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十七歲的男拔生楊易霖(Oscar),為應屆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考生;他稱自己非「死讀書」,初中時與不少學生一樣最怕文言文,繼而選擇IB課程取代公開試,「IB課程符合我喜歡分析學科及向難度挑戰的性格,又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除了讀書,Oscar亦熱衷話劇及合唱團。
Oscar表示,今年五月要應考IB試,但學校早已根據他在校內試預計IB成績有四十三分(滿分為四十五),而事實上,他早前已獲得四間大學的條件取錄,包括劍橋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華威大學三間英國知名大學,以及本港的科大,現同時等候港大及中大的條件取錄通知。
探討食物經濟學 題目考急才
Oscar憶述在劍橋面試時,沒有自我介紹的指定動作;相反,教授會與他討論經濟學書,其中他們透過《An Economist Gets Lunch》一書,探討食物經濟學,並以開放式的題目考學生急才。他指曾有同學在牛津大學生物系面試時,被要求講解貝殼及魚的照片,感到意外及有趣。
現時Oscar已申請教育局推出的卓越獎學金計劃,如獲資助,每年最多獲二十五萬港元;他希望將來可向心儀的經濟學科發展,笑言因準備面試而看《經濟學人》,後來卻成為常規讀物。
要寫四千字論文 如變大學生
對於有意報讀IB課程的學生,Oscar建議衡量自己是否主動學習的人;他自言初中成績屬上游,但報讀IB後,要撰寫四千字論文,儼如大學生活,亦要操練歷屆試卷,要有重新適應學習的心理準備。
另外,現時修讀IB課程的男拔生岡本林一表示,透過IB課程擴闊視野,希望將來成為一名記者,而趙敬鏗亦認同IB有助全人發展,雖然學習模式與初中不同,但他深明學習態度必須主動。
好奇擅溝通 讀IB必備
IB課程深受家長熱捧,拔萃男書院國際統籌主任胡家麟提醒,有意報讀IB的學生,要審視自己是否「科科掂」,在面試時會留意學生是否有10大潛能,包括好奇心及擅於溝通。
胡表示,本月28日該校會開設IB簡介會,家長及學生可透過校網報名,而申請截止日期設於3月20日。
[size=16.0029983520508px]過去三年,就讀男拔IB課程的學生表現良好,平均分為38分,曾有兩名學生考獲45分滿分;而現時每年的預備班學費為40,300元,預科課程則70,900元,胡指校方有意增加學費,會考慮家長的應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