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向來強調今年是香港盛衰關鍵的一年。事實上,眼前可能出現的多季衰退便是重要的訊號。年初筆者多次談到,旅遊業因為我們打爛好客金漆招牌而大受打擊;而近日東亞銀行(金融業)裁員、建築師大行(專業服務業)減薪,加上已連續12個月負增長的出口數字(進出口貿易),似乎正在指出,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條條崩裂!而深港的盛衰交替的大勢,亦將由今年深圳 GDP 超越香港打開序幕。
「香港夢不成,移夢於廣東」的情況更非個別例子,例如港人創立的物流業龍頭順豐,便也捨港北上,到國內上市。的確,香港以往對國際市場觸覺和反應極為敏銳,把握機遇極快;現在卻變成後知後覺,連創科局這個如此重要的政策局也拖延了三年。同樣地,議會對於「一帶一路」,也無知地嬉笑怒罵,完全不知他們正在為香港的未來,浪費多少黃金機遇!至於固有優勢產業如金融業則發展遲緩,大笨象(滙豐)變成股民小白象;相反,祖國早已了解並把握環球新經濟的結構動力,大力推動和鼓勵創新創業—到今天,國內科技巨擘騰訊的市值已達1.6萬億元,遠超歐洲最大銀行滙豐的1萬億元,亦帶動股市市值幾達香港 GDP 的15倍,是世界之冠。一般而言,股市市值只是等於一個經濟的GDP;很明顯,若沒有國內的結構性增長機遇,香港不可能有這些成就。而還未上市、以深圳為基地的華為,近日便有報道指該企業年薪逾百萬人民幣的員工,有超過一萬人;筆者相信滙豐在全球屬於高薪的員工,都未必會有此數量!而「中國Google」百度市值已達滙豐的一半;跟着快跑的「中國Tesla」、以深圳為總部的綠色汽車龍頭比亞迪的市值,也差不多追上香港的恒基地產。所以香港的年輕精英,如果想要高薪厚職,似乎不應再鐘情金融、地產,而應放眼深圳,找尋 dream job。
發展停滯不前,離不開港人近年迷戀政治,一知半解地戀上遠在天邊的一些制度;反而自己、家人、社會的確實需要卻無心裝載,更懵然不知近在眼前的發展危機﹗其實,就算是被不少港人和政客奉為全球民主第一國際標準的美國,其選舉制度亦紕漏百出,會出現例如初選時選民投票給黨代表,卻不知黨代表是否支持自己心儀的候選人;或者個別黨代表不需要按該黨選民的意願投票等。就連現時共和黨的參選人特朗普,也曾公開表示「這選舉制度已被做了手腳,但我已利用它而快將勝出,所以我毫不在乎。(The system is rigged. But I am going to win. I don't care)」(想深一層,在選舉開支沒有上限的美國,今天在一些民調中顯示正領先對手希拉里(或拉成均勢)的特朗普代表的不就是赤裸裸的地產霸權,隨時可以用他的財富,買到全球第一經濟、軍事大國的最高政治權力位置?似乎這才是全球最大、真真正正的「權錢交易」﹖
所以,若以為「隔籬飯香」(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正在考慮移民的港人,可以客觀、全觀、以事論事地審視現實,他們真正應該考慮的目的地,並非台灣、日本、美加澳,而是北望神州,移居廣東省!因為按腦力、勞力、創作力、創富力比較,香港以北這個我們昔日的夢工場,確是綠草如茵,經濟社會各方面,仍在天天進步。只是,想不到「港人治港」讓港人當家作主後,我們反而本末倒置,不理事實,沒有為自己和家人的前途,踏實地製造香港夢。結果,香港開埠 174年來,由國父孫中山到李嘉誠、胡應湘、饒宗頤、查良鏞、杜葉錫恩、李小龍、周潤發、乃至數以十萬計的「廠佬」,創造出來的理性、文明、繁榮的社會,也會止步於今天。
We used to make Guangdong’s history. But now we have become Guangdong’s history(我們向來都有分編寫廣東的歷史;但如今,我們只能成為廣東歷史的一個小節)﹗在香港盛衰關鍵的此刻,歷史巨輪之諷刺和遺憾,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