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大宅

積分: 1491


1#
發表於 15-4-4 21:50 |只看該作者
蓮池大師念佛開示菁華
2015-04-04 淨空法師

蓮池大師念佛開示菁華



1.夫學佛者,無論莊嚴形跡,止貴真實修行。


2.若夫聰明才辯,妄談般若,吃得肉已飽,來尋僧說禪者,魔也。愚貴安愚,吾誠自揣矣。寧為老齋公老齋婆,無為老魔民老魔女也。


3.雜念是病,念佛是藥,念佛正治雜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親切也。雜念起時,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雜念自息矣。


4.萬念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5.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帶發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魚擊鼓,好靜之人,自可寂然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會。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6.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諸人以淨業為急務。


7.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8.疾病之由,多從殺生中來,故偏重放生也。


9.戒殺之家,善神守護,災橫消除,壽算綿長,子孫賢孝,吉祥種種,難可具除。若更能隨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當隨願往生,永脫輪回,入不退地。


10.諸放生者,或增福祿,或延壽算,或免急難,或起沈痾,或生天堂,或證道果,隨施獲報,皆有徵據。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豈望報乎?不望報而報自至,因果必然,辭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11.心大德深,其事何驗,蓋利他者菩薩之行也,以此行門助修道業,譬如船得順風,必得速到涅盤彼岸矣。


12.普勸世人隨所見生命發慈悲心,是捐捨世財,作斯方便。


蕅益大師念佛開示菁華

1.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


2.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無不從此三昧流出,無不環歸此三昧門。蓋至圓頓之要旨,亦三根普被之巧方便也。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佈施。


3.若人專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

4.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

5.真能念佛,不記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6.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7.真能念佛,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

8.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9.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里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里許。


10.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過眼便是空花。獨一念持戒禮懺篤信三寶之心,生與同生,死與同死。


11.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12.極聰明人,反被聰明誤,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肯心厭娑婆苦,深求出離。當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惡易分,莫自昧也。


13.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淨,念得親切,自然驀地信去。所謂更以異方便,祝顯第一義也。


14.無人從無使來,直至盡未來際,決無不起念時,縱心慮灰凝,入無想定,仍墮八萬四千枯槁亂想。但念地獄,則地獄界人。念餓鬼則餓鬼界人。乃至念佛則為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鏡錄》雲:「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myphoto.jpg



廣結善緣——現有免費迷你播佛機系【二手市場】送出


大宅

積分: 1491


2#
發表於 15-4-4 21:50 |只看該作者

回覆:佛慈航 的帖子

阿彌陀佛



廣結善緣——現有免費迷你播佛機系【二手市場】送出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