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醫護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複式洋房

積分: 178


1#
發表於 08-9-26 10:20 |只看該作者
請問有冇人睇過馮宜亮, 好唔好


複式洋房

積分: 334


2#
發表於 08-9-26 12:08 |只看該作者
唔知是否太多人睇佢,時間永遠比較急.但經驗夠(but收費唔係平).佢係唔主張小朋友隨便入院的Dr., OK la,你可以試下個小朋友同佢cop唔cop!(我個仔有睇佢,我比佢75分la)

Augcat


原文章由 chunchunchu 於 08-9-26 10:20 發表
請問有冇人睇過馮宜亮, 好唔好


複式洋房

積分: 178


3#
發表於 08-9-26 15:13 |只看該作者
請問是不是專睇氣管


別墅

積分: 841


4#
發表於 08-9-26 17:4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chunchunchu 的文章

我覺得佢都ok, 佢醫我個囡d濕疹醫得幾好, 不過有d驚佢用藥重, 仲有, 我覺得d姑娘ok, 同埋最好係佢地可以响差唔多到我睇醫生前半個鐘會打電話通知我, 唔使我去等.


別墅

積分: 942


5#
發表於 08-10-31 15:38 |只看該作者

回覆 #4 icookies1 的文章

馮宜亮醫生好唔好?
請看看我以下的經歷,事情已經發生在半件前,但直到現在還很清楚記得。

第一天(4月23日)Thomas上堂時突然呵嘔及肚痛,於是立即回到家樓下即麗港城,看徐世豪醫生,徐世豪說他是腸胃炎還有少許咳,便開了些止嘔止呵藥及一些俗稱青蛙仔的哮喘藥給他(好彩沒有吃),因Thomas嘔了數次,所以我只給他止嘔藥,但吃了兩次還沒有好轉,晚上我便親自再找徐世豪問,但他只叫我繼續吃止嘔藥,他不能醫好Thomas決定明天看第二位醫生。

第二天(4月24日)早上便到沙田第一城看馮宜亮醫生(那個經常在都市閒情出現,自稱是兒科的醫生) ,那天剛剛又有電視台來,所以等了很久,今次馮宜亮竟然說Thomas是諾沃克病毒,於是便開了些止嘔止呵及止痛藥,並叫Thomas不要吃東西只飲保礦力。

第三天(4月25日) 嘔吐減少,但非常肚痛,還呵了多次所以下午便吃一次止呵藥(就是因為這次止呵藥令他更加肚痛而且沒有大便),下午我打電話到馮宜亮診所告訴姑娘Thomas現在的情況,姑娘問完馮宜亮後便回電話給我,說可把止痛藥份量加一倍;連續幾天都沒有胃口,晚上看到可憐的Thomas,覺得他整個人也瘦了,本來打算明天一早便到尖沙咀找一位真真正正的兒科醫生—楊澤銘醫生,但他實在太肚痛,於是便先行送他入院。

第四天(4月26日零晨)我打電話問過法國及浸會醫院有沒有急証服務,知道浸會醫院有位自稱是兒科的醫生(Dr. So Kit Wing, William) 注診,到了醫院,發覺Thomas的肚子開始有少許脹起,So Kit Wing仍然說Thomas是腸胃炎,解釋他因為吃了止呵藥,所以肚子會脹起和痛,而Thomas開始脫水所以收了他入院;本來已打算找楊澤銘醫生看Thomas,加上早上有位舊朋友打電話提醒我找楊澤銘醫生,所以便立即跟醫院及診所的姑娘安排,楊澤銘醫生會在晚上到醫院為Thomas檢查,在等待楊醫生期間Thomas開始神智不清而肚子漸漸脹起還顯得非常痛,於是下午便再次找醫院注診的So Kit Wing為他檢查,但So Kit Wing只在X光中發現Thomas的腸有很多氣,還說我已找了楊醫生等他來到才檢查啦。就在生死關頭,Thomas的救星楊澤銘醫生在晚上八時多來到醫院了,楊醫生細心地檢查,他顯得非常緊張說Thomas可能是盲腸炎,還立即替我找了位外科醫生郭煜森醫生,照過CT Scan後發現Thomas的肚內已有積水,郭醫生解釋早期的盲腸炎,如果用手按下那盲腸的位置便會覺得特別痛,但已錯過了這個階段(自稱是醫生的徐世豪、馮宜亮及So Kit Wing也不懂得這樣做),現在整個肚都痛可能是盲腸炎的膿穿了,而那些膿入了肚,必需要開刀才能確定,郭醫生也顯得非常緊張立即為Thomas安排做手術。

