點,給小說帶來了穩固的幾何結構。《唐吉訶德》擁有的也不止是唐吉訶德和桑喬,而是一大堆小故事編織成的敍述之網。故事長短不一,所組成的網孔也有著尺寸分別。較之網眼整齊的一張網,這種不規則的結構更為堅韌,就像日本那些由大大小小鵝卵石砌成的古城墻,經歷恆久而巍峨依然。當然,《尤利西斯》對荷馬《奧德賽》的刻意模仿,也是為了找平衡感,儘管結果不太成功。所以我們讀經典作品時,常有這種感受: 如果一部小說讀起來欲罷不能,在故事、情節推展、人物、結構、語言各方面都讓人感覺踏實,予人充份的回味空間,那就是一部好小說。這個感受背後牽涉的就是作者在文學創作各種要素之間取平衡的微操作。我們拿這個觀點來審視一下中國古典小說,看看有甚麼發現。

中國古典小說有四大名著之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個叫法源自明末清初書商「四大奇書」的營銷策略。明中葉以後,隨著造紙成本的減低和印刷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銅活字技術的成熟),出版業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上至士大夫,下至部份農耕家庭乃至商賈工匠,都流行著藏書、玩書、買書風氣。民間刻書之風大行,一部出名的書,市面上經常流通著各種坊刻本(即私營書坊自己刻的本子)。士大夫除了看經史子集,也看當時盛行的小說、雜劇,而農工商賈之流,無疑更喜歡後者。明代書商們瞅準了市場擴大化的良機,為了多賺錢,經常主打字數多而又容易暢銷的小說市場。「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的講法,至遲在這個時候已有。入清以後,民營書坊的經營愈見興盛,四大奇書變成了明代四大奇書,《紅樓夢》出現後,取替了《金瓶梅》,變成了四大名著,沿用至今。

四大名著無疑都是偉大的文學作品,如果這四部小說不能叫偉大,那中國實在也沒有甚麼偉大的小說了。然而作為中國傳統章回小說的四座巔峰,伯仲之間似乎總有著高下之爭。一種流行看法是《紅樓夢》在藝術成就上獨領風騷,其他三部並列第二,或者《三國演義》再遜一籌。這是一種說法,但是不夠全面。本來客觀上硬要分個高下就是很含糊的一件事,只有主觀喜不喜歡可以具體談談。但是四大名著在上文所提的平衡感方面,確實有一些可以討論的地方。比如《紅樓夢》在語言方面是最好的,這得益於作者的文學天才,比如裡頭的大量原創詩作。寫得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裡我不取由庚辰本形訛而來的甲辰本「冷月葬詩魂」一說,考證太瑣,此處不贅)的作者,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詩人。還有裡頭深具地方風味的語言,既有滿族旗語的特色,也有南方一些地方方言的常用詞。能夠把這麼多地方語素融合在一本書裡頭,而且不著形跡,其對語言的掌控能力可想而知。小說結構更不用說了,無論考證派或索隱派都樂此不疲,不管其中胡說有多少(不少自命考證派的紅學家其實也是索隱派,其想當然式的推論甚至走得更遠),至少從側面證明了《紅樓夢》結構的確精密之極。文學史上沒有幾部文學作品的片段可以用顯微鏡視界放大以後,還能保持一樣的精巧和對整體結構的支撐力。這種支撐力已經不能用甚麼前後呼應來形容了。每次重讀,某幾個細節又跳了出來,啟發我們的思考,然後前後某幾回某幾條線索又串接了起來。精密結構保證了經典文本可以反覆讀而又不失樂趣,讓每次閱讀體驗都能得到一些新的收獲。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部柔性的小說,《紅樓夢》故事情節推展相對其它三部小說相對沒那麼豐富,這也是不能否認的。我們經常聽別人說《紅樓夢》深奧,情節不明顯,讀起來沉悶,就是因為情節主線不明顯所致。

情節主線明顯、故事好看的,當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前者一個大的不足是語言相對較差。除了從正史移植裴松之註加一點工以外,其他多是宋元以來話本文學的功勞。比如那首著名的開場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號稱第一博學的楊慎所作。他的長篇彈唱敘史之作《二十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調寄《臨江仙》,即是此詞。元至正年間出現的《全相三國志平话》,其基本情節已和《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演義》原名)非常相近了。胡適曾說過《三國演義》的最後寫定者是平凡的陋儒,不是甚麼大文學家,從語言加工來看,倒是如此。但是,借助厚重的歷史感,尤其是三國人物有宋以來在民間各種技耍、戲劇的流行,《三國演義》的人物刻劃可以說佔盡了便宜,各種文臣猛將的形象深入民心。直接導致了現在中國民間三國學裡頭有演義派和正史派之分,而前者聲勢猶盛的局面。

