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複式洋房

積分: 351


1#
發表於 07-10-25 15:46 |只看該作者
三歲前是小孩發展語言的關鍵時期。比起隔鄰口齒伶俐的同齡小孩,自家的寶寶卻惜「字」如金,又或者咬字不清,難免教家長
擔心。究竟寶寶發生了什麼問題呢﹖

宣美語言及聽覺訓練中心主任、聽覺學家龐劉湘文發現,香港幼兒的語言發展,近年有變慢的趨勢,發音亦較從前差了。「有足
夠的語言環境,很多小孩會自己學懂說話﹔若沒有足夠語言環境,我不奇怪何以很多小孩不說話。」

外傭照料 欠語言環境

首先,不少雙職父母將孩子交託外傭照料。寶寶育嬰園暨幼兒園校監、救世軍港澳軍區社會服務部幼兒服務總主任何少梅指出,
很多外傭既不懂廣府話,英語無論發音或文法都有錯,甚至只跟孩子以英語單字溝通,難以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龐太明白香港的雙職父母,難免顧此失彼,她說﹕「零至三歲是小孩的語言發展關鍵期,他們的學習對象很重要,若外傭不行,
不如找一間較好的幼兒園或幼稚園。」

她提醒父母,孩子入學後,雖有機會跟其他小孩玩耍,刺激其語言發展,但家長亦需每晚跟孩子多傾偈。同時,選擇學前教育,
不應只顧「硬件」如校園設施,更重要是「軟件」——懂得小孩心理、與孩子溝通、?重小孩語言發展,並且咬字正確的老師。

常見問題

跟孩子相處、玩耍時,家長又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無言相對

龐太舉例﹕「有些父母跟孩子玩半小時,只管望?小孩咪咪笑……有些家長帶孩子到公園,只顧拍照,什麼也不跟孩子說。」

BB說話

有些父母愛跟孩子說「BB話」﹕「水水﹖」「波波﹖」「要不要﹖」「食食﹖」

有錯不改

孩子把「紅色的花」說成「紅色花」,家長沒留意有問題﹔小朋友把「叔叔」說成「篤篤」,大人只覺惹笑,卻沒有及時告訴他
正確說法。

■注意事項

要為孩子提供一個理想的語言環境,家長應注意以下地方﹕

多說話

多跟孩子說話,例如玩遊戲時,想想說些什麼孩子會有興趣﹖龐太舉例,跟孩子玩火車時,可以「旁白」﹕「嘩,火車來了,轟
隆轟隆轟隆……火車要鑽山洞去啦……咦,火車又鑽出來啦﹗」但注意不用太高深,例如太多四字成語,幼兒未必能夠吸收。

善意提點

縱使孩子說話有錯,也不要經常「直斥其非」,打擊他的自信。例如當孩子把「叔叔」說成「篤篤」,大人可以說﹕「對了,是
叔叔呀,叔叔很疼你呢﹗」一般小孩,只要有良好的模仿對象,多聽了自會自我糾正。

合理期望
別期望孩子一步登天。例如要教孩子說「士多啤梨」,孩子可能要聽上二、三十遍才學懂,家長要耐心地以不同方法帶出「士多
啤梨」,例如﹕「士多啤梨很好味道呀,你要吃士多啤梨嗎﹖不過現在還未可以,我們先玩一會兒,再來吃士多啤梨好嗎﹖」

以身作則

家長自己的發音、咬字要正確,還要說完整句子,例如回答﹕「你覺得海洋公園好不好玩﹖」不要單說﹕「幾啦。」龐太說﹕「
學習階段,要多聽才講得好。若小孩不懂得說結構正確的說話,將會影響學習。」

若家長懷疑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問題,多抽時間跟孩子說話後,過了兩、三個月仍沒改善,便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因為語言發展遲
緩、發音不正確的原因很多,必須由專家對症下藥,例如有些孩子聽不到高頻的S音,便將「沙灘」說成「鴉灘」。

龐太表示﹕「最重要及早發現問題,有很多方法可幫助小孩。孩子發音不正,年紀愈大愈難改正。」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