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樹丁 於 09-12-26 12:31 PM 發表 
恕我學識少, 其實呢d咁嘅針都係菌, 咁即係打d菌入去, 都唔知點可免疫??
*疫苗種類
一般的疫苗根據它們是否仍然保留了原來病原的活性,而可以分為活 性減毒疫苗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與非活性疫苗 (killed vaccine) 等兩大類。
目前已經有的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卡介苗、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黃熱病疫苗等。
非活性疫苗則包括了白喉類毒素、百日咳疫苗、破傷風類毒素、乙腦炎疫苗、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狂犬病疫苗、霍亂疫苗、b型流行性 感冒嗜血桿菌疫苗等。
*活性疫苗的利弊
活性疫苗打入人體以後,能夠自行增殖而引起免疫反應,而且因為它們已經經過了減毒的手續,所以通常不會致病。因此打了這種疫苗就好像是得到了輕微的自然感染,它可以提供完整的自然抗原,所引起的免疫反應通常比較能夠持久,效果較佳。但是,所有的活性疫苗都還是有可能會引起類似自然感染的病症,只是其發生率遠低於自然感染。所以這類疫苗最主要的缺點在於其安全性的顧慮較大,所以製備較難。通常在研究發展一種新的活性疫苗的時候,必須用繼代培養的方式,嘗試錯誤地去找不致病,但又保留原來活性的細菌或病毒株,同時還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才能保證其安全性。
因有這種安全上的顧慮,所以雖然這類疫苗的效果比較好,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病原都可以發展出這種疫苗。譬如目前有很多學者在研究愛滋病疫苗,卻很少有人敢去嘗試活性疫苗。此外,活性疫苗比較容易被外來的抗體中和而影響到它們的效力。所以麻疹、德國麻疹與腮腺炎疫苗如果在一歲以內注射,就會因為有來自母親的抗體幹擾,而有相當的比例會失效。又如果因為有某些特別原因注射了免疫球蛋白,也一樣會影響到活性疫苗的效果。這種外來抗體對於活性疫苗的幹擾,有時並不嚴重,例如口服小兒麻痺疫苗與卡介苗。因前者是在腸道內增殖,所以比較不會受到血液內抗體的影響;後者是在皮內增殖,而且我們對於這種細菌的免疫力最主要的是細胞性免疫,而不是抗體。
*非活性疫苗的利弊
比起活性疫苗,非活性疫苗的優點就在於它們的製備比較容易,而且 不會引起真正的感染,所以安全上的顧慮比較小。在理論上,外來的抗體 應該可以中和掉其抗原,而影響到疫苗效力。但是在實際上,因為這類疫 苗都已經沒有活性,我們打入人體的抗原量可以遠超過一般活性疫苗的劑 量。所以在一般情形下,這種外來抗體的影響很小而可以被忽略。即使有 來自母親或其他治療的外來抗體,仍然可以接種非活性疫苗。一個明顯的 例子就是對於母親是e抗原陽性的帶原者,她們的小孩在出生以後除了接 種B型肝炎疫苗以外,也必須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麽B型肝炎、白喉、百日咳與破傷風疫苗都可以在一歲以內接種。非活 性疫苗最大的缺點在於其免疫效力一般都比較低,所以常常需要反覆注射 多次,而且一般都沒辦法持續很久。
*接種方法
一般而言,皮內注射的免疫效果比肌肉注射為佳。所以如果只考慮到疫苗 的效果,應該是盡量用皮下注射。但是因為一般的非活性疫苗的效果較差,為了提高其效力,常常會加入增強免疫反應的免疫佐劑(adjuvant)。如果把這種含有免疫佐劑的非活性疫苗接種於皮下,可能引起厲害的局部腫痛反應,甚至形成無菌性膿瘍 (sterile abscess),所以這類疫苗應該以肌肉注射方式給予。
*一般疫苗的禁忌
