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擂台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男爵府

積分: 8009


1#
發表於 18-6-28 12:00 |只看該作者

https://www.ft.com/content/170b7016-746c-11e8-aa31-31da4279a601


美國公司例如GM, Nike, Starbucks, Ford(我想到還有美國公司在澳門的賭場)在中國賺大錢,但這些都沒有算入中美貿易順逆差內,表面上中國出口美國506bn(5060億元),美國出口中國130bn(1300億元),逆差是$375bn(3750億元),但如果計入美國公司在中國本地的銷售$221.9bn (2219億元),差距就大幅收窄。雖然中國無法對美國進口產品進行等量的關稅懲罰,但卻能對美國公司在中國本土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品質施予嚴格檢查。


當然貿易戰互有死傷,根本不應挑起。



OpinionGlobal Insight Trump forgets that US companies in China are doing a roaringtrade Deficit is not so large if sales of US subsidiaries are counted — butBeijing could hit back

JAMES KYNGE

A considerable irony underlies theimpending US-China trade war. If you take a broader view of economicstatistics, the huge American deficit with China that has so inflamed DonaldTrump suddenly starts to look a lot smaller. By orthodox measurements, the UStrade deficit was $375bn last year because US exports to China were only $130bnwhile imports from China were $506bn. But this misses an important aspect ofthe relationship that works strongly in favour of the US. Following almost 40years of US corporate investment in China, thesubsidiaries of American multinationals based in China are doing a roaringtrade selling goods and services to Chinese consumers. So large are these sales— from corporations such as GM, Nike, Starbucks, Ford and others — that theyfar exceed the value of US exports to China, says Alex Wolf, a HongKong-based economist at 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 an asset managementfirm. “These sales do not show up in the trade balance or the current accountbut they are part of what might be called a broader ‘aggregate economicrelationship’,” Mr Wolf said. In 2015, the lastyear for which official US statistics were available, US multinationalsubsidiaries based in China made a total of $221.9bn in sales to domesticconsumers. The goods and services sold were produced by an army of 1.7mpeople employed by US subsidiaries in the country. By contrast, China’scorporate presence in the US remains small. Official figures on Chinesecompanies’ US subsidiary sales to American consumers do not exist, but analystsestimate they are hardly material when compared with China’s exports to the US.Thus, the US-China “aggregate economic relationship” appears a lot morebalanced than the trade deficit makes it look. “Adjusting external trade flowsfor such (domestic) sales is tricky and poses caveats. But, if one wanted to doit, the numbers look different indeed,” said Louis Kuijs, head of Asiaeconomics at Oxford Economics, a research firm. However, as bilateral tradetensions escalate, the large US corporate presence in China could become acritical vulnerability. As previous political spats between China and tradepartners such as Japan and South Korea flared, Chinese consumers expressedtheir ire with retail boycotts against Japanese and Korean goods. So far,Beijing has reined in the reaction from its state-run media even as Washingtonhas launched fusillades of outrage. But on Tuesday such restraint appeared toslip. China’s commerce ministry complained of “blackmail” after Mr Trump’sissued instructions to prepare tariffs on a further $200bn of Chinese exports.“If the US suffers a loss of rationality and issues a (tariff) list, China willhave to adopt strong countermeasures, which will be comprehensive measurescombining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ministry said in a statement. RecommendedGeorge Magnus Trump has a point about China’s technology abuses The worry nowfor US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is that Beijing may respond not only withformal trade measures but also through an informal nationalist backlash. “Muchof China’s leverage over US companies in China such as GM, Ford, Starbucks,Nike and others can be enacted informally,” said Mr Wolf. “If the US is portrayed as having hurt the feelings of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Chinese media, then you could see the sales of thesecompanies getting hit not by official regulatory action but by consumerboycotts,” he added.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Mr Wolf said, would beChinese tourism to the US — which ranked ahead of soyabeans, aircraft,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other items last year as the US’s biggest singleexport to China. “China has less ammunition left in terms of imposing tariffs(but) history shows that there are various other measures it could take toinflict pain on US companies especially those present in China”, said Mr Kuijs.These include scaled up health, safety and tax checks, delaying the imports ofgoods, and boycotting US goods. “China’s official stance remains that it doesnot want a trade war, but is willing to fight one.”


