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家庭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大宅

積分: 2694


1#
發表於 14-3-12 07:27 |只看該作者

經文:上帝說:「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至於以實瑪利,我也應允你:我必賜福給他,使他昌盛,極其繁多。他必生十二個族長;我也要使他成為大國。到明年這時節,撒拉必給你生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上帝和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離開他上升去了。(創世記第十七章十九至二十二節)



禱告到底是什麼?我們是否可以隨意引用這句話:「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馬太福音二十一章二十二節)有些人教導信徒只要我們有信心,無論求什麼也可以得着,因為這是上帝的應許。若果我們仍未得着,便該繼續不斷的向上帝祈求,因為他們指耶穌也是不斷向父上帝祈求的。若是這樣,那為何會有以下這段說話?「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馬太福音六章七至八節)」主向父求的,是他自己的需要嗎?「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六章三十三節)」亦有人拿出這段經文:「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馬太福音二十六章三十九節上)」指我們的主耶穌也是個軟弱的人,祂亦有為自己祈求,所以我們也可為自己祈求。當然,我們可以為自己祈求,但這節經文真的是為了指出主是為自己祈求嗎?重點是指出主也有祂的需要,所以祂才向父祈求?這實在是斷章取義,只要把下半節一起閱讀,便馬上知道這節經文的要點:「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二十六章三十九節)」



主所祈求的不是要帶出祂的軟弱,而是把焦點再次歸回上帝那裡。有許多信徒,常在困難時才向上帝禱告,這禱告只是個緊急的要求,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要上帝來為自己做事,解救當下面對的危難。但當危難過去,便忘卻了上帝,再次回到自我的生活中。主這樣的祈求,能夠讓我們知道,人縱使在患難裏,也不要只看見自己的困難,而是看見那「掌管萬有,就連我們的苦難也在掌管的主」。我們的困難縱使很大,也不能比創造萬有的主更大,所以,人若只為遇見的困難愁苦,而沒有為看見那施恩拯救的主而滿心喜樂,我們仍然是信不足,焦點仍然是錯誤的。



禱告,也就是與上帝交流,在創世記十七章中我們可以看見亞伯拉罕與上帝的交流:『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亞伯蘭俯伏在地;上帝又對他說‧‧‧‧‧‧』『上帝又對亞伯拉罕說‧‧‧‧‧‧』『上帝又對亞伯拉罕說‧‧‧‧‧‧』『亞伯拉罕對上帝說‧‧‧‧‧‧』『上帝說‧‧‧‧‧‧』我們看見的不是亞伯拉罕不停的抱怨,也不是不停把自己所想要的告訴上帝,然後逼使上帝實現它。而是上帝願意不停的向屬祂的人啟示祂要人知道的事,並不斷的賜福與人,又與人立約、確立所立的約。這位守約施慈愛的上帝,與人的交通實在美妙,也藉着這樣的交通要我們知道,禱告不是向上帝不停的說話,乃是要安靜自己、仔細的聆聽上帝的聲音,好叫我們能按祂的心意而行,最終能夠領受上帝所賜的益處。



『上帝和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離開他上升去了。』這段話再次提醒我們,禱告並不是讓自己向上帝說話、報告,然後便完結了,乃是要讓上帝對我們說祂的話,然後才真正的完成我們的禱告。因為,真正的禱告是聽進上帝的心意,然後遵行祂要我們行的一切善事,而非要上帝來成全我們的心意,把祂視為我們的奴僕或工具。





小農夫 @ 基督教果園



回應信仰問答人仕請注意:                 一)請保持真實的禮貌,那些看似有禮的挑戰者,一律不予回應
二)清楚自己立場,不信或信仰立場分歧者,請勿分享你的心得 三)三流的劍客愛四處挑戰,所以很抱歉,我們沒空接受您挑戰
四)不存在的卻要不停討論是無知,存在的卻不信作討論是無恥 五)謙卑受教的發問是真求知,虛假的提問是要顯彰自我的愚昧
願上帝憐憫我們、幫助我們,以謙卑的心領受真實的道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