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2

尾頁
   0


民房

積分: 10


1#
發表於 11-1-4 20:31 |只看該作者
假如我的兒女是同性戀,我們是否仍可親近?
一部很溫馨感人的記錄片
誠意邀請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看
讓我們靠近一點


預告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IoUuM5K__wA


讓我們靠近一點.Always my Child
3個同志家庭的故事 首映禮及映後座談會


日期:18/1/2011 (二) 及 21/1/2011 (五)
時間:晚上7:30 - 8:30 / 晚上 9:00 - 10:00
(片長約20分鐘,隨後有40分鐘的映後座談會)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agnès b.電影院 (香港灣仔港灣道二號)
導演:「無聲風鈴」導演 洪榮傑先生
主辦︰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慈雲山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協辦: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
費用︰全免 (先到先得.派完即止 / 憑票入座.不設劃位)
查詢/留座:請將姓名、電郵及電話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或電 2320 4005 (徐小姐)


從小時候,溫婉細心的Billy媽媽已敏感兒子的性傾向,更派出他的同學試探他,得來-的答案是異性戀。她以為放下心頭大石,誰知七年後兒子竟向她出櫃...

身為老師的Eunice媽媽,對性傾向會更理解還是更保守?用了四年時間作心理準備,Eunice終於在二十多歲時戰戰兢兢地出櫃。出櫃方法與別不同,母親的反應更令人意想不到...

喜歡扮裝的Bryan,以書信與母親分享自己的人生。樂天知命、隨遇而安的Bryan媽媽,了解他的「性格」就是這樣,就明白他選擇了這條人生道路。只要兒子食得飽、著得暖,一切安然無恙...


三個真實的親子對話,讓他們靠近一點,讓我們再靠近一點。

映後座談會嘉賓

18/1/2010(二) 晚上7:30 蔡寶瓊博士
18/1/2010(二) 晚上9:00 王美鳯牧師
21/1/2010(五) 晚上7:30 張超雄博士
21/1/2010(五) 晚上9:00 何秀蘭議員


愛.讓我們靠近一點


本活動由平等機會(性傾向)資助計劃贊助

[ 本帖最後由 lok39 於 11-1-5 16:44 編輯 ]


侯爵府

積分: 23755

2024年龍年勳章 BK Milk勳章 畀面勳章


2#
發表於 11-1-4 21:41 |只看該作者
出櫃係點解?


侯爵府

積分: 20105

2025勳章 2025勳章蛇年勳章 2024年龍年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牛年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3#
發表於 11-1-4 21:55 |只看該作者
即係英文"coming out of the closet", 簡稱come out, 即係公開承認自己係同性戀者。

原帖由 anita_yps 於 11-1-4 21:41 發表
出櫃係點解?


民房

積分: 10


4#
發表於 11-1-5 16:45 |只看該作者
難得的親子教育,可以傾聽作為父母的心聲。


民房

積分: 10


5#
發表於 11-1-9 21:52 |只看該作者



[ 本帖最後由 lok39 於 11-1-9 22:00 編輯 ]


民房

積分: 15


6#
發表於 11-1-10 09:20 |只看該作者
若兒女有同性戀傾向,這等傾向也許說是同性吸引吧!作為父母是要慢慢去接受?還是能幫助兒女尋找另一方向,而不是單一接受他/她是同性吸引?或許他/她是一時混亂而產生,那可應有另一渠道吧!


男爵府

積分: 8888

熱血勳章


7#
發表於 11-1-10 10:10 |只看該作者
我都有諗過呢過問題, 如果佢真係confirm自己係鍾意同性, 咁我都會接受, 不過就暫時唔好俾我見到佢既"朋友"住, 畢竟知道還知道, 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哩


水晶宮

積分: 54909

wyeth冷知識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8#
發表於 11-1-10 10:50 |只看該作者
小童群益會的社工認為「大部份同性戀者早於 15歲前已清楚自己的性傾向」,與一些研究的結果不同部份青少年在青春期時會有短暫性傾向的疑惑,但很多人長大後會消失。有一個曾經為約三萬五千個學生進行性傾向調查發現,十二歲學生有25.9%不肯定自己性傾向,十八歲學生只有5%不肯定自己性傾向,研究發現十八歲的學生表示有同性戀或雙性戀傾向的比率,比十二歲學生有以上兩種性傾向的比率減少了一半。[1]也有研究顯示,只有2-3%的成人會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2]

[1]
Remafedi G, Resnick M, Blum R, Harris L. Demography of sexual orientation in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992.89:714-721.


[2]
Billy J, Tanfer K, Grady W, Klepinger D. “The sexual behavior of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25(1993),52-61.







