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尾頁
   26


翡翠宮

積分: 92189

2024年龍年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畀面勳章


901#
發表於 17-5-31 17:58 |只看該作者
cinda72. 發表於 17-5-31 17:45
話我無知唔緊要,
就係無知先要請教,
咁都好應該show比人知下丫麻

仲講,懶到出汁


侯爵府

積分: 20997

開心吸收勳章


902#
發表於 17-5-31 18:00 |只看該作者
cinda72. 發表於 17-5-31 17:45
話我無知唔緊要,
就係無知先要請教,
咁都好應該show比人知下丫麻

鬧完人即閃拉。



子爵府

積分: 11582

虎到金來勳章


903#
發表於 17-5-31 20:02 |只看該作者
小飛越 發表於 17-5-31 17:52
假設套用老子的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的部份有限少少不多微细的理解。。。

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必定在最低處,水又是最滋润大地,点滴的水又最柔,猛烈的水又可最剛,但偏偏水就在最低處自居,而不争先。即是謙遜,唔認叻,就是回應了師兄你的那句老子的說話,不自為大,亦不敢為天下先,老子話我哋要好似水咁喎。


珍珠宮

積分: 36784

母親節2025勳章 2025勳章 2025勳章蛇年勳章


904#
發表於 17-6-1 02:10 |只看該作者
alisaalisa 發表於 17-5-31 17:02
其實爭議的關鍵在於應否以曾女士的事例作為身教榜樣。

闖珠峰是極高難度的事,曾女士所花的堅持與毅力非常 ...




禁止訪問

積分: 60891


905#
發表於 17-6-1 02:2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大宅

積分: 1724


906#
發表於 17-6-1 10:0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飛越 於 17-6-1 10:53 編輯
jamesbond007 發表於 17-5-31 20:02
我的部份有限少少不多微细的理解。。。

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必定在最低處,水又是最滋润大地,点滴的水又 ...

"上善若水"、"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出自於道德經第八章和第三十四章, 最好用原文去演譯.

古代文字無現代甘豐富, 會出現一字多義, 而且沒有標點符號, 係後人加上, 所以要盡量了解當時社會背景和作者生平, 再考慮出書時目的和境況, 不要太多或多重解譯, 才會避免失去原意!

有人講呢度唔係法庭無得講道德, 但係, 在眾人面前, 現代人可否引用道德經文去陳述自己意見"感覺"? 這也是人們說一個人無道德, 這道德係有其出處既, 而不是無的放矢! 當然呢度不會有法官也唔應該去做法官, 所以也唔會有結論, 輸贏, 終歸公道自在人心! 這也是東方民族應該有的教導智慧, 而不是西方的法律制裁意識!

如果了解多些古典, 時代背景, 作者生平, 以及著書目的, 或許會發覺易經教人做皇者, 道德經教人做智者, 儒學教人做仁者, 孫子兵法教人做將者(武者), 但唯獨仁者另一個角度係弱者, 所以孔子遊歷27年, 遊說70多個國君, 都無人採用孔子果套, 因為在戰爭時期, 一味做好人只會俾人打死, 但當後代皇者取得天下, 鞏固自己勢力後, 就會推崇, 因為人民受五常約束就會做順民! 所以現代流傳的儒學同論語, 部份不利君主的內容己經俾歷代改動過! 所以四本經書有互補作用, 同時也是一脈相承既!

如果套用第八章, 我會理解為, 曾女士應該要知道自己社會的位置和角色(居善地), 心懷仁厚(心善渊), 行為善良(與善仁), 言而有信(言善信, 她做到), 從政者善於管治(政善治, 與她無關), 行動說話要揀時機場合(動善時), 只要不爭名利, 所以無需任何憂慮(夫唯不争,故无尤)! 而反觀上善若水, 會理解為, 世上萬物中最善良的係水, 因為水滋潤大地, 供養萬物, 但又不與萬物相爭, 願意處於萬物不想要的地方, 寓意做人要有利於大眾, 而不與大眾相爭, 願意做別人不想做的事情! 要知老子這段話係遠早於二千多年前!


翡翠宮

積分: 92189

2024年龍年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畀面勳章


907#
發表於 17-6-1 10:36 |只看該作者
小飛越 發表於 17-6-1 10:09
"上善若水"、"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出自於道德經第八章和第三十四章, 最好用原文去演譯.

古代文字 ...