《水滸傳》的人物應該說也十分成功,然而不管是七十回本還是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到了後來都有後力不繼的現象。林沖、魯智深、武松這些分別用了幾回去描寫的人物,自然出彩,梁山規模大了以後,後來上山的一些好漢就面相「蒼白」了。像打東平府、東昌府這一段故事,沒羽箭張清、雙槍將董平,一個暗器高明,一個槍法精熟,但是一戰打下來,人物缺乏立體性,遠不如同類性質的花榮、林沖形象豐滿。推展情節方面,《水滸傳》也是前重後輕。前面是幾位主角依次佈局,從史進開始,魯智深、林沖、晁蓋、宋江、武松,這一條利用人物推展情節的主線,閃轉騰挪,何等巧妙!反而江洲劫法場、白龍廟小聚義之後,招攬新人上梁山這條主線定死了,整部小說情節推展就遠不如前半部跌蕩有致了。當然, 《水滸傳》語言比《三國演義》更勝一籌,這是最後加工者的能力問題。金聖嘆把《水滸》改成七十回本,恐怕也覺得一百零八星都聚齊了,「上梁山」的情節已進了死胡同,再這麼下去尤如雞肋,一百回、百二十回的征方臘、打田虎、破遼國畫蛇添足反而不美,不如讓盧員外一夢了結算了。

簡單談了三部名著,在平衡感方面都有長有短,有沒有在情節、人物、故事、語言、結構各方面一樣發達、不存在短板的古典小說呢?有,那就是《西遊記》。《西遊記》的人物, 是沒話說的了,除了四師徒以外,取經路上的各個妖怪形象都很立體。不提牛魔王、紅孩兒、白骨精、金角、銀角這些費了筆墨著重寫的第二主角群,即使出場甚短的妖怪,也不乏精彩。比如八十九回的黃獅精,就是個很講商業公平的妖怪。叫小妖去市場買豬羊搞釘鈀會,差了五兩銀子,就叫小妖拿錢來還給賣方客人(沙僧所變)。短短的一個插曲,黃獅精的形象立即就豐滿了。雖然是個妖怪,卻很講道理,買東西明碼實價給錢,並不恃強搶奪。還有六十四回《木仙庵三藏談詩》那幾個草木變成的精靈,一個個霜姿豐采,對他的肉一點興趣沒有,但求與他月下談詩,真是文藝妖怪了。至於《西遊記》的結構,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後,雖然也是一條取西經主線走到底,卻是活潑潑的。因為這條主線裡頭每一個和妖怪糾纏的故事都相對獨立,隨便翻開哪一回、哪一頁,都可以馬上讀下去。一個個獨立的場景,由四師徒串連起來,這個妖怪寫長一點,那個妖怪寫短一點,過了火焰山三調芭蕉扇這場大戲,就接一場九頭蟲駙馬的水戰;通天河、金峣洞兩場大戰之後,緊跟著是女兒國唐僧、八戒懷胎的一幕笑劇,全書鬆緊有致,讀者讀起來也更自然。更不存在《水滸傳》那樣好漢太多,到了後來只能量產處理以配合上梁山主線的尷尬情況。

《西遊記》的語言和情節,是其一貫勝場,不必多說了。但四大名著,卻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作者聲音在書中非常不明顯,幾乎減弱到可有可無。我們讀《西遊記》,不會想起吳承恩,也沒有必要深入了解這位作者才來--或者說有資格--欣賞小說。其他三部的情況也是如此。作者聲音既不在場,那麼小說本身的聲音就更自由了。《紅樓夢》寫的是天下萬事由盛轉衰、物極必反的共性,而不只是榮府或者曹某人一家一姓之悲,《水滸傳》寫的是草莽大澤的龍蛇傳奇,而不只是作者某次遇上山賊奇遇之後的感懷。像埃及的金字塔群一樣,偉大的小說恆久駐立,在靜穆之中愈加高大,不因人聲鼎沸而稍有動搖。


原文連結:http://cynosurehk.blog126.fc2.com/blog-entry-180.html


水晶宮

積分: 67134

父親節2025勳章 母親節2025勳章 2024年龍年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畀面勳章


2#
發表於 09-6-22 20:43 |只看該作者
thanks


翡翠宮

積分: 77172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3#
發表於 09-6-22 23:08 |只看該作者
thanks.....


大宅

積分: 4705


4#
發表於 09-6-23 01:26 |只看該作者
thx

http//lc-club.shopping.fashionsky.hk


珍珠宮

積分: 44134


5#
發表於 09-6-23 09:27 |只看該作者
THX~
現在我們一家三口每日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好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人與事,我們必定會好好珍惜這個幸福的家!《幸福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子爵府

積分: 10672

環保接龍勳章


6#
發表於 09-6-23 15:08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複式洋房

積分: 204


7#
發表於 09-6-24 12:37 |只看該作者
thank you very much


珍珠宮

積分: 43543


8#
發表於 09-6-26 19:29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複式洋房

積分: 192


9#
發表於 09-6-28 13:28 |只看該作者
很多謝大家瀏覽,這裡真是個有質素的討論區,以後有好文章也會繼續轉貼。


侯爵府

積分: 20751


10#
發表於 09-7-6 00:40 |只看該作者
thanks.....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