而美國兒科學會亦認為對於有性傾向疑惑的學生,學校應該提供全面及準確的資訊,並尊重家長及學生本人的自決的權利,學校不應鼓勵學生「出櫃」或錯誤標籤學生是同志,以免他從事高危的同性性行為。[url=][1][/url]

[url=][1][/url]
Tom Benton, Letter to school,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ediatricians, 2010, P.2.


另外,補充一兩點資料:
根據Laumann(1994)的調查,說有同性戀行為的男士之中,有42%在18歲之前發生,而18歲之後就沒有了。自稱至少有一個同性伴侶的人士之中,有13%的女士和22%的男士,自18歲開始就沒有同性戀傾向。
相比成長期的自我整合,在青春期時,個人的性身分仍處於混亂及易變動(Savin- Willaims, 2005)情況,故此,在青春期應採取較保守的做法。
輔導者可以指導家長和青少年,有關性身份的不確定和混亂,並非罕見。在青春期不必急於倉卒宣佈自己的性身分(Remafedi, 1992; McConaghy, 1993; Savin-Williams, 2005)。
至於女同性戀方面。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心理及性別研究副教授Dr. Lisa M. Diamond曾進行一個長期的研究。她跟進100個女同性戀、雙性戀及性傾向未清楚的女性十年,發表了Sexual Fluidity: Understanding Women’s Love and Destroy一書。(引自Grossman, p.146-147)
Diamond發現,她的研究對象,有60%在十年內有和男人發生關係,40%在兩年之內。即使是自稱是同性戀者,有超過50%曾和男人發生關係。(引自Grossman, p.146)
Diamond的結論是:女性的性傾向,可以受到「引發」(triggered)而改變。例如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如參加女性主義課程、加入某些政治組織,或入讀女校等。(引自Grossman, p.146-147)


資料來源:
Laumann, E.O., Gagnon, J.H., Michael, R.T. & Michaels, S. (1994).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exuality: Sexual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pter 8, 283-320.


McConaghy, N. (1993). Sexual behavior: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Plenum.


Miriam Grossman M.D. (2009). You're Teaching My Child What?: A Physician Exposes the Lies of Sex Ed and How They Harm Your Child. Washington: Regnery.



Remafedi, G., Resnick, M., Blum, R., & Harris, L. (1992). Demography of sexual orientation in adolescents. Pediatrics, 89, 714-722.


Savin-Williams, R. (2005). The new gay teenag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本帖最後由 amythepooh 於 11-1-10 16:45 編輯 ]



大宅

積分: 1197


9#
發表於 11-1-10 10:55 |只看該作者
why not?
佢有佢自己的道路, 無論點樣, 我都咁愛佢.


禁止訪問

積分: 257


10#
發表於 11-1-10 11:1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子爵府

積分: 11795

好媽媽勳章


11#
發表於 11-1-10 11:17 |只看該作者
雖然父母會接受,但奈何有親戚問,真係做父母幾難答!
原帖由 AAma 於 11-1-10 10:55 發表
why not?
佢有佢自己的道路, 無論點樣, 我都咁愛佢.


翡翠宮

積分: 77942

醒目開學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BK Milk勳章


12#
發表於 11-1-10 11:21 |只看該作者
無奈接受…一來反對唔來…二來強硬反對會令她離家出走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0000
生命熱線︰2382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精神健康熱線諮詢服務):24667350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水晶宮

積分: 54909

wyeth冷知識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13#
發表於 11-1-10 13:22 |只看該作者
如果各位想了解同性戀多些或可以令到他們改變,可以上新造的人協會了解多些,有他們的簡介,過來人的生命故事http://www.newcreationhk.org/


1.新造的人協會是改變性傾向的輔導組織嗎?
2.性傾向是否可以改變?
3.怎樣才算改變了「性傾向」?
4.為甚麼很多專業組織都指性傾向不能改變?
5.改變性傾向會對當事人產生傷害嗎?
6.我想改變同性戀性傾向,「新造的人」可以幫助我改變嗎?
7.同性戀者是罪人嗎?
8.同性戀傾向是否天生?
9.同性戀是否正常?
10.有同性戀傾向的基督徒是否一定需要變為異性傾向?


