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健康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象牙宮

積分: 231607


1#
發表於 25-1-7 18:2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333s 於 25-1-9 08:19 編輯

前庭


前庭神經急性發炎導致平衡功能失調的眩暈疾病急性前庭神經炎 80%病人在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後,多於晚上睡醒時突然發作眩暈,數小時達到高峰,伴有噁心、嘔吐,可持續數天、數周,爾後逐漸恢復正常。 老年人恢復慢,可長達 …
前庭神經炎一詞,亦稱流行性眩暈、流行性神經迷路炎、急性迷路炎或前庭麻痹癥。 該炎癥僅限局於前庭系統,耳蝸和中樞系統均屬正常,多罹患於20~60歲成人,


眩暈、噁心、嘔吐、眩暈昏昏、視力變模糊等。胃腸、聽力障礙 。
天旋地轉、嘔吐、視線模糊、雙手無力和想吐,走路不穩,全身無力,頸部神經線受到拉扯,眼痛 + 耳听不到。
躺在床上也會感覺身體一直往下沉就像是掉入深淵,或是一張開眼睛就像跑馬燈般,眼前的世界天旋地轉,身體無法維持平衡、完全無法站立,聽力變差下降 「眼球飄動」即「眼振」


前庭神經發炎
bestahistine mishelate 6mg
劑量為一天3次,每次8~16mg。 口服後1小時達到最高血中濃度,大部分由肝臟代謝,半衰期為3.5小時。 很少有噁心、嘔吐 及發疹等過敏症狀。
梅尼艾氏症候群所引起之眩暈、聽力障礙 。 曾患有消化性潰瘍之患者及活動性消化性潰瘍之患者、支氣管氣喘之患者、有褐色細胞腫之患者須慎重投與。
常見副作用包括頭暈、頭痛、胃腸不適同口乾。 少數用家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例如皮膚癢、蕁麻疹或呼吸困難

前庭神經發炎
維生素B群、鎮靜劑,可穩定過度興奮的神經,以及抗氧化劑銀杏可以降低神經發炎
避免飲酒、避免強光、遠離噪音和引起緊張的環境
避免前往比較嘈雜的環境,例如超市、購物中心、鬧市,這些環境可能引起頭暈,視線固定有助於減輕頭暈感

前庭神經炎 最常見的病因是前庭神經的病毒感染,其他原因還包括有缺血或細菌感染等。患病年齡常見於 40~50 歲的中年人。多數患者在發病的前幾天或幾周內有過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瀉史

前庭康復訓練和體育鍛煉
前庭復健運動治療可有效改善姿勢控制及生活功能

生活中有什麼注意事項?
如果有明顯的眩暈和頭暈,應儘量臥床休息,避免跌倒和受傷。
避免飲酒、避免強光、遠離噪音和引起緊張的環境,有助於減輕患者的頭暈感和眩暈感。
感到頭暈和不穩時,應該避免駕車、使用工具或停止高空作業。
一旦頭暈緩解,可以在家中逐漸增加活動量,另外儘可能去外面散步最好有人陪伴。
在疾病恢復過程中,應該避免前往比較嘈雜的環境,例如超市、購物中心、鬧市,這些環境可能引起頭暈,視線固定有助於減輕頭暈感。
症狀減輕後,進行前庭康復訓練和體育鍛煉都有助於疾病更好地恢復。
前庭神經炎的患者即使在不治療的情況下,症狀也會在幾周內緩解。但使用藥物有助於緩解症狀。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象牙宮

積分: 231607


2#
發表於 25-1-7 19:37 |只看該作者

前庭神經炎——眩暈症中的大地震

本帖最後由 333s 於 25-1-8 11:25 編輯

前庭神經炎——眩暈症中的大地震

當前庭神經受到損傷,如頭部外傷、或最常見的神經發炎,損壞的神經可導致嚴重的眩暈、頭暈、噁心、嘔吐等,和嚴重的行走困難。 二、前庭神經炎與中風不同之處

前庭神經遭受血管壓迫或蛛網膜粘連甚至因內聽道狹窄而引起神經缺氧變性激發神經放電而發病。 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反應。


