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或以上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複式洋房

積分: 421


1#
發表於 7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在學業方面,香港教育制度一向競爭激烈,學生必須不斷應付功課、考試和升學壓力。許多孩子很容易將自我價值與成績緊緊掛鈎,一旦表現未如理想,便會產生挫敗感與自我否定。在家庭層面,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往往很高,無意中把焦慮傳遞給孩子,強調「要贏在起跑線」。親戚朋友之間的比較,更會令學生感到自己「不夠好」,甚至覺得無法獲得家人的接納與欣賞。

另一方面,開學初期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適應期,他們需要重新建立人際關係,面對新的老師與校園環境。特別是剛轉班、升學甚至轉校的孩子,孤立感與焦慮更明顯。香港社會仍存在「情緒要忍耐」的觀念,導致學生不敢主動說出自己的憂傷與壓力,擔心被視為脆弱或被標籤化。

要提升學生的精神健康,必須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孩子需要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足夠的睡眠與適度的運動,這對穩定情緒有很大幫助。學校也可以推行心理教育課程,幫助學生辨識和表達情緒,並找到合適的宣洩方式。同時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成績並非唯一的價值,鼓勵他們發展興趣、參與社交或義工活動,從不同角度建立自我認同。

學童精神健康︱家長的角色:採納不批判的態度

家長需要用心聆聽子女的訴求,最重要是溝通時採納不批判的態度,不單單只問功課和成績,而是鼓勵孩子表達感受,切忌用說教的型式和出現情緒問題的子女溝通。設定「合理而非完美」的標準更能讓孩子發揮潛能,而強調努力過程的重要性,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與肯定。家長本身若長期焦慮或情緒不穩定,也會無形中影響孩子,因此自我調適與壓力管理同樣重要。


別墅

積分: 668

2021可愛聖誕B勳章


2#
發表於 5 天前 |只看該作者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