生命故事

[size=+3]女生

[size=+3]男生

[size=+1]身在牢 心被愛 (女)

[size=+1]● 從無助到交託 (男 /53歲)
[size=+1]給你,妳的話 (beloved) (女) [size=+1]● 選擇接受一個痛而不苦的人生
[size=+1]反面座右銘 (shadow) (女/ 27歲)[size=+1]● 我結婚了!( Yes 先生)
[size=+1]祂對我有美好的安排和旨意 Mabel (女)[size=+1]● 上帝賜我好兄弟 (仁) (男/25歲)
[size=+1] [size=+1]● B 的見證 (男/ 39歲)
[size=+1] [size=+1]● 選擇改變 (男/ 33歲)
[size=+1]● 愛令我改變 (男/ 39歲)
[size=+1]● 覓愛艱途——走出同性戀的心路 阿文 (男/33歲)

[size=+3]掙扎者的親友

[size=+2]父親的故事
[size=+2]活潑的盼望(靜心)
[size=+2][size=+2] 給一位掙扎的朋友
[size=+2]● 是真的嗎? (一對懷信的父母)
[size=+2][size=+2] [size=+2]愛與痛之間——我的丈夫愛上男人 (晴)
[size=+2][size=+2] [size=+2]偉大先生 (由PL電話訪問)

[size=+3]組員感言
●[size=+2] 第一屆生命更新組組員心聲
[size=+2]● 盼望 (家屬) 組心聲
文集
[size=+2]●不以同性戀自豪 <<女>>
[size=+2]● 十個勇敢的兒女---宣言
[size=+2]● 當你發現兒女是同性戀者的時候…怎麼辦?<<康貴華醫生>>
[size=+2]● 走過同志路 一位男同性戀過來人的期望 <<川>>
[size=+2]● 有關同性戀的十大誤解

[size=+3]散文集[size=+3] (訪加後感)
[size=+2]童年夢想 --- 當播音
[size=+2]耶和華以勒-- 供應者!
[size=+2]●盧雲神父的墓前
[size=+2]●過去的羞辱,同是神的榮耀

[ 本帖最後由 amythepooh 於 11-1-10 16:38 編輯 ]



複式洋房

積分: 322


14#
發表於 11-1-10 15:58 |只看該作者
在明光社網頁,有這些資料,我們作為父母的,可以參考一下︰

父母如何面對兒女是同性戀者
康貴華
精神科醫生、新造的人協會會長

父母常見的反應
當父母發現兒女有同性戀行為時,通常都會十分傷心,也感覺到很「羞家」。一方面怪責自己引致兒女產生同性戀的傾向,另方面又痛罵兒女不懂自愛,對兒女顯出憤怒和拒絕。當安靜下來,又感不知所措,不知道應如何面對兒女。有父母曾描述,心情就好像面對家中成員突然死亡般,帶來極大哀傷和震撼。若然父母誤以為同性戀是天生不能改變,失落和絕望的情緒會更大。

父母必須正視兒女是同性戀者的現實,有些父母在震驚之餘不敢接受現實,甚至否認或自欺,安慰自己「兒女其實不是同性戀者,只是受到某些可惡的同性戀者滋擾或引誘,不敢拒絕罷了」。因此可能將一切責任推卸到兒女的同性伴侶身上。有些父母關係本來已經惡劣,這情況下更可能會彼此責備,將怒氣發洩在對方身上。

兒女的同性戀行為通常是由母親先發現,因為母親普遍比較細心,花在兒女的時間也較多。有時兒女會承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並可能要求母親保守秘密,以免父親知道後大發雷霆。但這嚴守秘密的重擔往往令母親不勝負荷,更可能落入抑鬱之中。另有情況是,父親知道後也未必肯正視兒女的問題,反而抱怨母親將事情誇大,或指責她過分縱容兒女,才有這結果。以為兒女會因著時間,漸漸變回異性戀者。

父母當如何面對兒女的同性戀傾向和行為?
1. 父母第一個步驟是要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急於改變兒女的性傾向。父母可以找一個不會被騷擾的地方,安靜下來,分辨內心的複雜感受。不要抗拒或壓抑,容讓它們抒發出來、哭出來,壓抑只會令你更忐忑不安。不需覺得絕望,近期的研究顯示同性戀的傾向是可以改變的。父母要嘗試克制自己的怒氣,同性戀的後天成因因人而異,非常複雜,不應妄下定論,錯怪自己或別人。這不是尋找罪魁禍首的時刻,而是一個考驗家人關係的時刻,在危機當中可能潛伏著一個轉機。若父母不知所措,應先找一些資源,對同性戀多作了解,以便除去對同性戀的誤解,正確的知識往往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

