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健康】全港約有 6.2% 人口患有乙型肝炎,病人現時主要靠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情。港大醫學院早前展開基因療法研究,冀可根除乙型肝炎,研究團隊今年三月起安排 9 位患者接受基因療法,目標在明年底前擴展至 30 至 40 位病人接受治療。研究人員指,有別於一般罕見病,由於受乙型肝炎困擾的患者普遍,一旦成功研製藥物並將療法普及化,相信藥物價錢不會達到「天文數字」。
患者每八週接受注射
慢性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致,該病毒亦是引致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主要成因,影響全球超過三億人。乙型肝炎病毒會在肝細胞內與病人的基因結合,未能完全清除,患者需要靠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情
[color=var(--batcave)]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自今年三月起安排 9 位患者試驗針對慢性乙型肝炎的基因療法,望幫助患者擺脫長期服藥的困擾。患者張先生確診乙型肝炎近 30 年,過去一直服藥控制病情,早前被邀請參與基因療法,他至今接受了三次靜脈注射療程,每八週一次。
張先生表示,在接種藥劑後會出現感冒、發燒症狀,恢復後可以如常生活和工作。他期望療法可以根治乙型肝炎,不需再長期服用藥物,亦望更多患者可以受惠。
動物試驗成效顯著
研究團隊表示,香港是全球僅有三個進行此類臨床試驗的地點之一。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副系主任袁孟峰解釋,基因療法有別傳統治療,創新藥物旨在壓制、清除、修正感染肝細胞內的病毒基因物質,有望根除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不再依靠藥物控制。目前基因療法已在動物身上試驗,當中抑制病毒方面成效顯著
[color=var(--batcave)]基因療法臨床試驗需要經過三期試驗,試驗至今進行至第一期,團隊會檢討藥物的功效、安全性、整合所有參與患者的數據,再開展下一階段試驗。團隊目標在 2026 年底前,招募 30 至 40 名乙型肝炎帶菌者接受治療,對象為維持口服治療、沒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和癌症的患者。
料藥物價格不會達「天文數字」
臨床教授兼李國賢基金教授司徒偉基提到,基因療法可減少併發症風險,包括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能為患者節省一定醫療開支。
袁孟峰亦指,基因療法藥物費用昂貴,藥物上市後的價錢亦需要根據各地藥廠協商而定,但他估計,全球受乙型肝炎困擾的患者普遍,藥廠不需要根據罕見病藥物的策略而推售此類藥物,相信藥物價錢不會達到「天文數字」,現階段更需要將基因相關療法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