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別墅

積分: 836


1#
發表於 14-2-20 16:18 |只看該作者
2014-02-20| 19:05|
來源:澳洲新快網

對於男女混校,許多華人毫不陌生;但是對於混合班,不少中國來的新移民則感到十分新鮮。新的學期開始了,在上週,新州許多公立小學的分班也都已經塵埃落定。一些華人的孩子分進了混合班,對此有的家長心煩,有的疑惑,有的淡定,對這種混齡教育贊彈不一。

梁女士的煩惱:變相留級班?

混合班(Composite Classes),顧名思義,也就是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同一個班級裡上課。

梁女士的女兒Emma(化名)今年就讀悉尼北區一所公立學校的3年級,在上週的分班中,被分進了混合班2/3年級。這個2/3年級班將近三分之二是剛從1年級升上2年級的,還有三分之一則是如Emma一樣今年就讀3年級的。

Emma告訴媽媽,當老師給2年級的同學上課的時候,她們就在旁邊做練習,反之一樣。梁女士十分擔心這是變相的“留級班”,因為梁女士的女兒是去年年中才到這所學校。她認為女兒的數學和英語閱讀都很不錯,就是口語不是很流利,也存在語法錯誤等。但是女兒還是比較有自信,而且和同學們也相處得很好。但是Emma當時2年級班上的同學都升上了3年級,也都在單一年級的班級,只有Emma一人分到了2/3年級混合班。

梁女士不了解學校這種混合班的性質,這是針對的高一年級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設置的輔導班?還是針對低一年級的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設置的提高班?又或者是按照年齡劃分?學校和老師都沒有告訴家長們這種分班的標準。所以家長們只能根據孩子周圍的同學的水平去揣測分班的原則。有的說分進混合班的高年級的學生都是自製力較強、獨立,好管理的學生,低年級的學生則是學習進度較快的;又有的說是因為人數不足以開設兩個班,只能把多出來的學生合併在一個班級。眾說紛紜。但是學校發的郵件顯示,班級一旦決定不可更改。梁女士對此頗感苦惱。

何女士的女兒碰到的是另外一種情況,她的​​女兒去年讀1年級,在1/2年級班,1年級的有7人,2年級的有18人,一共25人。但是在2年級這18人當中,其中有3個是有特殊要求的學生。這3個人當中其中1個更是非常調皮搗蛋,讓人非常頭疼。但是老師沒有其他助手。這3名學生有時會花去老師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讓整個班級的學習進度受到很大的影響。

何女士表示,當時1年級還有另外3個單一班。這7名學生完全可以分插在這3個班而不影響班級的最多人數限制。而另外18名的2年級學生則可以獨立成班。但是學校可能師資不夠,只能把這25名學生安排在一起。 “這幾名高一級孩子的行為對低一年級學生帶來很不好的影響。後來我們轉學了。”何女士說。

吳女士的擔憂:沒有歸宿感

吳女士的兒子Daniel(化名)今年6年級了,此前的3年兒子一直在混合班,和高一級的混合過,也和低一級的混合過。 Daniel 的成績非常優秀。因此吳女士倒是沒有特別擔心孩子的成績問題。

談到混合班。吳女士顯得有些無奈。她告訴本報記者。孩子就讀3年級和4年級的老師很好,經驗豐富也很負責任。但是後來Daniel升上5年級,在4/5級班中,即班上有4年級也有5年級的學生。當時的班主任屬新來的老師,課堂的節奏控制得不是很好。吳女士感覺在去年一年當中,孩子並沒有學到太多東西。 “5年級很關鍵,因為很快就要考中學了。對於這點我們是很不滿意的。 ”