第五天(4月27日)零晨12:15am手術開始,直至2:00am郭醫生從手術出來,正如他先前所估計,是盲腸炎的膿穿了(即腹膜炎) ,已幫Thomas洗肚及切除盲腸,而有些小腸因太脹而裂開亦已補回,之後手腳冷冰的Thomas便從手術室推出來,他身上插了三條喉,但終於可以有睡一覺好啦;麻醉藥過了,Thomas早上醒來傷口便開始覺得痛及非常口渴,因為腹膜炎引致大小腸都不能正常運作,隨後數天都不能進食及喝水,Thomas非常口渴在他苦苦哀求下我偷偷地給他喝了兩淡水,但只見那條胃喉立即把剛剛喝下的水引導出來,Thomas的契媽一早便來到醫院,而Thomas的婆婆也來了,還送給他最喜歡的玩具車,但Thomas整天都沒有心機,塞了止痛藥不久又很肚痛,直到晚上本來想他睡得好一點,於是便叫護士姑娘給他打了一次止痛針,這枝止痛針令Thomas開始害怕打針,因在第一天入院時Thomas打了一次鹽水針及抽了三次血也沒有哭過,但這枝止痛針竟然令他哭。

第六天(4月28日) 止痛針也發揮不到什麼作用,不到三個小時Thomas在清晨又痛醒,如是這”痛吓醒吓”就過了一整天,直到晚上幼稚園的校長和宣教師也趕來為Thomas祈禱。

第七天(4月29日) 幼稚園的老師和主任們也一同來到醫院來探望Thomas,她們還帶了同學們的慰問卡,而每位同學都知道Thomas最喜歡是Thomas火車,所以每張慰問卡都上都畫上很多車和一些車的貼紙。

第八天(4月30日) 連續請了幾天的大假,今天下午襯Thomas午睡時便回公司一次,當回到公司不到15分鐘Thomas的Daddy便打電話叫我盡快回醫院,因為Thomas醒了找不到我而哭到不能收聲,於是便立即乘的士回醫院,我知道他很害怕,需要我在他身邊,於是再向公司請多一星期大假,而Thomas亦開始變得很〝痴身〞常常都要我在床上抱著他才能入睡。

第九天(5月1日) Thomas的胃喉已有一天多的時間沒有胃液流出,郭醫生叫護士檢查過,發現是胃喉塞了,要揪出舊的再換過一條新胃喉,我不想Thomas太辛苦,所以決定不要再插胃喉,於是便和郭醫生在電話中理論了一會,終於安排護士為Thomas揪出舊的胃喉,正當揪出一小段的時候,胃液又從胃喉流出(即是胃喉沒有塞了),護士便立即停止繼續用回舊的胃喉。

第十天(5月2日) 已入院一星期郭醫生上午巡房時檢查Thomas的小腸,開始有輕微移動,不用再插胃喉了,中午護士揪走了胃喉,嘩!舒服晒!還可以幫Thomas洗頭呢;之後可以開始喝小量水或果汁,但因為太長時間沒有進食及喝水,Thomas已不喜歡喝清水只肯喝果汁,而晚上亦可以開始喝粥水,但他也都不喜歡那些淡而無味的粥水,幸好契媽前幾天借了一部PSP及Laptop給Thomas解悶。

