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經炎——眩暈症中的大地震
本帖最後由 333s 於 25-1-8 11:25 編輯
前庭神經炎——眩暈症中的大地震
.jpg&ehk=HYFOrvBJUDe85HpuCXO8mBIGVN94i2fK9i3qP32zI3g%3d&risl=&pid=ImgRaw&r=0)
當前庭神經受到損傷,如頭部外傷、或最常見的神經發炎,損壞的神經可導致嚴重的眩暈、頭暈、噁心、嘔吐等,和嚴重的行走困難。 二、前庭神經炎與中風不同之處
前庭神經遭受血管壓迫或蛛網膜粘連甚至因內聽道狹窄而引起神經缺氧變性激發神經放電而發病。 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反應。
若罹患前庭神經炎,可以尋求中西醫合併治療,雙管齊下,以發揮最佳效果。
現年45歲的黃姓男子於數日前開始有暈眩、想吐、走路搖搖晃晃、無法站穩、閉眼睛無法走直線等症狀,緊急送醫急診後,經醫師診斷為前庭神經炎,當下雖然服用了醫師開立的止暈藥後有所改善,但是藥效過後,頭暈的症狀再度復發,令男子感到十分困擾。
前庭神經炎是平衡系統出問題 嚴重恐致行走困難
前庭神經炎是一種平衡系統的疾病,人體負責維持平衡功能的構造在內耳,內耳之中有前庭及三半規管負責感覺身體的運動、姿勢與平衡,而這些維持平衡的感覺,會經由前庭神經傳遞給大腦,當前庭神經受到損傷,就可能導致眩暈、頭暈、噁心、嘔吐等,情況嚴重甚至會導致行走困難。
究竟前庭神經炎是如何發生的呢?
前庭神經炎最常發生在病毒感染之後,且發生在單側內耳感染,通常持續3天到1周以上,其病毒可能來自於呼吸道或胃腸系統受到感染,因此在發病以前,常有一些類似感冒的症狀,後續出現眩暈、頭暈、噁心、嘔吐和嚴重的行走困難等症狀,隨著時間會有所改善。
該名患者在發病後1至2個月內仍會有頭暈及不平衡感,以及輕度的行走困難,需持續進行門診追蹤,倘若頭部運動或身體做快速動作時,頭暈症狀會加重,因此在症狀穩定前,不宜劇烈活動。
改善前庭神經炎的眩暈 「山元式新頭針」奏效
眩暈在中醫文獻當中,可歸類為氣血虧虛、肝陽上亢、痰濕內組等分型,對於眩暈的患者,使用針灸能發揮良好的改善,除此之外,採用源自日本、在世界各地已廣泛使用超過30年的「山元式新頭針」,以扎針對應刺激點療法,能夠明顯改善前庭神經炎的眩暈、噁心想吐、頭痛等症狀,因山元式新頭針的直徑僅0.24mm,比傳統針灸更細,下針時,也沒有傳統中醫針灸的痠麻脹痛感,因此也適合怕針的民眾使用。
最後,若罹患前庭神經炎,可以尋求中西醫合併治療,雙管齊下,以發揮最佳效果,飲食方面,平常可以多食用一些補腎養血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紅棗等;生活中可以注意保暖,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冷風中,減低感冒的機率;還可以練習一些養生功法,如太極拳等,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前庭神經炎通常會持續3天至1週以上,視發炎程度而定,治療重點在於緩解暈眩、嘔吐等症狀,待病患的免疫功能逐漸恢復,讓炎症自行消退。 若病情輕微,醫師可能會透過靜脈或肌肉注射,給予抗暈眩的藥物,並輔以止吐劑;若症狀嚴重,病患完全無法站立、行走或正常進食,頻繁嘔吐且脫水,則需住院打點滴或注射營養針,補充體力。
臨床上對於前庭神經炎有三種基本標準治療的原則:
第一種為使用抗眩暈藥物,以控制其急性眩暈發作和嘔吐的症狀,但是眩暈發作時常常無法口服給予,多數採用靜脈或肌肉注射,以減輕急性期發作的症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患者度過眩暈發作的急性期,待依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逐漸地恢復,當患者已產生中樞性代償的現象,即不會有嚴重的眩暈感覺,但如果其前庭功能有嚴重受損的情形,仍會有不定時姿勢不平衡的後遺症。
第二種為給予靜脈注射點滴補充體液,以控制患者急性暈眩發作及嘔吐所導致的脫水症狀。
第三種為眩暈復健運動治療,至於眩暈復健運動治療的情形,儘早進行眩暈復健運動,其前庭功能恢復的情形會較好,而病患的眩暈症狀和身體姿勢不平衡的改善情況也會較明顯。
前庭神經炎——眩暈症中的大地震
多次發作型
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旋轉性眩暈或為平衡障礙及不穩感,無聽覺及中樞神經系病變徵象。眩暈不如單次發作者那樣強烈。此種慢性型的出現是因為前庭神經僅部分萎縮,或是神經功能的生理性障礙所致。
頭暈了 3個月排除頸椎 和腦部問題診斷為"前庭神經炎"想請問一下 現在有些角度或是動作還是會暈眩 (例如平躺時往右側翻身睡覺) 這樣的話 我要盡可能的避免做到會暈眩的角度和動作嗎? 還是只要不天旋地轉就可以做 當作是前庭復健呢 ?
