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健康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複式洋房

積分: 323


1#
發表於 3 天前 |只看該作者
乳癌/三陰性乳癌丨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致命率排第3。根據醫管局數據,每14名女性就有1名有機會罹患入侵性乳癌。港怡醫院外科名譽顧問醫生文芷薇指出,本港乳癌發病率持續上升,年輕患者明顯增多。曾有一名年僅23歲女子摸到無痛腫塊求醫,最終確診三陰性乳癌二期,屬侵略性高的癌症。文醫生提醒有三種症狀需留意,包括乳房及腋下的無痛腫塊、乳頭分泌、乳房或乳頭變形凹陷,尤其年輕女性切勿掉以輕心。

乳癌丨年輕患者增多 最常患三陰性乳癌
本港最常見乳癌類型為侵襲性乳管癌,約佔整體個案80%。文芷薇醫生表示,雖然逾94%乳癌患者也為40歲或以上,但40歲以下的也明顯增多,曾接觸最年輕患者僅23歲。

一般建議女性由40歲起定期接受乳房篩查,故年輕女性可能較少進行檢查,又或者誤以為是其他毛病,容易忽略早期病徵,延誤診治。惟年輕女性所患的乳癌侵略性較強,復發及轉移風險亦較高,其中患三陰性乳癌的比例較年長患者高,部分人發病時已影響淋巴或擴散到其他器官。

乳癌丨23歲女摸到無痛腫塊 確診二期乳癌
「曾有一名30多歲女士剛生了孩子,以為餵母乳令乳管阻塞及乳房出現腫塊。直到被婦科醫生發現,建議抽針檢查乳房,才發現患上第二期三陰性乳癌。由出現腫塊到求醫檢查可能已歷時幾個月。」文醫生補充。上述提及23歲年輕患者,發現乳房有無痛腫塊後求醫,亦確診第二期三陰性乳癌,需接受術前化療、免疫治療,在乳癌縮小後進行乳房局部切除手術及後續治療。

乳癌丨部分症狀易忽略 腋下腫塊也可能是警號
文醫生指,乳房出現無痛腫塊是最常見乳癌症狀。「若靠自我檢查能發現時,腫塊可能已達2厘米或以上。有統計指病人檢查乳房時,發現有腫塊的準確度約20%至30%。醫生靠觸診判斷是否有腫塊,準確度只有約50%。」

當乳頭出現血紅色分泌物,或乳頭乳暈出現皮疹,也可能是乳癌警號要留心。若持續惡化,乳頭或乳暈會破損,但有時會被誤當濕疹,另要留意腋下是否有腫塊,「曾有患者的淋巴腫塊比乳房腫塊更大」。

乳癌丨良性腫塊亦需檢查 勿自行判斷為水囊
文醫生指,曾有年輕乳癌患者摸到乳房有腫塊,因自覺年輕,便當是乳腺囊腫(水囊)。建議摸到腫塊要儘早求醫檢查,即使是良性,也可能要抽組織化驗或接受手術。乳腺囊腫一般屬於「非增生性的乳房病變」,不會增加患乳癌風險。乳腺纖維瘤則有病理報告歸納為「增生性的乳房病變」,當中若有「非典型細胞」,患乳癌風險增加4至5倍。

乳癌丨提防乳癌風險因素 定期接受乳癌篩查
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的研究結果指,有3大高危因素增加患乳癌風險:缺乏運動或每周運動少於3小時;從沒餵哺母乳;過重或肥胖(BMI高於23)。市民宜透過多做運動、避免高脂飲食、避免煙酒、控制體重等,預防乳癌。

女性應多留意乳房狀況,若有異常應儘早求醫。40歲或以上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若有乳癌家族病史,便建議與醫生溝通,因應臨床情況考慮做基因檢測(如BRCA1或BRCA2),根據檢查結果,按醫生建議考慮是否需加強監測。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