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珊瑚宮

積分: 104756


1#
發表於 07-10-21 18:00 |只看該作者
十一月,十九歲的台大杜姓學生,從十層樓高的地方一躍而下。遺書上寫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做了這世上我唯一能掌控的一件事。」在升學競爭激烈的台灣,從小到大他過關斬將念到人人嚮往的台大,什麼樣的挫折,讓他對未來完全不想繼續?

也是十一月,位在台北盆地東邊郊區半山腰的市立療癢院。依然綠意盎然清幽的院區裡,走動的人不多。戴著墨鏡、身穿白袍的蘇建銘的手杖聲「叩!叩!叩!」地在第二院區響起,聲音格外的清晰。

在7H病房前,他熟練的按下進入的密碼,通過之後,憑著一根手杖,腳步輕快的進入了病房。「蘇醫師,早安!」才一進門,在一旁等著接受護士點名的精神病人,老遠就拉開嗓子跟他打招呼。只聽到說話者的聲音,蘇建銘也立即一一的應答:「你今天的感冒藥吃了沒?」「你不是說你今天要洗衣服嗎?」醫病之間就這樣你一句我一語地閒話家常了起來。

蘇建銘,台灣唯一一個在「黑暗」中執業的精神科醫師。

十四年前,和台大的杜姓學生一樣,蘇建銘也經過無數次考試,考上了人人欣羡的醫學院,最後拿到醫師執照。就當他要從軍中退伍,展開輝煌的醫生生涯時,一場車禍奪走了他的視力,將他的生命帶入黑暗。那一年,他二十六歲。

「像他這種高學歷的孩子,可能會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當年的主治醫師發出這樣的警告。然而,這個預言並未成真。十幾年過去了,如今的蘇建銘成了一個比明眼醫生更能敏銳傾聽的醫師。

‧不可抗拒的災禍,給蘇建銘明眼人沒有的內心資產!

同樣的大學高材生,為什麼最後是那個所受磨難更大的人,成功的立足在這個社會?蘇建銘給的答案是:車禍是一場災難,但車禍不僅改變了他外在的生活,也變了他的內在,帶給他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提早找到生命的目標。

「以前,我考試到了就去考、時間到了就去當醫生,做什麼事也沒有去想,沒有方向。」當年,拿下治療用的鐵片,戴上墨鏡,正式宣告視盲之後,習慣了看得見世界的蘇建銘,在黑暗世界中像個新生兒,一切都得從頭學習。

就連寫字這麼簡單的事,都得靠蘇爸爸用針在信紙上一針針地點出行線,引導蘇建銘寫出工整的信;過去從他家到車站只要五分鐘就可以走到,當他開始拿著一根手杖出門,他得走上快一個鐘頭才摸得到。

每一件學習都需要從頭來過,但每克服一個難關,就讓他發現自己可以做得到,發現成就感。他發現,生命就是克服難關,而且可以與人分享。

那時台灣從來沒有一個眼盲的人要當醫生,醫院不知如何安排蘇建銘,一度讓他的高考資格被取消。為此蘇建銘提出申訴,經過兩、三年的一再爭取,終於讓他穿上醫生的白袍。

現在他關心的是:我有沒有關懷病人?當病人否認他、罵他的時候,他從內心去思考自己的情緒有沒有受到影響?他不會鑽在事情的表面。因為他知道這些都只是他邁向生命目標的一個過程,只要撐過這個挫折,離目標就不遠了。「現在我做事都更加篤定、踏實。」蘇建銘說。

磨難是一種變身的財富,它給了蘇建銘許多明眼人都不一定擁有的內心資產。

今年九月,二十三年前林宅血案的倖存者林奐均回到台灣,出了音樂CD,跟大家分享她心中的喜樂。在她身上,磨難展現最明顯禮物是一種出人意料的自由自在。

八歲那年,林奐均在家中單獨面對兇手殘忍格殺,身上二十三刀,刀刀見骨。阿嬤和兩個雙胞胎妹妹在她受傷醒來後,已經過世。

‧難以磨滅的疤痕,是林奐均孕育新生命的勇氣!

在林奐均的成長過程中,「那件事」就像《哈利波特》裡面的佛地魔,周遭的人小心翼翼地不敢提起,深怕一講出來,痛苦的傷口會再度流血。

小小年紀的林奐均,敏感地察覺到有些事不是她該去問的。她依著大人的希望,過單純的生活。只是不提不代表傷痛不在,就像留在林奐均身上的疤,磨滅不去。

在美國期間,林奐均經常住在全美台灣人權協會會長范清亮家裡,那是她的乾爹。每當電視上出現打鬥畫面,仍經常讓她驚嚇得叫出來,一直叫「不要!」二二八那一天,她曾和兇手搏鬥,在她的背上及前胸留下六處疤痕,每到夏天游泳時,林奐均都會要求媽媽把游衣後面露背的部分縫起來。