[img align=left]C:\my documents\IMG_1427_1_1_1[/img] [img align=right]C:\my documents\DSCN1156 10-04-2004_1_4_1[/img]


男爵府

積分: 7939


2#
發表於 18-6-29 11:0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rayhong9 的帖子

這不是貿易戰。根本是赤裸裸的超級霸權。
貿易只是一個藉口。真正的目的是不讓你發展,要你永遠做我細佬。我叫你行就行,坐就坐。

破壞所有國際協議後,美國就是規則,美國就是策劃與執行者。
我住種花家


禁止訪問

積分: 12299


3#
發表於 18-6-29 11:5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侯爵府

積分: 22944


4#
發表於 18-6-30 21: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根本就係一個死窮鬼爛仔,佢地為咗利益咩衰嘢都做得出。


珍珠宮

積分: 46210

2024年龍年勳章


5#
發表於 18-7-3 06:23 |只看該作者
sheenaho 發表於 18-6-29 11:06
回覆 rayhong9 的帖子

這不是貿易戰。根本是赤裸裸的超級霸權。

同意!


伯爵府

積分: 17081

2018復活節勳章


6#
發表於 18-7-6 22:14 |只看該作者
sheenaho 發表於 18-6-29 11:06
回覆 rayhong9 的帖子

這不是貿易戰。根本是赤裸裸的超級霸權。
.無錯,隻日本狗就係咁樣做成的!中國要加油,就算輸都要美國付下代價。


伯爵府

積分: 18491


7#
發表於 18-7-7 06:28 |只看該作者
sheenaho 發表於 18-6-29 11:06
回覆 rayhong9 的帖子

這不是貿易戰。根本是赤裸裸的超級霸權。

同意


水晶宮

積分: 64146

父親節2025勳章 母親節2025勳章 2025勳章 2025勳章蛇年勳章 2024年龍年勳章 2023年兔年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2021可愛聖誕B勳章 牛年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畀面勳章 BK Milk勳章 開心吸收勳章


8#
發表於 18-7-10 23:26 |只看該作者
以和為貴完全行唔通,呢個和肯定貴到飛起,老美只會得寸進尺,中國無得揀,只能接招。


男爵府

積分: 8009


9#
發表於 18-7-12 11:06 |只看該作者
美國公司賺錢不一定要美國生產,可以是在中國生產的,特朗普刻意隱瞞這些事實,中國不一定要採用徵稅方式反擊特朗普,相反係應該優惠美國公司,吸引它們到中國設廠,甚至在貿易戰期間,對在華美資(有輸美產品)公司提供減稅優惠,這樣對特朗普的打擊更大,如果中國對在華美資進行報復,反而加速美資撤離,正中特朗普的詭計,對中國自己傷害更大。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426037

特斯拉獨資上海設廠 中國放寬汽車業外資限制後首起


2018-05-15 10:1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確定在中國設廠,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10日已正式註冊成立,由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以台港澳法人獨資建廠,這也是中國宣布取消汽車業外資股比限制後,首次以外資全資身分在中國設立研發業務的子公司。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註冊地址為上海浦東新區臨港,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法定代表人為「Xiaotong Zhu」,疑為特斯拉中國區總裁朱曉彤。

公開訊息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營運範圍包括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産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産品推廣。

可以看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主要放在技術研發和產品銷售,並非整車製造相關,但特斯拉CEO穆斯克(Elon Musk)去年曾表示,中國工廠會在3年內開始營運,不久前的財報會議上,穆斯克也重申有計劃在中國建設超級電池工廠,有消息更稱,特斯拉未來將公布更多消息,電池工廠會兼顧造車。
[img align=left]C:\my documents\IMG_1427_1_1_1[/img] [img align=right]C:\my documents\DSCN1156 10-04-2004_1_4_1[/img]


男爵府

積分: 8009


10#
發表於 18-7-12 11:28 |只看該作者
企業從來只是追逐盈利,在中國設廠,是因為成本和拓展市場因素。美國買家大量輸入中國產品,也是因為美國市場有這樣需要,有利可圖。特朗普的貿易戰政策,當然對中國造成打擊,不過卻無助美國人就業,不買中國貨,也要買越南貨、印尼貨吧。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 ... tech-trade/zh-hant/

美國科技巨頭為中國政府的科技戰略服務
DAVID BARBOZA

2017年8月8日

隨著中國政府持續發展無人機,美國科技巨頭高通(Qualcomm)正在伸出援手。在人工智慧、移動技術和超級計算機領域也一樣。高通還支持中國發展大型跨國品牌的「走出去」策略,大力幫助華為等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

高通正在為北京打造自己的科技超級巨頭這個總體規劃提供資金、專業技術和工程製造方面的幫助。

大型美國企業極力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祕密,害怕被競爭對手佔了上風。但它們在中國幾乎別無選擇。對此,華盛頓正在警惕地觀察著。