我們接種疫苗,主要是為了要預防疾病,雖然所有疫苗都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但是在利多於弊的考慮之下,還是需要廣泛地實施疫苗接種。有些特殊的情形,可能會使得疫苗接種變成弊多於利,或是使得疫苗失去效力。這時候我們就不必去冒引起副作用的危險,這些情形也就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無論是接種那一種疫苗,都有以下三個共同的禁忌:
發燒與其他需要特殊治療的疾病:一般人都認為生病時接種疫苗,可能會使得病情加重,或是影響到疫苗的效力,所以生病的時候最好不要接種疫苗。其實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這類的證據。我們之所以規定發燒時不要接種疫苗,主要是擔心疫苗的不適反應,可能會影響到以後對病情的判斷。假設有一個小孩原本因為感冒發燒到三十八度半,接種疫苗以後,晚上燒到四十度。這時醫師就無法判斷這種現象是單純的疫苗反應呢,還是病情已經惡化,而需要進一步的處理。所以在有發燒的時候,我們都不建議接種疫苗。至於一般沒有發燒的感冒,仍然可以接種疫苗。但是在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即使沒有發燒,我們也常常會建議再觀察一些時日再接種疫苗。原因與前述一樣,萬一接種疫苗以後發燒,仍然會使得我們無法判斷是否發生了其他?惴⒅ⅰV領端狡渌枰厥庵瘟頻募膊。
對於同種疫苗曾有過嚴重反應:所謂的嚴重反應,指的是可能危及生命,或者會引起永久性後遺症的反應,例如過敏性休克。百日咳疫苗因為副作用特別常見,所以對於何謂嚴重反應有一些詳細的規定。
未接受過治療的結核病患者:結核病特別會影響到細胞性免疫功能,所以如果未經治療,不適於接種任何疫苗。
*活性減毒疫苗的禁忌
活性疫苗在安全上的顧慮比較大,因為它們會在人體內增殖,而且可能會出現自然感染的症狀,所以它們有一些特別的的禁忌。根據衛生署的規定,這些禁忌包括以下各點:
免疫不全與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病患:這時接種活性疫苗,可能會因為病人的免疫功能不佳,而引起疫苗本身的全身散發性感染。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得到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的小孩。這些小孩子如果沒有接種疫苗而得病的話,出現?
疫苗改為注射的非活性疫苗。至於活性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結核病的流行地區,在沒有愛滋病症狀的時候可以接種卡介苗。無論有沒有愛滋病症狀,都可以接種麻疹、德國麻疹與腮腺炎疫苗,不過其免疫效果會比較差。
惡性疾病:理由同上,不過水痘疫苗為例外。患有惡性疾病的小孩,常常需要長期接受化學治療,而使得其免疫功能長期低下。他們如果得到水痘,會有相當高的死亡率。所以目前建議這種小孩子,在經過初步化學治療達到緩解以後,就應該注射水痘疫苗。
懷孕:到目前為止只有天花疫苗被證實對胎兒有害,而現在已經不需要接種這種疫苗了。其他的活性疫苗雖然都沒有被證實有害,但是在理論上,活的疫苗株仍然有可能穿過胎盤而感染胎兒,而且也不需要急著在懷孕的時候接種疫苗,所以這時候接種疫苗還是弊多於利,應該列為禁忌。
嚴重的營養不良:會使得免疫功能低下,也是怕會引起全身的散發性感染。
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三個月內,接受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六個月內,不宜注射活性減毒疫苗;活性減毒疫苗注射後二週之內,不宜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免疫球蛋白會中和掉活性疫苗,而使得疫苗失效。所以如果在上述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前後一段時間之內,接種了活性疫苗,並不會有特殊的副作用;但是這次疫苗必須視為無效,以後還要再補一次。一般的教科書都只有建議在接受了免疫球蛋白治療以後的三個月內,不宜注射活性疫苗。但是最近才發展出來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其劑量要高出以往肌肉注射的相當多,國內的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因此將此期限延長為六個月。