第十一天(5月3日)今天早上Thomas可以開始進食一些軟的固體食物,我便給他通心粉,起初以為他會沒有胃口,但斷斷續續便吃了一碗,之後還說︰「重有少少肚餓!」,今次怕他吃得太多了。早前Thomas的孖生姊姊Cindy放學後也曾經到過醫院探Thomas,她還打電話給我說︰「媽咪!唔開心呀,我想好似以前一樣呀!」我說︰「媽咪等Thomas出院就會返屋企好快就好似以前一樣啦。」而今天Cindy不用上學,上午便由工人姐姐帶來醫院,今天她很開心和Thomas玩到晚上才回家,倦了還在醫院裡和Thomas來一個午睡。

第十二天(5月4日)今天是星期日,很多人也來探Thomas,連琪琪表姐、婆婆、舅父也來,當然Cindy也有來醫院和Thomas及琪琪表姐一同玩啦。

第十三及十四天(5月5及6日) Thomas的胃口越來越好,常常說好番要到麥當勞吃麥樂雞。

第十五天(5月7日)醫生巡房說Thomas明天可以出院。

第十六天(5月8日)超過半個月的折磨,今


洋房

積分: 39


6#
發表於 08-11-28 17:46 |只看該作者
from web search:

http://www.liberal-forum.hk/viewthread.php?tid=578

http://hk.news.yahoo.com/060922/60/1tivw.html


拒救人 網民狠批 名醫堅稱有理
(星島) 09月 23日 星期六 03:30AM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醫生見死不救,病人暈倒跟前也不理﹖網上近日廣泛流傳醫學會前副會長馮宜亮以忙為由,拒絕照料一名在其診所外暈倒的老翁,更令街坊往其他診所求助。消息一出,批評之聲不絕,網友狠批馮宜亮缺乏醫德,令人對醫生失去信心。馮宜亮昨證實確有其事,但否認有違醫德,指當時考慮診所病人利益及法律責任等,才拒絕施援。

  本港多個網上論壇近日相繼出現一則名為「沙田第一城(相關新聞 - 網站)冷血醫生」的短訊,內容大致批評醫學會前副會長、全民監察醫管局(相關新聞 - 網站)小組召集人馮宜亮醫生,拒絕對一名暈倒在其診所商場的老翁施援手。

  事發於八月八日下午,一名老翁在沙田第一城銀城商場內忽然暈倒,多名熱心市民協助報警,見救護車尚未到達現場,遂向商場內的馮宜亮醫生診所求助,但當時遭馮宜亮以正為多名「急症」病人診症為由,拒絕施援。

  有目擊事件的網友指出,馮宜亮當時表示診所內已有多名求診病人,根本不可能分身到商場照料暈倒老翁,並質疑網友「四圍都係醫生,點解一定要搵我﹖」更前來求助的市民﹕「盡快離開我間診所,出唔出去我自己會有決定,我唔仗你教我點做醫生。」對於馮的言行,網友普遍反感,認為醫生對病人應該具有最基本責任,並指責馮棄老翁不顧的做法。

  馮宜亮昨日向本報證實早前確曾發生前述事件,但否認拒絕向老翁施救的決定有違醫德。馮宜亮解釋,當日返回診所時已見到很多病人正在候診,部分病友更出現高燒及抽搐等嚴重病徵,而且求助者並非老翁的任何親屬,貿然前往施救未必可以帶來最佳效果,「當日完成一個大型手術後我立即返回診所,見到已經聚集了很多病人,他們部分人情況嚴重,而且求助人士並非老翁的親人,我實在不應草率答應求助要求。」

  馮宜亮強調,身為醫生,十分清楚法律上、醫學倫理上以至道德上對自己的要求,當時他亦已根據這些準則作出最佳決定,「未必係你貿然去救佢就係好事,一接手就有醫學責任,仲要再有其他人來接手才可以離開。加上老翁本身背景及暈倒原因等相關資訊又未明確,我認為不應因此草草作出放下手上病人的決定。」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