若罹患前庭神經炎,可以尋求中西醫合併治療,雙管齊下,以發揮最佳效果。

現年45歲的黃姓男子於數日前開始有暈眩、想吐、走路搖搖晃晃、無法站穩、閉眼睛無法走直線等症狀,緊急送醫急診後,經醫師診斷為前庭神經炎,當下雖然服用了醫師開立的止暈藥後有所改善,但是藥效過後,頭暈的症狀再度復發,令男子感到十分困擾。

前庭神經炎是平衡系統出問題 嚴重恐致行走困難

前庭神經炎是一種平衡系統的疾病,人體負責維持平衡功能的構造在內耳,內耳之中有前庭及三半規管負責感覺身體的運動、姿勢與平衡,而這些維持平衡的感覺,會經由前庭神經傳遞給大腦,當前庭神經受到損傷,就可能導致眩暈、頭暈、噁心、嘔吐等,情況嚴重甚至會導致行走困難。

究竟前庭神經炎是如何發生的呢?
前庭神經炎最常發生在病毒感染之後,且發生在單側內耳感染,通常持續3天到1周以上,其病毒可能來自於呼吸道或胃腸系統受到感染,因此在發病以前,常有一些類似感冒的症狀,後續出現眩暈、頭暈、噁心、嘔吐和嚴重的行走困難等症狀,隨著時間會有所改善。

該名患者在發病後1至2個月內仍會有頭暈及不平衡感,以及輕度的行走困難,需持續進行門診追蹤,倘若頭部運動或身體做快速動作時,頭暈症狀會加重,因此在症狀穩定前,不宜劇烈活動。

改善前庭神經炎的眩暈 「山元式新頭針」奏效

眩暈在中醫文獻當中,可歸類為氣血虧虛、肝陽上亢、痰濕內組等分型,對於眩暈的患者,使用針灸能發揮良好的改善,除此之外,採用源自日本、在世界各地已廣泛使用超過30年的「山元式新頭針」,以扎針對應刺激點療法,能夠明顯改善前庭神經炎的眩暈、噁心想吐、頭痛等症狀,因山元式新頭針的直徑僅0.24mm,比傳統針灸更細,下針時,也沒有傳統中醫針灸的痠麻脹痛感,因此也適合怕針的民眾使用。

最後,若罹患前庭神經炎,可以尋求中西醫合併治療,雙管齊下,以發揮最佳效果,飲食方面,平常可以多食用一些補腎養血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紅棗等;生活中可以注意保暖,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冷風中,減低感冒的機率;還可以練習一些養生功法,如太極拳等,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前庭神經炎通常會持續3天至1週以上,視發炎程度而定,治療重點在於緩解暈眩、嘔吐等症狀,待病患的免疫功能逐漸恢復,讓炎症自行消退。 若病情輕微,醫師可能會透過靜脈或肌肉注射,給予抗暈眩的藥物,並輔以止吐劑;若症狀嚴重,病患完全無法站立、行走或正常進食,頻繁嘔吐且脫水,則需住院打點滴或注射營養針,補充體力。

臨床上對於前庭神經炎有三種基本標準治療的原則:

第一種為使用抗眩暈藥物,以控制其急性眩暈發作和嘔吐的症狀,但是眩暈發作時常常無法口服給予,多數採用靜脈或肌肉注射,以減輕急性期發作的症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患者度過眩暈發作的急性期,待依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逐漸地恢復,當患者已產生中樞性代償的現象,即不會有嚴重的眩暈感覺,但如果其前庭功能有嚴重受損的情形,仍會有不定時姿勢不平衡的後遺症。
第二種為給予靜脈注射點滴補充體液,以控制患者急性暈眩發作及嘔吐所導致的脫水症狀。
第三種為眩暈復健運動治療,至於眩暈復健運動治療的情形,儘早進行眩暈復健運動,其前庭功能恢復的情形會較好,而病患的眩暈症狀和身體姿勢不平衡的改善情況也會較明顯。

前庭神經炎——眩暈症中的大地震

多次發作型
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旋轉性眩暈或為平衡障礙及不穩感無聽覺及中樞神經系病變徵象。眩暈不如單次發作者那樣強烈。此種慢性型的出現是因為前庭神經僅部分萎縮,或是神經功能的生理性障礙所致。