長智識!!!!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整件事的事實是老師放棄救人,客觀的現場環境/個人能力/登山者自己的責任/裝備是否足夠,這些是一些救人條件,而我們著重的是一個人心中有沒有存在道德/仁,在有限的條件去製造拯救生命的空間,沒有絕對成功的救人條件,相同地亦不能斷定救人一定會沒命。

老師選擇了不救再冷淡地道出整件事去突出自己登頂的本事,已經偏離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表面原意了!!! 當受質疑時老師亦沒有半點反省之心,只為自己的行為包裝,自圓其說地告訴大家雪巴人也說沒有得救。 雪巴人有查看等待救援者的身體情況嗎???? 何不讓死者安息,將自己不救人的事長久埋於自己良知之下!!!!

我們不會要求任何一位老師是聖人,但過於偽善而得不認同也無可置疑吧!!!!!


點評

jamesbond007    發表於 17-6-1 14:07


侯爵府

積分: 23905

開心吸收勳章


908#
發表於 17-6-1 11:25 |只看該作者
alisaalisa 發表於 17-5-31 17:02
其實爭議的關鍵在於應否以曾女士的事例作為身教榜樣。

闖珠峰是極高難度的事,曾女士所花的堅持與毅力非常 ...
道出成件事爭議既始末同背景, 大家就吾好睇一兩件事, 就話老師偉大, 係榜樣, 同樣亦吾好一件事就話係見死不求.


子爵府

積分: 11582

虎到金來勳章


909#
發表於 17-6-1 13: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amesbond007 於 17-6-1 13:13 編輯
小飛越 發表於 17-6-1 10:09
"上善若水"、"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出自於道德經第八章和第三十四章, 最好用原文去演譯.

古代文字 ...

師兄有完美演繹,獲益良多。

老子崇尚自然,喜歡BB仔,因為嬰兒没有修飾自己的德性,只有天生即道给于的本来之德性,不弄虚作假,天性就是如此,故曰:常德不離 復歸於婴兒。

就像牛群關懷一隻受車撞傷的牛,
就像燕子關懷一隻受了傷的同伴,
牠們對同伴的關愛都是出于本性,那本性就是德性,就是動物天生的,道给與牠們的本来德性。

這些道给與動物包括人的天生德性,老子的意思是要好好保存,像回复婴兒情况一樣,即是不忘本性,保存善良之性。

點評

小飛越    發表於 17-6-1 14:06


子爵府

積分: 11582

虎到金來勳章


910#
發表於 17-6-1 14:18 |只看該作者
Dust in the wind



Bodies on Mt Everest 3:56 mins


水晶宮

積分: 61858


911#
發表於 17-6-1 14:39 |只看該作者
alisaalisa 發表於 17-5-31 17:02
其實爭議的關鍵在於應否以曾女士的事例作為身教榜樣。

闖珠峰是極高難度的事,曾女士所花的堅持與毅力非常 ...



大宅

積分: 1724


912#
發表於 17-6-1 14:4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飛越 於 17-6-1 15:30 編輯
jamesbond007 發表於 17-6-1 13:01
師兄有完美演繹,獲益良多。

老子崇尚自然,喜歡BB仔,因為嬰兒没有修飾自己的德性,只有天生即道给于的 ...

可能有些人, 只係表面字眼去理解經文, 以為不爭, 就係無欲無求, 無為而治, 就係咩都唔駛做等自然發展, 係好易誤自誤人!
世事萬物有兩面性, 正如水, 有柔也有剛的一面, 現代人都可以用水刀切割超強金屬, 而人的情感, 也有兩面性, 沒有罪惡就不知什麼是善良, 沒有痛苦也不知道快樂, 這一切都係自然會發生同出現, 所以人有欲望也有絕望都係正常, 但追求過程中必須合乎道, 即了解社會運作和人性, 順應自然規律去實行, 就會順利, 得到預期結果!

無為而治也要合乎道, 即了解社會運作和人性, 例如年青人沒有工作自然遊手好閒, 沒有娛樂自然會累積壓力, 沒法安居自然感覺前景無望, 所以從政者要懂得因應這些自然規律去管治!

以前我以為道德經好似宗教書教人框框條條, 了解之後先知原來係中國最古老也是第一本哲學書, 晤怪得老子被定為古代十人哲學家之首, 翻譯本僅次於聖經, 可惜我地後代自己識中文卻晤識寶!

點評

jamesbond007    發表於 17-6-1 18:58

首頁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