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香港母乳育嬰協會, 咁多點之中, 我最concern 下面highlight 左紅色0個2點, 如果講到咁, 我地係咪應該放棄泵奶而改餵奶粉? 有頭髮邊個想做la lei呀, 我夠想埋身餵啦, 阿B唔配合咁可以點?泵出黎已經俾埋身辛苦N倍, 睇到下面咁即刻灰左
「全泵型」的風險:
- 擠奶用具暫無法完全適應、配合所有媽媽的乳房狀態,在移出乳汁時效率遠遠不及寶寶直接吸吮。若不正確使用擠奶器,亦容易引致乳頭破損、乳管阻塞和乳腺炎等問題。
- 有媽媽可能會因過份專注奶量,容易因頻密的擠奶動作而引致乳頭勞損,及導致過份疲勞。
- 無疑有個別媽媽能輕易擠得足夠奶量,餵哺自己的孩子;但更常見的情況,是越擠越少(可能是擠奶的次數少、奶量少、又或錯誤使用擠奶器的結果),至嬰兒未滿月已瀕臨放棄。
- 根據很多文獻,嬰兒在吸吮乳房的整套動作中,能自發性地同時協調吸、吮、吞嚥和呼吸,這有助嬰兒的腦部、心肺功能及口腔肌肉的鍛煉,有助日後語言及體能發展。
- 寶寶吃奶時與媽媽肌膚接觸,寶寶身體的病原體可以在吃奶時傳給媽媽。當媽媽的免疫系統偵察到病原體,便會即時製造大量針對病原體的抗體,通過乳汁傳給寶寶作保護,為寶寶未成熟的免疫系統分工。
- 為了要儲存及餵哺擠出來的母乳,媽媽自己或家人便需頻繁地清洗和消毒器具。既增加了家務,亦添了寶寶在餵哺時受不潔器具感染的風險。
- 母乳餵哺除了為孩子提供營養,更是十分重要的親子關係和安撫方法,是母愛的表現。這不是擠奶器、奶瓶可以取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