因為我一直不敢去睡右邊 導致我現在肩膀酸痛已經2個多月不會好 請問一下是不是要刻意去做會導致暈眩的角度來訓練前庭神經的平衡呢
前庭神經炎是一種由於前庭神經受到感染或炎症影響而導致的平衡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頭暈、失去平衡感等。針對您的問題,進行前庭神經炎的自我復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症狀已經持續3個月的情況下。
首先,關於您提到的暈眩問題,建議您在自我復健的過程中,應該逐漸適應各種不同的姿勢和動作,而不是完全避免會引起暈眩的動作。
避免某些動作可能會導致肌肉的緊張和不適,進而影響到整體的恢復。
您可以嘗試在安全的環境中,逐步進行一些輕微的動作,例如慢慢地轉頭、改變身體姿勢等,這樣可以幫助您的前庭系統重新適應不同的動作和姿勢。
在進行自我復健時,您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1. 平衡訓練:可以在穩定的地面上進行站立平衡訓練,雙腳並攏站立,保持幾秒鐘,然後再試著單腳站立。
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增強平衡感。
2. 眼睛與頭部運動:進行眼睛與頭部的協調運動,例如將視線集中在一個固定的物體上,然後慢慢轉動頭部,這樣可以幫助前庭系統適應不同的視覺和運動刺激。
3. 逐步增加活動量: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逐漸增加活動量,例如從坐著到站著,再到走動,這樣可以幫助身體適應不同的姿勢變化。
4. 避免快速的動作:在訓練的初期,盡量避免快速的動作或劇烈的運動,這樣可以減少暈眩的發生。
5. 放鬆與伸展:由於您提到肩膀酸痛,建議您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放鬆和伸展的運動,這樣可以減輕肌肉緊張,改善不適感。
6. 尋求專業指導:如果可能的話,建議您尋求物理治療師或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他們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設計個性化的復健計劃。
最後,對於您提到的睡眠姿勢問題,建議您可以嘗試使用一些枕頭來支撐您的頭部,這樣可以減少翻身時的暈眩感。
同時,逐漸適應右側睡覺的姿勢,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感到不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您的身體會逐漸適應。
突然強烈頭暈、眼球亂跳
一名70多歲老翁無特別慢性疾病,但某天忽然一陣天旋地轉、腳步踏不穩摔倒,原以為回家休息就會好,沒想到接連一兩天眩暈不停,後來家人發現他眼球會不自主的左右水平跳動,緊急就醫,才發現是「前庭神經發炎」引起。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韻誠醫師指出,初步診斷是眩暈症急性發作,神經理學及聽覺、平衡功能等相關檢查後,確診眩暈是前庭神經發炎引起,收治住院以靜脈注射及服用止暈藥三天,狀況改善出院並持續給予抗前庭發炎藥物,三個月後症狀完全消除。
黃韻誠進一步指出,眼震方向與中樞神經及前庭神經功能有很大的關係,舉例來說,如果左側前庭神經發炎,失去運作,那麼正常運作的右側前庭神經相對較強勢,就會將眼睛往右側拉去,而眼震方向就呈現水平的偏右移動;但若是中樞神經引起眼震,就不是單一方向的震動,會不規則、上下左右亂跳動。
前庭神經是內耳構造之一,是身體平衡系統之一,如果發炎、受影響,就容易引起極度眩暈症狀,前庭神經炎好發於春季,無特定好發年紀,發生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此外,前庭神經受到刺激、自身的免疫反應和慢性病也會引起前庭神經元變性萎縮,導致反覆眩暈發作。
另外,前庭神經和眼震(眼球轉動)間的關係,可用飛機來比喻。黃韻誠表示,左右兩邊的耳朵及內耳前庭神經,就如飛機的雙邊螺旋槳,平常會同時維持運轉,讓飛機得以平穩於空中飛行。若一側螺旋槳故障、停止轉動,飛機就會失衡,開始東倒西歪,如同前庭神經發炎,一邊神經停止運轉,就會產生天旋地轉的眩暈症狀。
雖有90%左右的眩暈,屬於周邊型病兆,前庭神經發炎即為其中一種,但其他如腦瘤、中風或三高等其他病症,也可能產生眩暈症狀。因此醫師除了透過頭位眼震檢查外,還會以冷熱變溫測試前庭神經功能、純音聽力、人體平衡儀器等相關檢查,來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安排腦部核磁共振,來排除腦瘤或是中風。
前庭神經炎治療的最基本原則要多休息、生活飲食正常,也可用藥物來控制症狀。黃韻誠表示,雖然前庭神經炎具有自癒性,但病程長且可能反覆發生的眩暈,藥物能夠控制病情,而攝取適當營養,如含銀杏及B群營養素的食物,更能強化藥物的治療成效,可預防眩暈毛病再犯。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