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簡稱RA) 是一種慢性的炎性疾病,它可能會影響全身不同的關節,亦會累及身體多個器官,如眼、皮膚、肺膜、心包膜和血管等。 事實上,任何種族、性別、年齡的人士均有可能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但通常以女性患者比男性為多,而發病年齡多在25 至50 歲之間。
儘管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但真正的起因仍未清楚。
▪ 多個關節會對稱性的紅腫、疼痛及發熱
▪ 手指、手腕、腳趾、膝關節等均是較常受影響的部位
▪ 晨醒時關節及身體會覺得僵硬
▪ 容易感到疲倦、發熱
大部份患者的病情都呈起伏狀態,倘若關節長時間發炎,可能會導致:
▪ 關節變形
▪ 腱帶斷裂
▪ 肌肉萎縮
▪ 神經線受壓
▪ 關節活動能力嚴重受損,影響日常的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雖沒有根治的藥物,若配合各種治療及“ 自療” 的方法,仍可以幫助大部份患者控制病情;包括:
休息
▪ 當關節急性發炎時,患者應該盡量休息,減少活動受影響的關節,可使發炎迅速減退
▪ 利用復康支架固定關節位置,可避免活動時或在睡夢中觸痛發炎的關節
▪ 當發炎逐漸消退,患者便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否則可引致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而影響活動能力。
藥物治療
藥物種類很多,一般都會有鎮痛、消炎及消腫的功效。主要有四類:
▪ 亞士匹靈及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
▪ 皮質類固醇抗炎藥( 俗稱肥仔丸)
▪ 改善病情抗風濕藥
▪ 普通止痛藥
骨科手術
▪
當關節發炎時,骨科手術能在不同情況下幫助患者:
關節滑膜切除手術可使患者的炎腫迅速減退,並防止關節變形
▪
當關節損壞或完全失去功能時,適當的骨科手術如更換人工關節,可幫助患者恢復活動能力。
物理治療
▪ 物理治療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重要環節
▪ 患者通過各種的治療方法,如:冷療、熱療、運動治療、電療等,可減低關節發炎、腫痛、變形及肌肉萎縮等現象和控制病情
職業治療
▪ 患者可透過各種治療的方法,防止關節受損、變形及維持關節的活動幅度;包括:治療活動、復康支架、糾正活動姿勢、關節保護方法、工作簡化方法、家居設施改善及輔助器具建議等
當炎症及痛楚出現時 | 需要充份的休息和積極的治療,才能減輕徵狀,渡過病發時期 |
當炎症及痛楚減退時 | 患者就能如常地生活 |
平日 | 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服藥習慣非常重要,可幫助自己減少炎症的出現次數 |
復康心得
您是否正受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苦楚所困擾?想掌握復康心得嗎?歡迎聯絡我們,亦可郵寄索取類風濕性關節炎錄像光碟。
社區復康
「社區復康網絡」為長期病患者及家屬提供一系列的服務項目,協助患者掌握知識及技巧,控制病情及適應病後生活。患者亦應積極參與病人自助組織提供的互助小組,發揮自助互助精神,與一群病友同行復康路。
病人自助組織
毅希會
地址:九龍橫頭磡邨宏禮樓地下
電話:2713 6444
相關網站
▪
適健中心 http://www.hkwellness.org
▪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http://www.hkarf.org
▪
香港風濕病學學會 http://www.fmshk.com.hk/hksr
▪
Arthritis Foundation http://www.arthriti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