2. 按臨床個案的經驗分析,同性戀者的父母關係很多是不愉快的。父母間的婚姻關係出問題是同性戀主要後天成因之一,所以父母能否同心,是幫 助兒女的重要關鍵。我曾幫過一對父母,因發現兒子的同性戀傾向而積極改善夫婦關係,父親願花多些時間關心兒子,明白他的掙扎,兒子因父母關係改善而不那麼懼怕與父母相處,進而體諒父親的處境,更進一步接納父親較柔弱的性格。有時候,單靠自己的能力未必能改善關係,父母可能要借助專業輔導的協助。

3. 性傾向並非一朝一夕形成,幼年家庭環境因素及成長經歷足以影響性傾向的發展。雖然性傾向是可以改變,父母卻要謹記,強逼或責備不單不能幫助兒女改變,反而可能將兒女進一步推向同性戀的方向,所謂壓力愈大,反抗也愈大。父母應先了解兒女的掙扎和困擾,我們曾經接觸過的同性戀者,大部分都經歷過家庭或人際關係上的創傷,性屬身分 (Gender Identity ) 和自我形象的問題。

聆聽兒女心聲是關懷的第一步。父母必須強調,父母縱然不認同兒女的同性戀行為,對兒女的接納和愛卻永遠不變,就好像神雖然厭惡罪行,卻愛世上每一個罪人。下一步是了解兒女同性戀的經歷及現階段的境況,例如是否在拍拖,曾否發生性行為,進行性行為時有沒有預防措施,兒女會否懼怕染上性病或愛滋病,是否願意改變同性戀傾向等等。

了解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也可能要分幾次傾談。至於由誰來問,則視乎父母之中誰與兒女的關係最好。傾談時父母應盡量克制自己的負面反應,以免阻礙兒女坦誠的分享。同性戀的掙扎和困擾,是較複雜的心理問題,除了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體諒外,更需要個人的專業輔導幫助。

無論兒女是否願意改變同性戀的性傾向,也可以鼓勵他/她們尋找專業輔導,使他/她對自己的問題和處境,有更深的認識。倘若兒女不願意尋找幫助,父母應尊重兒女的選擇,維持對兒女的關心,不可威脅或強逼兒女接受「改造」。

至於應否告訴另一方少年人的家長他們的同性戀行為,則要視乎情況而定,沒有絕對的答案。我認為若雙方家長非常熟落,將實情告訴對方的家長是合適的,也可以彼此幫助扶持。若雙方不大認識,告訴他們兒女們的行為,可能會令對方誤會是責備他們或他們的兒女。雙方的父母若強迫他們分開也未必奏效,或會將這關係迫成地下情,兒女因此而不再向父母說實話,彼此之關係更惡劣。

[ 本帖最後由 晞兒媽媽 於 11-1-10 16:07 編輯 ]


水晶宮

積分: 70659

2025勳章 2025勳章蛇年勳章 牛年勳章 hashtag影視迷勳章


15#
發表於 11-1-10 16:46 |只看該作者
我會尊重佢既決定, 我只係想佢老左有個老伴, 係異性又好同性又好, 希望有人同佢互相扶持, 一同到老.

當然我都一定會要佢自己攪清楚係一時貪玩, 定真係有此傾向.


侯爵府

積分: 20200

畀面勳章


16#
發表於 11-1-10 17:32 |只看該作者
坦白說,我接受不到,亦不會去接受。
.
.
.
.
今天因為愛我孩子而要降下道德的底線,去接受他/她是同性戀者;可能若干年後,孩子會說:[媽媽,我知你愛我,我也愛你。其實,我不單是同性戀,而是雙性戀...你會接受和支持我的,是嗎?]
.
.
.
再若干年後,孩子會說:[媽媽,我知你愛我,我也愛你。其實,我不單是雙性戀,我更愛的原來是多莉(家中的一頭狗)...你會接受和支持我的,是嗎?]
.
.
底線,就是底線。


子爵府

積分: 12707

2025勳章 2025勳章蛇年勳章 牛年勳章 hashtag影視迷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17#
發表於 11-1-10 18:52 |只看該作者
認同, 唔想冇咗個女, 隻眼開隻眼閉.
原帖由 rabbit75 於 11-1-10 11:21 發表
無奈接受…一來反對唔來…二來強硬反對會令她離家出走


公爵府

積分: 25471


18#
發表於 11-1-10 23:2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rabbit75 於 11-1-10 11:21 發表
無奈接受…一來反對唔來…二來強硬反對會令她離家出走


我唔係甘睇, 我會開心接受,

性傾向係每個人的選擇, 舉例, 有好多人喜歡別牛肉, (包括我老公, 我個仔) 老實說, 我很怕吃牛肉, 我覺得很"蘇",

我唔會因為別人或亞仔喜歡吃牛肉, 而唔喜歡個仔,

佢係我個仔, 唔會因為佢既性取向, 而令到我討厭個仔, 或要無奈接受個仔的喜好..