頭暈了 3個月排除頸椎 和腦部問題診斷為"前庭神經炎"想請問一下 現在有些角度或是動作還是會暈眩 (例如平躺時往右側翻身睡覺) 這樣的話 我要盡可能的避免做到會暈眩的角度和動作嗎? 還是只要不天旋地轉就可以做 當作是前庭復健呢 ?
因為我一直不敢去睡右邊 導致我現在肩膀酸痛已經2個多月不會好 請問一下是不是要刻意去做會導致暈眩的角度來訓練前庭神經的平衡呢

前庭神經炎是一種由於前庭神經受到感染或炎症影響而導致的平衡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頭暈、失去平衡感等。針對您的問題,進行前庭神經炎的自我復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症狀已經持續3個月的情況下。

首先,關於您提到的暈眩問題,建議您在自我復健的過程中,應該逐漸適應各種不同的姿勢和動作,而不是完全避免會引起暈眩的動作。
避免某些動作可能會導致肌肉的緊張和不適,進而影響到整體的恢復。
您可以嘗試在安全的環境中,逐步進行一些輕微的動作,例如慢慢地轉頭、改變身體姿勢等,這樣可以幫助您的前庭系統重新適應不同的動作和姿勢。

在進行自我復健時,您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1. 平衡訓練:可以在穩定的地面上進行站立平衡訓練,雙腳並攏站立,保持幾秒鐘,然後再試著單腳站立。
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增強平衡感。
2. 眼睛與頭部運動:進行眼睛與頭部的協調運動,例如將視線集中在一個固定的物體上,然後慢慢轉動頭部,這樣可以幫助前庭系統適應不同的視覺和運動刺激。
3. 逐步增加活動量: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逐漸增加活動量,例如從坐著到站著,再到走動,這樣可以幫助身體適應不同的姿勢變化。
4. 避免快速的動作:在訓練的初期,盡量避免快速的動作或劇烈的運動,這樣可以減少暈眩的發生。
5. 放鬆與伸展:由於您提到肩膀酸痛,建議您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放鬆和伸展的運動,這樣可以減輕肌肉緊張,改善不適感。
6. 尋求專業指導:如果可能的話,建議您尋求物理治療師或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他們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設計個性化的復健計劃。

最後,對於您提到的睡眠姿勢問題,建議您可以嘗試使用一些枕頭來支撐您的頭部,這樣可以減少翻身時的暈眩感。
同時,逐漸適應右側睡覺的姿勢,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感到不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您的身體會逐漸適應。


突然強烈頭暈、眼球亂跳

一名70多歲老翁無特別慢性疾病,但某天忽然一陣天旋地轉、腳步踏不穩摔倒,原以為回家休息就會好,沒想到接連一兩天眩暈不停,後來家人發現他眼球會不自主的左右水平跳動,緊急就醫,才發現是「前庭神經發炎」引起。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韻誠醫師指出,初步診斷是眩暈症急性發作,神經理學及聽覺、平衡功能等相關檢查後,確診眩暈是前庭神經發炎引起,收治住院以靜脈注射及服用止暈藥三天,狀況改善出院並持續給予抗前庭發炎藥物,三個月後症狀完全消除。

黃韻誠進一步指出,眼震方向與中樞神經及前庭神經功能有很大的關係,舉例來說,如果左側前庭神經發炎,失去運作,那麼正常運作的右側前庭神經相對較強勢,就會將眼睛往右側拉去,而眼震方向就呈現水平的偏右移動;但若是中樞神經引起眼震,就不是單一方向的震動,會不規則、上下左右亂跳動

前庭神經是內耳構造之一,是身體平衡系統之一,如果發炎、受影響,就容易引起極度眩暈症狀,前庭神經炎好發於春季,無特定好發年紀,發生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此外,前庭神經受到刺激、自身的免疫反應和慢性病也會引起前庭神經元變性萎縮,導致反覆眩暈發作。

另外,前庭神經和眼震(眼球轉動)間的關係,可用飛機來比喻。黃韻誠表示,左右兩邊的耳朵及內耳前庭神經,就如飛機的雙邊螺旋槳,平常會同時維持運轉,讓飛機得以平穩於空中飛行。若一側螺旋槳故障、停止轉動,飛機就會失衡,開始東倒西歪,如同前庭神經發炎,一邊神經停止運轉,就會產生天旋地轉的眩暈症狀。