為了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美國公司被迫轉讓技術、成立合資企業、下調價格和援助中國本土企業。這些行動構成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宏偉計劃的基礎。該計劃意在確保中國的企業、軍隊和政府主導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等核心技術領域。

據了解情況的人士透露,隨著對北京的工業政策的擔憂不斷加劇,川普政府正在準備對可能違反美國知識產權的情況展開廣泛調查。國會也在考慮一些方法,通過收緊規章制度來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能力,以防止美國的資產被買走,並限制技術轉讓。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的經濟利益與其國家安全需求一致。民眾擔心的是,美國企業與中國合作的行為,可能是在播下自我毀滅的種子,並交出美國的軍事、太空和國防計劃所仰仗的關鍵技術。

超微(Advanced Micro Devices)和慧與(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正與中國公司合作研發服務器晶片,打造其自身產品的競品。英特爾(Intel)正和中國人攜手研製高端手機晶片,與高通展開競爭。IBM已同意轉移重要技術,將讓中國有能力涉足基於大型機的銀行業務,其利潤十分豐厚。

「華盛頓方面頗為擔憂,」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分析師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表示。「國防、情報機構及其他人等都擔心,先進的晶片製造能力正轉移到中國。」

高通和因特爾均拒絕置評。

高通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

身為全球領先的手機晶片製造商的高通,曾觸怒過中國政府——因存在反競爭行為,它於2015年被罰款9.75億美元,金額之大可謂史無前例。為了重新博得北京的好感,該公司同意在中國降價,答應將更多高端製造業務交給中國合作夥伴,還承諾幫助中國進行技術能力升級。

透過中國西南地區一棟低矮的辦公樓,可以管窺高通與中國政府的緊密關係——以及美國科技巨頭面臨的複雜情況。樓內,一群工程師正在研發前沿微型晶片產品,以期與英特爾的最佳產品一決高下。這些晶片將幫助武裝一個有可能讓中國的計算能力得到強化的大型數據及雲中心。現今的中國不再滿足於經由採購獲得用於手機、計算機和汽車的晶片,而是想要設計和生產這類驅動著很大一部分數字世界的「大腦」。

中國政府與高通共同成立了初創企業華芯通半導體。中方為其提供土地和資金支持。高通則提供了技術和1.4億美元的啟動資金。

「高通需要權衡兼顧,」在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當老師的史兆威(Willy Shih)說。「世界上的大多數個人計算機都是在中國製造的,世界上的大多數智能手機也是如此,因此他們必須周旋其中。這是無可更改的現實。」

高通很早就進入了中國。

1990年代中期,在中國經濟起飛之際,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敦促中國領導人向美國科技公司開放市場。

柯林頓政府的成員,其中包括美國貿易代表查倫·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和商務部長威廉·M·戴利(William M. Daley),奉命前往北京敲定細節。他們曾點名為一家公司爭取機會,那就是高通。

「當時,高通在美國是獨一份,」巴爾舍夫斯基說。

「我和戴利對中國人步步緊逼,讓他們接受美國的無線技術標準」,她繼續說道,「那就是高通。」

那時候,手機在全球範圍的使用率開始快速增長,主要是以名為GSM(全球移動通訊系統)的歐洲無線標準為依託。高通則握有一種與之相競爭的美國標準,名為CDMA(碼分多址)。

高通創始人之一厄文·M·雅各布(Irwin M. Jacobs)身先士卒地在華盛頓和北京大力遊說,宣傳CDMA技術推動無線通訊市場轉型的潛力。

「我們知道中國市場會很重要,他們當時沒有自己的系統,」高通前高管佩里·拉夫吉(Perry LaForge)說。「我們還告訴他們,該系統將讓他們有機會製造自己的手機,一改只能從其他國家採購手機的局面。」

高通於90年代末首次進入中國的時候,進展相當緩慢。該公司費盡周折地尋找中國合作夥伴,去生產與其網路相容的手機。中國也在研製自己的無線標準。

高通最終勝出,幫助制定了下一代手機技術——3G和4G服務的標準。由歐洲電信運營商倡導的標準迅速失去影響力。由中國自行打造的技術也面臨重重困難。

到2013年,全世界幾乎每一部無線設備不是要依賴高通的晶片,就是要仰仗它的專利,這足以讓它的利潤豐厚程度居於科技行業前列。

隨著高通的掌控力日益上升,蘋果(Apple)、三星(Samsung)等全球性品牌開始就「歧視性」定價和高昂的專利使用費向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投訴。在中國,一個由該國主要手機生產商組成的行業組織曾抱怨專利持有者收取「過高的許可費」。

