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不斷飆高,市民對「炒金」蠢蠢欲動。有市民接到促銷電話,被高回報利誘,向親友借款後,在一家大型投資公司開戶投資2萬元炒倫敦金,及後經紀一直未有提供戶口報表,只向事主安撫「一直有賺!」
一次在事主追問下,經紀稱戶口結餘達20,300元,事主遂提出即時斬倉離場,但1小時後經紀竟通知,2萬元在這1小時內蒸發,戶口僅餘300元。事主懷疑受騙,分別向金管局、證監會、警方求助,各部門均以「案件非管轄範圍」為由拒絕受理。有立法會議員預計,金價急升會激發更多倫敦金騙案,促請當局盡快規管倫敦金買賣。
陳先生(化名)為新來港人士,目前從事清潔行業,月入6,000餘元。他於今年7月接到一間投資公司經紀的電話,被游說購買「倫敦金」,稱只要參與投資即可在短時間內獲利。其後,事主應邀到公司的中環總部會面,由於該公司有逾10年歷史,又具規模,他最終答應開戶並簽下授權書。陳先生共投資2萬元,當中8,000元為親戚借出。 投資公司拒交電話錄音 開戶後,該投資公司一直拒絕提交戶口報表,直至8月中,陳先生開始生疑,經紀卻不斷安撫,更聲稱戶口結餘達20,300元,陳先生知道後決定立即斬倉離場,惟經紀1小時後致電通知,他的戶口在這1小時內損失2萬元。
陳先生覺得被騙,遂向工聯會求助,並由會方職員陪同下與投資公司交涉,卻只取回相關交易紀錄,公司未肯提供相關電話錄音。協助事主的立法會議員潘佩璆表示,翻查交易紀錄發現經紀在開戶首4天已進行26次交易,累積虧損近8,000元,戶口由始至終從未賺錢,由於每次買賣經紀可賺取150元至300元佣金,懷疑經紀存心賺錢,盲目進行交易,導致嚴重虧損。
陳先生先後向警方、金管局及證監會求助均不獲受理。潘佩璆稱,現時買賣倫敦金的經紀不用考取專業資格,入行門檻低,亦沒有部門負責監管倫敦金買賣。倫敦金「無王管」之下,工聯會今年接獲3宗類似投訴,苦主以新來港人士及婦女為主。他預計,近期金價急升會激發更多倫敦金的騙案,冀政府盡快堵塞監管漏洞。
[2009-11-30] 文匯報
小心被人說服炒金,"倫敦金"百倍槓桿,不掂為妙!!!
(詳細上網找找吧)
[ 本帖最後由 SY_YAU 於 09-12-2 20:52 編輯 ]
Kindness is like a key,which rusts if we put it aside.Use it frequently not only could help others but also could help oursel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