雖有90%左右的眩暈,屬於周邊型病兆,前庭神經發炎即為其中一種,但其他如腦瘤、中風或三高等其他病症,也可能產生眩暈症狀。因此醫師除了透過頭位眼震檢查外,還會以冷熱變溫測試前庭神經功能、純音聽力、人體平衡儀器等相關檢查,來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安排腦部核磁共振,來排除腦瘤或是中風。

前庭神經炎治療的最基本原則要多休息、生活飲食正常,也可用藥物來控制症狀。黃韻誠表示,雖然前庭神經炎具有自癒性,但病程長且可能反覆發生的眩暈,藥物能夠控制病情,而攝取適當營養,如含銀杏及B群營養素的食物,更能強化藥物的治療成效,可預防眩暈毛病再犯。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象牙宮

積分: 231607


3#
發表於 25-1-8 10:2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333s 於 25-1-8 10:35 編輯

前庭神經炎有哪些危害?
前庭神經炎通常在幾周內可完全恢復,但是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如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或恐懼性姿勢性眩暈。前庭神經炎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手段。

前庭神經炎有哪些症狀?
眩暈:患者會出現強烈的眩暈感,感覺自身或周圍環境都在旋轉,當頭部位置變化或改變體位時,眩暈會加重,從而使得患者難以正常走路或站立
噁心嘔吐。
平衡障礙:患者通常都會出現平衡障礙,容易向病側偏斜或傾倒。
注意力難以集中。
視物模糊

前庭神經炎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病毒感染:麻疹、流感、風疹、腮腺炎、帶狀皰疹水痘病毒等可均可感染前庭神經。該疾病在發病前可以出現病毒感染的表現,比如咽喉腫痛、感冒或流感。
缺血:前庭神經和迷路的急性區域性缺血。
細菌感染:包括內耳感染或腦膜炎等。另外,頭部損傷時,細菌也可能進入內耳,導致前庭神經炎。

前庭神經炎通常會突然發病,症狀程度輕度到重度不等,一些患者在最初幾天是無法保持直立狀態的。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在當天就可自行消失或第 2 天早晨醒來時消失。幾天後患者通常可以正常活動,但仍會感覺到頭暈,容易疲勞。前庭神經炎通常在 3 周內可完全恢復,少部分患者平衡障礙和頭暈的症狀,可能會持續幾個月。

前庭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有助於加快患者康復、降低永久性前庭損傷的患者的殘疾程度。建議患者儘早進行前庭康復訓練,有助於患者的遠期恢復,尤其是平衡功能的恢復,可以採取下述訓練方法:

注視穩定性視覺跟蹤訓練:
患者手持小視靶練習,視靶是靜止的,患者來回移動頭部的同時視線固定在視靶上;
視靶和頭做相反方向的運動,同時患者始終注視著視靶,每次練習一分鐘,然後將時間逐漸延長至兩分鐘。
提高靜態及動態的姿勢穩定性的訓練:在睜眼和閉眼的狀態下從坐位到站位,適應後同時轉身,加上步態練習、轉頭時注視、頭水平運動和頭劃圈運動。
功能性活動訓練:在屋內行走(先睜眼後閉眼進行),在道路上進行步行訓練,上下臺階,彎腰拾物,擲球練習等訓練。

前庭神經炎最常見的病因是前庭神經的病毒感染。其他原因還包括缺血或細菌感染等。

前庭神經炎的治療包括急性期的特異性治療(糖皮質激素、抗病毒治療等)、對症治療和前庭康復訓練。

前庭神經炎是如何治療的?
急性期的疾病特異性治療
糖皮質激素:前庭神經炎的急性期,醫生一般會選擇使用激素,如甲基強的鬆龍、潑尼鬆等,以改善前庭功能。
抗病毒治療:當考慮是病毒感染時,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對症治療
通常在前庭神經炎起病的幾天內,醫生會開始對症治療,目的是減輕眩暈、噁心和嘔吐的症狀。

止吐類藥物:比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抗組胺藥物:比如茶苯海明、苯海拉明及美克洛嗪。
抗膽鹼能藥物:東莨菪鹼等治療。
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及勞拉西泮等。