除了學術方面的進步與否讓吳女士有所擔憂,另一方面她也覺得混班讓孩子對班級很沒有歸宿感。吳女士說:“當時如果要上一些大的專題課,比如介紹澳洲的礦產什麼的,Daniel他們班5年級的學生就會和其他5年級的班一起上大課。如果平時是5年級的學生舉辦活動,老師會帶Daniel他們參加,班上其他4年級的同學當天就會被平均安排到其他4年級的班級。反之也一樣,4年級的學生有活動,Daniel他們就會被分到其他班去,其他班平均一個班分一兩個。所以這樣下來,混班孩子們對班級的概念我個人認為是非常淡的。Daniel告訴我平時他大多數也都是和自己一樣5年級的同學玩。”

吳女士還談到,因為當時這個老師是新來的,對混班教育經驗不足。事實上混合班對老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其實很高。不但要負責任,還要精心設計課程,適合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而且盡可能地促進異齡互動,這樣才能達到混班的效果。

陳女士:混齡教育有利將來適應社會

對於混合班的教育,一些家長表示擔憂、反對,也有家長表示疑惑,持觀望態度;還有的家長,考慮到異齡促進、角色換位等方面的相輔相成,則是讚成。這些持支持觀點的家長認為,在混合班中,低一級的孩子與高一級的孩子在一起學習,因而有機會向大齡孩子學習,得到他們的幫助。同樣年長的孩子也得到益處,他們通過和年幼的孩子交往互動,可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或者是關心照顧別人的能力。

陳女士表示她是混合班教育的忠實粉絲和堅決的支持者。她認為混合班教育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她說,一個家庭有長有幼,一個社會也是有形形色色的人組成。其實一個班級、一個學校都是社會的雛形。當孩子們走出校門走進社會之後,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環境,他們需要與別人合作,與不同年齡、能力、背景、經驗水平的人打交道等等。 “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交往中,真正和自己同歲的又有多少個人?讓孩子早點體驗這些經歷我覺得是好事。”陳女士說。

曾在國內擔任小學教師的方女士,其女兒現在悉尼南區一家公立小學就讀3年級,目前尚未被分到混合班。但是方女士對混齡教育也表示贊成。她對本報記者說,就算不是在混合班裡,其實也是混合教育,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不一樣。這裡的老師也是將孩子分成不同的組進行教育。其實差異化的教育無論是在混合班還是普通單一班都有存在。她也談到混合班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因為學生年齡各不相同,決定了教育必須個別化。老師要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從而製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使每個孩子發揮自己的潛力。  

在教育界,一些教育學家非常支持混齡教育。他們認為,一個班級中有不同年齡的學生,彼此之間如兄弟姐妹一般。所以混合班也稱為家庭班(Family Class)。這種編班方式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角色經驗,促進角色承擔能力的發展,學習與不同的人交往的正確態度與技能,為將來適應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向上混還是向下混

在本報記者的採訪當中,一些華人家長雖然對於混合班持贊成態度,但是究竟是向上混還是向下混,也就是究竟是和高年級的混班還是和低年級的混班更有益處也各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和高年級的學生混班,這樣能夠從年長的孩子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和低一年級的孩子混班,這樣能夠規避競爭給孩子帶的壓力。還有的家長認為低年級的時候孩子混班無所謂,​​因為年齡的特點,也都是在玩中學習;但是到了高年級就應該針對具體的情況發展學術方面的能力。

教育界的持贊同混齡教育的觀點認為,在混合班中,較小的孩子的語言以及認知能力發展會非常快,因為和高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生活,這等於是為較小的孩子創造了一個“模擬環境”。同時較大的孩子除了發展自己的領導能力和照顧能力,還增強責任感、成就感和規則意識等方面的發展。還有的認為體驗不同的混班,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各個年齡段的想法,積累豐富的多層次的社交經驗,並且不斷地適應和接受自己的新角色。畢竟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學術方面的進步,還包括人格以及各方面能力的不斷成熟和完善。

澳洲混班教育呈上升趨勢

事實上,在澳洲無論是規模大還是規模小的學校,開辦混合班實行混合教育非常普遍。新州教育廳的新聞發言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混合班的開辦有多種原因,有的是因為班級人數不足,而採取混合班授課的方式,也有的是處於教育理念上的考慮,認為這種方式更有利於學生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一些華人家長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她們非常希望能夠了解學校在分班以及組合混合班時基於的原則是什麼樣的。孩子被分進混合班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如果學校能夠給予明確的解釋,做家長的也更為放心一些。