是吧??


民房

積分: 10


19#
發表於 11-1-12 19:52 |只看該作者
孩子到最後有獨立的人生, 並不是我們作父母的能阻撓得住。
反而有時太堅定的立場使我們產生磨擦和芥蒂,
實在不值得因為孩子的性傾向而破壞親子的關係。
所以改變與否最後還是要尊重孩子的。


以下也是一些真人真事的分享:

向愛靠攏
文/阿球
  總是有幾張臉,你會記得特別清楚,林媽媽就是這樣抓住了我的視線。她坐在媽媽們的聚會裡,彼此客氣而熱絡地交談,但笑容背後卻帶著說不出的哀傷。

  這群媽媽來自不同的背景,有的在家相夫教子,有的在職場上精明幹練,有的在菜市場辛勤叫賣,但共通點是她們都有身為同志的子女。林媽媽的女兒則在數年前向她出櫃,跟其他爸媽一樣,自此後林媽媽時而擔心、時而憤怒、時而自責,開始了一場漫長而反覆的歷程,為了相互幫助,這些爸媽們聚在一起分享感受與經驗。然而不同的是,林媽媽的女兒已經不在身邊了。

  「我很關心她,但是有一次講了一些不該講的話,她聽了很難過,就搬出去住,再也沒有回來過。」林媽媽在聚會後跑來找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幫他找女兒。「我來這邊是希望讓我女兒知道,媽媽已經可以接受你的身份,我也想跟其他父母講,愛他就是接受他,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後悔。」

  聽著林媽媽也許不太順暢,卻情意真摯的告白,除了不忍、不捨外,也明白身為子女,我不可能完全理解林媽媽的心情,但身為六年級的同志,我卻瞭解他女兒的想法。因為當我還是小學生時,就意識到在家裡要隱藏同志身份,因此我也選擇離開,將關於自己生命的真相,像螞蟻般自家庭中一點一滴搬離。

  過去逃避的秘密,總免不了在長大後重新相遇。大學畢業後,我帶著出櫃的新身份,與失戀後破碎的身心,重新回到家中,如同行屍走肉般活著。直到一天,我在廚房撞見我媽,她就像林媽媽,用著不太順暢的語言,小心翼翼地問:「你跟你那個朋友,是不是分手了?」我輕輕嗯了一聲,時間靜默,然後我回房間,突然間眼眶開始濕潤,一切悲傷有了傾注而出的小缺口。

  親子間相互關心,是件平常不過的事情,卻因為身份特殊,同樣的關心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而顯得彌足珍貴。林媽媽為了關心女兒,努力將一字一句的思念寫成家書,甚至陪著我們走上台北同志大遊行,找尋聯繫的管道,只希望女兒可以看見她的改變,願意回家重聚。「只有失去才知道痛,我寧可多一個同志女兒,也不要失去自己的孩子。」林媽媽這樣說。

  然後我想起我媽,突然懂了那種用語不太順暢的背後真相,這是想說卻找不到適當的語言表達,想關心卻無從關心起的尷尬。我很想告訴我媽、林媽媽,以及其他父母,其實在子女心中,還是渴望親情出於愛與尊重的干涉,切斷關係不過是不得已的選擇,只是可笑啊,親子一旦面對面,雙方就陷入尷尬與不適,只剩下激怒彼此的本能。

  然而看著林媽媽的努力,想著我媽,以及在座談會中,那些或侃侃而談、或熱淚盈眶、或訕訕不語的父母與親人,何嘗不顯示著,雙方都在努力向對方靠攏,相信著總會有方法再度相會與擁抱。

  屆時,反而要問身為子女的我們,準備好了沒?

(本文經刪改後曾刊登於中國時報家庭版)


民房

積分: 10


20#
發表於 11-1-12 20:0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6# 晞兒媽媽 的文章

康貴華醫生「話」佢既臨床經驗都只有10-15%可以改變, 仲要個d人本身已經好想改變, 而且呢d資料仲要係醫生同心理學家既專業團體唔認可的, 因為無學術跟據, 只係由宗教角度出發...

何必要俾呢個false hope父母? 最慘係令有d父母強迫仔女去改變.

更重要係父母同仔女點樣適應改變唔到既親子相處和溝通...

TVB PEARL REPORT - 2010-12-27 - Protection
12"51' 康貴華醫生的訪問

http://mytv.tvb.com/news/pearlreport/114572#page-1

[ 本帖最後由 lok39 於 11-1-12 20:42 編輯 ]

首頁
12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