何時應就診?
如果患者突然出現眩暈、頭暈、噁心、嘔吐及平衡障礙等症狀,需要立刻去醫院就診,排除有無前庭神經炎。
就診科室
耳鼻喉科
神經內科

醫生是如何診斷前庭神經炎的?
醫生通常依據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來做出診斷。
病史:詢問頭暈和眩暈的特點、持續時間及伴隨症狀等。
耳部檢查:醫生會檢查耳部有沒有炎症和感染的跡象。

眼部檢查:如果眼球出現無法控制擺動(眼震),則通常提示前庭系統(人體平衡系統)出了問題。

冷熱水試驗:冷熱水試驗異常可以作為前庭神經炎的診斷依據。
實驗室檢查:能夠幫助鑑別眩暈和其他型別的頭暈,比如頭重腳輕感。醫生可能建議做實驗室檢查,以排除血糖異常、貧血或心律失常等原因。
影像學檢查:如果患者有持續的眩暈、檢查不完全符合前庭神經炎的表現、年齡在 60 歲以上、且伴有頭痛及神經系統區域性損害的表現,或有血管性疾病的危險因素時,醫生可能會建議做核磁共振檢查,目的是為了排除導致眩暈的其他原因。





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象牙宮

積分: 231607


4#
發表於 25-1-8 11:34 |只看該作者

前庭神經炎

本帖最後由 333s 於 25-1-8 12:29 編輯

病名
前庭神經炎 別名 流行性眩暈、流行性神經迷路炎、急性迷路炎、前庭麻痺症


牙齦腫痛
外陰前庭神經炎
合併自律神經失調


迷走神經發炎可能出現的共病症狀,還包括婦女疑難雜症。例如:偏頭痛、頭晕、暈眩、失眠、胸悶、難以治癒的舌頭痛,牙齦炎,胃食道逆流、脹氣,厭食症、頻尿、間質性膀胱炎,性交疼痛、外陰痛、重復性尿道發炎、陰道發炎、疲憊、眼乾、口乾、舌頭痛、牙齦痛,甚至身心疾患例如憂鬱、恐慌,或是纖維肌痛症,足底筋膜炎等。

64歲張女士 牙齦腫痛 多年多年,看過多位牙科和耳鼻喉科醫師都沒有效果,甚至拔了六顆牙齒,仍舊痛苦萬分。透過網路至本診所,診斷為外陰前庭神經炎合併自律神經失調治療後頑梗牙齦炎,完治。病人滿意度十分。連带多年的失眠,胃食道逆流,脹氣,恐慌,頻尿一併改善。

另一位鄭女士59歲,一樣也是多年 牙齦腫痛,且合併前額痛,頭暈,失眠,胸悶,心悸,脹氣。看過多家牙醫診所,耳鼻喉科診所,依然無效。透過網路至本診所,診斷為外陰前庭神經炎,合併自律神經失調,治療後頑梗牙齦發炎,改善九分,患者滿意度十分。其他合併症狀,也幾乎全部改善,滿意度十分。

迷走神經是第十對腦神經。可以視為軀幹神經和内臟神經的介面神經,它是混合型神經,也包含運動纖維和感覺纖維,還擁有大量副交感神經纖維,與內臟功能關係密切。其功能包括:
1.可以調節自律神經。
2.傳遞感覺和運動訊息。
3.可以被視為內部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的介面。
4.可以調控免疫和發炎反應。



前庭神經炎一詞,亦稱流行性眩暈、流行性神經迷路炎、急性迷路炎或前庭麻痺症。該炎症僅限局於前庭系統,耳蝸和中樞系統均屬正常,多罹患於20~60歲成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本症可分為急慢性兩種。




【病因學】
(一)病毒感染 患病後血清測定,單純疱疹、帶狀疱疹病毒效價都有顯著增高。
(二)前庭神經遭受刺激 前庭神經遭受血管壓迫或蛛網膜粘連,甚至因內聽道狹窄而引起神經缺氧變性,因激發神經放電而發病。
(三)病灶因素 可能存在自家免疫反應。
(四)糖尿病 (1972年)報告認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經元變性萎縮,導致反覆眩暈發作。

【病理改變】
一些病人前庭神經切斷後經病理檢查,可發現前庭神經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變和再生現象,神經纖維減少,節細胞空泡形成,神經內膠原沉積物增加