夜裡的林奐均,躺在床上時,告訴自己要勇敢起來,她不再哭了,她要永遠記住那個兇手的臉,有一天她要親手殺了他,為阿嬤和妹妹報仇。

高中時,林奐均參加基督教,有機會查聖經,當她看到聖經裡講到人是有罪的,這和她理解中的混亂世界是一樣的。「信主後,我想到那件事不會再感到傷心了,我感覺到主醫治了我的心。」「那是一種自由。」

過去她總是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害怕做得不好而容易緊張,包括對「那件事」,也因為在意大人的看法,而不敢去談;但真正去面對後,她感受到一種自由,覺得生命中沒有什麼東西需要隱瞞,那是一種解放,願意承認自己不是那麼厲害的人,讓她即使犯錯的時候,也能自我解嘲。

林奐均重新去面對她的過去;因為她的面對,她的生命重新醒了過來。去年,她和夫婿印主列回到台灣——這塊曾經傷害她的地方。這一年來她的感受很深,出門任何人看到她,話還沒說,眼淚就流下來了,讓她不知所措。她感覺大家都還陷在過去的苦難中,即使她已經多次告訴大家「我很好!」但是大家就是不相信。

九月底林奐均的音樂專輯發行,她說,要是以前她可能永遠沒有勇氣錄製CD,並且在台灣公開出版。但現在,即使是面對未知的未來也已經不害怕。她知道凡事只要盡了力就好,她不會因為失敗而沮喪,她的信仰讓她有安全感,讓她有力量在遇到挫折時能夠繼續忍耐。

赫胥黎說:「經驗不是一個人的遭遇,而是他如何面對自己的遭遇。」

事實上,今日的企業管理研究也發現,關於挫折、磨難可以帶來無可取代的寶貴經驗,一個人是否有重大挫折的經驗,甚至關係到他工作上的表現。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與史塔桑管理研究中心,一項長達十年的聯合研究發現:有磨難經驗,而且能從當中走出來的人,他們的面對逆境的能力會提高。不僅如此,他們身上還會醞釀出幾種成功的重要特質:

在逆境中能夠迅速恢復精力。
表現傑出,而且能維持表現。
非常樂觀。
在必要時願意冒險。
可以成功地進行改變。
很有活力。
很堅強。
能夠以創新的方法尋找解決之道。
能夠很敏捷解決和思考問題。
能夠學習、成長、進步。
Addition: 提昇自己的『 逆境商數 』

近來在企業管理領域出現了個新名詞:AQ(Adversity Quotient),明確地描繪出 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AQ(逆境商數)是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AQ不但與我們的工作表現息息相關,更是一個人是否快樂的重要關鍵。尤其在大環 境不景氣的當下,不論是在職或待業,突發狀況的發生機率都會提高,因此練就一身回應逆境的好本領,就愈顯重要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提昇自己的AQ呢?

(1)凡事不抱怨,只解決問題:碰到不如意的情況,AQ低的人會怪東怪西,都是別人的錯,害自己不能如願,抱怨過後,心情往往更加沮喪,而問題依舊無解。AQ高的人通常沒時間抱怨,因為他們正忙著解決問題。所以減少抱怨的時間,因為少一分時間抱怨,就多一分時間進步。

(2)先看優點,再看缺點:當挫折發生時,如果第一個念頭是:「完了,這下沒救了。」那就很難逃脫悲觀的詛咒。
AQ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狀況,先問自己:「現在有什麼是可珍惜的?」換句話說,在挫折中找優勢,並把它轉化成進步的助力。

例如,突然失業當然錯愕,但想一想,現在多了時間自己可支配,還有資遣費,於是 再進修培養第二專長,似乎會是不錯的想法,也許就此開創出另一番格局。自怨自哀解決不了問題,懂得在逆境中找機會,才是高AQ的精彩表現。

(3)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的「幸虧」:看待挫敗,AQ高手清楚知道,一時的成敗並不能定一生。就像李安,大學沒考上,卻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現在想想,還真「幸虧」當時沒考上大學,要不現在就不是這番光景了。因此只要保持樂觀,賽翁失馬焉知非福,AQ高手就能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回顧時的「幸虧」。讓我們一起提昇自己的逆境商數,如此一來,工作上的卓越成就,一定指日可待。


水晶宮

積分: 70044

畀面勳章


2#
發表於 07-10-21 18:26 |只看該作者
多謝分享


侯爵府

積分: 20751


3#
發表於 07-10-21 19:06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侯爵府

積分: 23798

畀面勳章


4#
發表於 07-10-21 19:06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公爵府

積分: 29736


5#
發表於 07-10-21 22:32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珍珠宮

積分: 43543


6#
發表於 07-10-22 00:15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翡翠宮

積分: 77172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7#
發表於 08-1-26 02:20 |只看該作者
thanks


別墅

積分: 654


8#
發表於 08-1-27 10:38 |只看該作者
Thx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