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複式洋房

積分: 126


1#
發表於 08-3-28 15:25 |只看該作者

本人住在九龍灣德福花園,本人是一名小學教師,近來學了手語兒歌,本人有一個18個月大的女兒,她現在正上一些要繳費的playgroup(由她6個月始),由於本人每次都陪伴我的女兒一起上playgroup,因些能掌握playgroup的運作,加上本人有多年的教學經驗,現想自組免費playgroup,目的是想組織一班有心父母,想替自己的子女找一些年紀差不多的朋友,大家聚一聚,做一些有教育性或有意義的活動。

適合對象: 12-36個月嬰幼兒及其父母
上課時間:
每堂1小時30分鐘至2小時(星期六或日) ,基本上每個月聚會25次,時間可以有彈性,自組免費親子活動成功後再約,我建議星期六上午或下午、或星期日下午。

上課形式: 6-8家庭單位以小組形式參與,每堂3-5個不同活動
建議活動:幼兒手語、親子遊戲、唱歌(英文或中文、手語兒歌)、講故事、填色、認字、枱面玩具、社交故事、群體 / 比賽遊戲、感受分享、茶點等形式,讓小孩子學習如何與他的小朋友相處。
(幼兒手語、講故事、唱歌可由本人負責、其他可由各家庭輪流負責)
收  費:免費
(
如要組場地或一些簡單物資就要由大家夾錢)
建議地點:本人家裏或其他家庭家裏、租借會所、教會、社區會堂等
活動目的:
1. 提升參與群體遊戲的適應力。
2. 提升社交溝通技巧和禮貌。
3. 提升理解和遵從遊戲指示,延伸至互動能力。
4. 提升在遊戲中認識情緒至表達情緒。
12-24個月嬰幼兒而又住在九龍塘至觀塘既媽咪興趣請留名, pm你報名安排


補充資料:手語兒歌
【明報專訊】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系主任鄧慧蘭表示,
從外國多項研究發現,健聽的兒童雙語齊下,一邊學手語及說話,
可提升學習能力。她說為證實該說法,該系今年曾於多間健聽及
弱聽的學校舉辦手語班。而該學系的研究助理施婉萍更以自己的
兒子作試驗,結果其兒子學習速度進步神速。
施婉萍說,別人的孩子於半歲時已懂說「媽媽」、「爸爸」時,
她的兒子於歲半時仍未能說話。「我那時開始教兒子簡單的手語,
如貓,即是CAT的手語,學了手語後,我的兒子的理解能力提升了。
當我做手語動作時,他即時能了解,還懂說出意思。而他現時四歲,
老師說他的語文及理解能力,亦較一般小朋友強。」說,外國已
流行健聽小朋友學習手語班,以提升學習能力,只是本港未普及而已。
禁失聰童學手語 妨礙升學
教授說,社會很多錯誤的看法,就是健聽社會不想與少數群溝通,
即使聾人學校也強迫聾的小朋友不可學手語,若聾的學生在學校用
手語,往往更被老師懲罰,她指這只會令聾的小朋友失去學習興趣,
及影響他們升大學的機會。她說外國多項研究發現,健聽的兒童雙語
學習可提升學習能力,故該系明年將再邀請多間健聽學校作試驗,
開手語班,藉此證明學手語有助學生學習。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