【臨床表現】
(一)急性前庭神經炎 80%病人在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後,多於晚上睡醒時突然發作眩暈,數小時達到高峰,伴有噁心、嘔吐,可持續數天、數周,爾後逐漸恢復正常。老年人恢復慢,可長達數月。多一耳患病,偶有兩耳先後發病者。有自發性麻痺性眼震向健側,可以一家數人患病,亦有集體發病呈小流行現象。病期中無耳鳴、耳聾現象是其特點。

(二)慢性前庭神經炎 多為中年以上患病,可反覆發作眩暈,程度較輕直立行走時明顯,可持續數年,噁心、嘔吐少見,常表現為長久不穩感。  

單純周圍性前庭性眩暈,無耳蝸受累症狀。
1.冷熱變溫試驗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喪失,有時呈向健側優勢偏向。
2.無頭痛及其他神經體徵。
3.急性期內血象白細胞可增多。
4.發作期中有自發性眼震。  

【治療措施】
急性期應給予安定、冬眠靈等鎮靜藥物,激素也有一定療效。慢性期應增加營養,鍛煉身體,去除病灶。如長期久治不愈,可考慮做前庭神經切斷法治療。



疱疹、帶狀疱疹病毒 前庭神經炎 慢性前庭神經炎
牙齦腫痛 + 牙周病。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象牙宮

積分: 231607


5#
發表於 25-1-8 12:0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333s 於 25-1-9 08:25 編輯

外陰前庭神經炎神經免疫疾病

外陰前庭神經炎是神經免疫疾病的表徵,最重要的是:共病症候的指標,即合併有頭痛,頭暈,失眠,下腹疼痛,肩頸酸痛,腰酸,心悸,胸悶,胃食道逆流,脹氣,頻尿,尿失禁,性交疼痛, 便袐,大腸激燥,眼乾,口乾,其中幾項或多項症狀。

手腳無力、感覺異常別大意!認識自體免疫神經疾病:多發性硬化症
好發年齡為20歲至40歲

手腳無力、感覺異常別大意!認識自體免疫神經疾病: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是一種自體免疫神經疾病,因為尚未確定的病因而導致體內免疫細胞產生異常的發炎性抗體,攻擊包覆神經纖維的髓鞘,中樞神經會出現反覆持續發炎的脫髓鞘性神經病變,破壞神經訊息的傳遞使得神經傳導「短路」而失去正常功能。由於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神經系統的脫髓鞘分佈不均,臨床上會出現複雜多樣的自主神經、運動、感覺和認知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病灶可以發生在大腦半球、視神經、腦幹、小腦和脊髓等多個部位,產生各種不同嚴重程度的功能異常,運動、感覺以及視覺的影響都很常見。臨床上常見的神經症狀包括暈眩、手腳無力、感覺異常、視力受損、平衡失調臉歪嘴斜、吞嚥困難、口齒不清、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度不一的症狀。少數病患有癲癇及智能障礙,嚴重可能癱瘓。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症狀發作通常沒有徵兆,難以預測。且症狀有時可能會減輕或消失,讓很多初次發病的患者,誤以為是小中風或太疲累,很難在第一時間確定診斷,導致日後症狀反覆發作惡化。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張振書醫師指出,目前的研究尚未發現多發性硬化症的確切病因。家族中若有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會提升其患病風險。另外,個人體質及環境因素,如種族、抽菸、氣候、或體內維它命D濃度較低等,都被認為是可能的影響因子之一。
台灣的多發性硬化症病患人數約1900多人,盛行率約10萬分之2.1,好發於20歲至40歲年齡層的人,特別是30至33歲最為常見,女性病患數量較男性為多。

季節變換 衣食住行育樂多多注意
張振書醫師提醒,季節變換、溫差較大時,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若有症狀發生,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減少併發症。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心境輕鬆開朗,減少壓力,充足休息、飲食均衡、適量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模式有助提升身體抵抗力,增強免疫系統對抗疾病,才不會讓感冒病毒有機可趁。