「現如今,一部智能手機涉及約25萬項專利,」總部位於檀香山的研究和教育組織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迪埃特爾·恩斯特(Dieter Ernst)說。「中國智能手機生廠商需要和高通等擁有關鍵專利的公司達成許可協議。」

「中國政府對此感到擔心,」他繼續說道。「這些費用會讓中國公司受到鉗制。」

突擊搜查始於2013年11月末的一個黎明。調查人員來到高通在北京和上海的辦公場所,對員工進行訊問,還拿走了一些筆記本電腦和文件。

突襲發生之際,這家總部位於聖地亞哥的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正在紐約的麗思卡爾頓酒店(Ritz-Carlton Hotel)參加一個投資人大會。高管們原本打算談談公司的戰略,結果卻忙於應付從中國瘋狂打來的電話。

高通的中國業務遇到了麻煩,而其全球總收入有一半以上源自這部分業務。
一周後,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監管機構之一國家發改委宣布,正就高通是否在手機晶片的銷售方面濫用了自己的權力展開調查。「高通控制了很大一部分中國晶片市場,」高通中國區前高管雷鳴(Louie Ming)說。「當年就很明顯,他們最終會遇到反壟斷問題。」

據一名前美國政府官員透露,在高通同意全力配合調查之際,它的一些高管轉而求助於奧馬巴政府,敦促白宮向中國高級領導人提及這一問題。

高通的麻煩事並非局限於中國。該公司還受到了歐盟和韓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以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United State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密切關注。

中國沒有退讓。國家發改委的負責人給高通貼上了壟斷的標籤。

在調查持續了15個月之後,2015年2月,高通就其遭到的指控——不當抬高晶片和專利價格——與中國當局達成和解。該公司同意支付9.75億美元的罰款,相當於它在中國的年收入的8%,還答應降低其晶片在中國市場上的售價。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和解方案掃除了籠罩在我們的中國業務周圍的不確定性,我們現在會用全部精力和資源來支持我們在中國的客戶和合作夥伴,」該公司時任首席執行官史提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當時表示。
高通隨後成為中國政府的合作者。

於是有了總額達1.5億美元、用於幫助中國初創企業的投資基金;有了與華為、騰訊等中國企業共同設立的新研究和設計設施;有了和北京企業中科創達在研製無人機、虛擬現實眼鏡以及聯網設備方面的合作。

高通還在幫助中國政府研發超級計算機,美國政府一向並不鼓勵美國公司支持這種技術在海外的發展。今年5月,高通同意與其他國有企業一起創辦一家合資公司,設計和銷售大眾市場智能手機晶片。此外,為了幫助提升中國晶片製造業的競爭力,高通承諾把更多長期交由台灣及韓國外部承包商負責的高端生產業務轉移到中國。

「這是中國做得比其他任何人都好的地方,」信息技術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會長羅布·D·阿特金森(Rob D Atkinson)說。該基金會是一個聚焦於科技政策的智庫,其開展的一些研究就中國政府向科技公司施加的壓力做了詳細的描述。
「他們有大胡蘿蔔和大棒,」他說。「他們還有任何首席執行官都無法輕易放棄的市場。」

高通最大的一項新事業正在中國西南省份貴州成形。決心躍入高科技領域的中國,把該省省會貴陽的一大片土地劃為一個匯聚超級計算、數據中心和雲計算業務的新產業園的所在地。中國的大型國有電信運營商,以及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擘正在入駐。該地區可以提供成本較低的能源和充足的水源,這些對於服務器農場的冷卻工作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一年前,高通和貴州省政府共同創辦了一家合資企業,並承諾投入約1.4億美元,以換取該企業的少數股權。高通說它就此項交易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批准。

高通的這家新合資企業名為華芯通半導體,於2016年在前述產業園開始動工,目前在一個面積為4.6萬平方英尺的設計工程中心內運營著。當該公司發布首批服務器晶片,幫助高通和貴州省政府開闢新天地的時候,這種合作關係將經受重大考驗。貴州省政府將掌控這些晶片,並拿走大部分利潤。

今年3月末,高通總裁德里克·K·阿伯利(Derek K. Aberle)曾飛赴貴州,會見當地政府領導人陳敏爾,後者位高權重,是中國國家主席的心腹。坐在一個政府會客廳內的阿伯利,在一幅巨大的風景畫前邊承諾,會和中國政府「繼續合作」。
[img align=left]C:\my documents\IMG_1427_1_1_1[/img] [img align=right]C:\my documents\DSCN1156 10-04-2004_1_4_1[/img]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