*預防接種的副作用
*疫苗與接種後反應的關聯性
所有的疫苗都有副作用,只是發生率與厲害程度各不相同。在目前國內所用的疫苗之中,副作用最大的是百日咳疫苗,有相當高的比例會有發燒與其他反應。如果在接種疫苗以後出現了某種症狀,我們要判斷是否與疫苗有關,首先必須考慮這種疫苗是不是常常引起這種反應。例如,在接種B型肝炎疫苗以後,出現高燒與嗜睡。因為B型肝炎疫苗很少引起這種全身性反應,我們就必須先考慮小孩子是不是剛好得到了某種疾病,而不要馬上將一切都歸咎於疫苗,而忽略了可能需要做進一步處理。其次,我們必須考慮到症狀發作的時間。一般而言,非活性疫苗的反應大多是在接種疫苗一、二天以內發生;活性疫苗則視疫苗種類,需要有不同的潛伏期才出現症狀,一般是在一、二週之間。所以如果接種了百日咳疫苗三天以後才發燒,或接種了腮腺炎疫苗以後隔天出現腦膜炎,都可以判定這些症狀應該與疫苗無關。最後,我們還需要考慮到症狀持續的時間,一般像發燒的反應都只會持續一、二天。所以如果接種了百日咳疫苗以後,持續發燒超過三天,就必須仔細檢查其真正的原因了。
*預防接種常見的副作用與處理
注射部位出現腫脹、發紅與硬塊:這是接種各種疫苗最常發生的副作用。對於這一類的副作用,並沒有實際有效的治療方法。給予止痛藥可能有一點幫助,但是大多不能完全解除疼痛症狀。在一開始紅腫厲害的時候,有人會用冰敷,目的在於減少局部腫脹引起的不適。當紅腫比較輕微的時候,有人使用熱敷,其目的在於增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反應的完成或減少硬塊的形成。其實無論是冰敷或熱敷,在實際上都不一定有明顯的效果。一開始太厲害的發炎反應,可能因為局部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硬塊,這種硬塊久了以後自然會慢慢吸收消失,不需要特別處理。
局部疼痛:有時候因為疼痛太厲害,使得小孩子不敢移動肢體,有的家屬會因而懷疑是否傷害到神經。如果在臀部注射疫苗,的確有可能因此傷害到坐骨神經。現在為了避免這一類的副作用,我們都規定肌肉注射一定要在大腿外側或上臂的三角肌。在這些部位注射疫苗,是不可能傷害到支配肢體運動的神經的。
發燒:一般只要給退燒藥或睡冰枕即可,如果高燒不退,也可以給小孩做溫水拭浴。在退燒藥的選擇上,現在知道 aspirin 在小孩子可能引起雷氏症候群,所以應該選用 acetaminophen (panadol) 等退燒藥為宜。有些幼兒可能因為發燒而引起熱痙攣 (febrile convulsion),這種病症與個人的體質有關,一般都是良性的,不會有永久的後遺症,但是還是需要讓醫師診治,以確定是否剛好發生了其他更嚴重的疾病。
過敏反應:乙腦炎疫苗比較常引起皮膚出疹的反應。這種輕微的過敏反應,只要給抗過敏的藥即可。我們最害怕的是可能危及生命的立 即型過敏反應 (anaphylaxis),不過其發生率極低。一旦發生的話,小孩可能會在注射後幾分鍾之內,出現呼吸困難、發紺、休克、昏迷等現象。此時,最重要的是保持小孩的呼吸道暢通。如果呼吸與心跳受到明顯的影響,就要立即施行心肺急救,並且立即送醫治療。如果身邊有急救藥物,可以馬上給予腎上腺素治療。
[ 本帖最後由 sonic04 於 09-12-26 23:05 編輯 ]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們做些甚麼,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甚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