悉尼北區一家公立學校表示,對於該校,學生們是根據以下的因素被分配到各個班級: 保證班級之中學生的能力和性別是均衡分佈的,照顧個體學生的需求包括有社會、智力、情感和身體等方面。而這些個體學生的需求由以下方面建議如教學人員的專業評估、學習支援小組的建議、學術和福利數據和學生的受教育歷史等。每所學校進行混合班授課的原因各不相同。

在新州教育廳給出的數據當中, 從2005年到2011年,新州每年都有1600多間公立學校開辦了混合班。大部分的學校的混合班以及混合班學生的數量都處於上升之中。有些學校的混合班數量達到20個。大多數的公立學校的混合班數量是在1到10個之間。混合班的人數少的平均一個班11、2個人,多的平均一個班達到29人。大多數是在20人左右。在2011年,混合班級的總數為6380個,在混合班上學的人數達到將近15.7萬人。有關全新州混合班的最新數據則將於今年年中發布。

維州教育廳去年年初對外發布的公立小學混合班授課的統計數據為維州​​有超過14.8萬名公立小學學生在混合班上課,人數占到學生總數的46%。混合授課的 班級達到6658個。其中,5至6年級混合班上課的情況最為普遍。有近460個班級混雜了3個不同年級的學生。

維州教育廳曾表示,有部分學校確實是迫於招生人數不足的壓力而採用混合班授課方式,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自願採用這種方式。學校發現混合班上課在教學效果上會帶來切實的好處。許多學校對課程進行了重新設計,在課堂上講授更靈活的教學內容,以適應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

混合班質量關鍵在老師

雖然關於混合班的開辦呈上升趨勢,也得到一些教育專家的支持,但並非所有家長都讚同如此授課方式。還有的學校的家長協會則是堅決反對混合授課。一些家長們存在一些擔憂,比如學習教材和學習進度問題,有的教育活動在同齡班中只需要一個單位時間,但在混合班中卻需要幾個單位時間才能完成。如果組織得不好,還會造成部分學生無事可做或者分心。還有的家長擔心,年級較小的孩子會受到年齡較大的孩子的欺負等等。

新州教育廳的新聞發言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時給出的研究調查顯示, 無論孩子是在混合版還是普通的單一班,這對孩子來說沒有區別。能夠造成差別的關鍵是老師。決定一個學生表現的關鍵的因素是老師的教學質量和能力。混合班對老師的要求很高,教師要掌握每個學生髮展的不同水平,並能將學生準確恰當地分成不同的小組,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因人施教,並設置好教程促進不同年齡的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事實上,關於混合班的利和弊,就如華人家長經常討論的關於孩子年齡大一些還是年齡小一些入學好,公校好還是私校好的爭論話題一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家長的考慮、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理念、每個混合班的情況都不一樣,難以一概而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當華人家長自己有疑慮或者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應和授課老師和校方進行良好的溝通。


公爵府

積分: 25619


2#
發表於 14-2-20 18:38 |只看該作者

回覆:孩子混齡教育 華人家長忐忑不安

我女現在都是混班呀!


伯爵府

積分: 17127


3#
發表於 14-2-20 18:5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andysio 的帖子

我女由 Year 2 to Year 6 都是混班, 我覺得沒有甚麽問題, 也沒有影響學習進度!


用戶要求終止服務

積分: 2594


4#
發表於 14-2-20 23:19 |只看該作者

Please go back to China


男爵府

積分: 7609


5#
發表於 14-2-23 02:14 |只看該作者
我個女小學都系混和班,家陣讀到中學啦,中學吾再混lu, 吾覺有麼吾好
親子王國已刪除閣下簽名檔內容,煩請自行檢視頭像、頭銜、暱稱,如帶有廣告或宣傳推介成份,應立即修改或刪除,否則可被封鎖戶口,謝謝合作。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