此外,在換季時,天氣乾冷導致肌膚容易乾燥,加上冬天洗澡熱水過熱,容易帶走皮膚天然皮脂膜,而缺乏抵禦外界刺激物的屏障,皮膚容易出現搔癢甚至發炎等不適,肌膚乾癢難以入睡,導致睡眠不足而病情惡化。因此,張醫師建議多發性硬化症病友要從平時生活習慣改變做起,重點如下:

1. 多補充水分。
2. 平時注意皮膚的保濕工作。
3. 減少泡熱水澡的次數及洗澡時溫度不要過熱。洗澡後立即使用保濕乳液來保養維護皮膚濕度。
4. 注意生活飲食,不可過量攝取刺激性食物,避免辣、鹹、重口味,讓皮膚不適。

另外,換季時節是人的身體相當脆弱的時候,亦是腸胃疾病好發時節。很容易出現腸胃不適的現象,可能導致腸胃更嚴重的疾病。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注意以下重點:

1. 注意飲食衛生。
2. 養成規律的三餐飲食習慣。
3. 充足睡眠的良好作息。
4. 健康規則運動,可以保養腸胃,減少腸胃疾病。
5. 保持平和的心,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換季身體保健方式
每當天氣轉冷,民眾都希望藉由進補來祛寒散邪,增強正氣,提升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但在進補、美食方面,多發性硬化患者更不能大意。如果亂吃、隨意進補,不僅無助健康,更可能傷害身體。進補時選用的中藥材有,黃耆、黨參、人參、山藥、當歸、洋參、甘草等,這些藥物有刺激免疫系統成分,可能增加或降低免疫調節和免疫抑制藥物的成效,會干擾免疫調整和免疫抑制藥物的療效,造成多發性硬化症病患症狀惡化的風險。建議食用前請先詢問醫師的意見。

張振書醫師建議患者每天做體能活動搭配健康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BMI 18.5~24.9)。患者可透過大腿、臀部、背部等部位的伸展運動幫助緩解肌肉僵硬。進行伸展運動時最好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才能避免運動傷害。水中運動可幫助改善身體平衡感,同時也可避免因運動而造成體溫過熱影響病情。隨時注意環境溫度是運動的基本原則,無論哪一種運動都必須保持涼爽,可使用空調、噴霧器、喝冷飲等。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若要接種疫苗,有幾件事需要注意,張振書醫師提醒:
1. 如果最近症狀復發,應暫緩治療,直到復發完全結束,通常是在四至六週後。
2. 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免疫抑制藥物,或病情不穩定之病患,若施打活菌疫苗,不僅效果極差,還可能造成活菌散播,所以禁止注射。
3. 家人接受活菌疫苗施打(如小兒麻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水痘)後二星期內,患者禁止接觸其分泌物。
4. 流感疫苗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中是安全的,且可減少罹患流感的風險。

及早診斷,持續治療,避免失能
多發性硬化症屬於罕見疾病,每次發作的症狀會因發炎的部位而不同,每次復發對中樞神經都是傷害。雖然疾病初期治療後幾乎能夠痊癒,但若不持續藥物控制,病症反覆發作後,將累積多處病灶,狀況會愈來愈差,甚至造成永久性失能。及早治療並規則以藥物控制降低復發機率,是避免失能、回到原有正常生活的關鍵。

張振書醫師建議及早開始使用「改變病程之治療」(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 DMT)藥品治療。目前DMT治療包括注射與口服藥物兩大類,皆有助於預防疾病復發。健保局新核准的第一線口服藥物,有免疫調節、抗發炎、抗氧化、保護神經等多重效果,可降低3到5成的復發機率,方便性與較佳順從性也是做為第一線用藥的考量。每天定時口服藥物,可免除自行打針的不便,可降低過去部分病患因打針而產生的過敏、皮膚壞死現象。目前治療的選擇相當多元,建議病患不要輕易放棄治療。

未來,DMT藥品治療不論是在副作用或是使用次數都會走向對病友越來越友善的方式:從針劑到口服,從一天兩次變成一天一次。在這些藥物的選擇上,臨床醫師必須根據患者臨床情形、藥物療效及相關副作用、病人順從性以及台灣健保給付的規範做一通盤的考量,斟酌藥物的使用與轉換時機、才可以為病人做出最好的選擇。希望可以達到「無疾病活性(NEDA - no evidence of disease activity)」,也就是無復發、無惡化、無核磁共振影像上的新病灶。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