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家庭

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子爵府

積分: 10867


1#
發表於 04-10-9 12:41 |只看該作者

表達感激 (路十七:11-19) ~轉載文章~

表達感激 - 蔡惠民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年)福 音:路十七11-19

耶穌醫好了十個癩病人,只有一個撒瑪黎雅人(撒瑪利亞人)回來向祂道謝,其餘九個為甚麼沒有回來?難道癩病痊愈為他們就像發熱退燒一樣平常嗎?我相信不是。只要比較一下昔日被隔離的寂寞孤單,與今日再次回到家庭社群的歡聚團圓;又或者比較一下昔日自己駭人的面孔,與今日如同嬰兒一樣的柔嫩肌膚,他們怎會不覺察病愈所帶來的轉變。事實上,他們不知多少次放聲大哭,希望有人能憐憫他們,醫治他們;他們也不知多少次哀禱,希望自己的命運能夠像納亞曼(乃縵)一樣得到改變 (列下5:1)。

九個癩病人沒有回來向耶穌道謝,因為在痊愈的一刻,他們的興奮很快又被其他掛慮掩蓋了。例如,我的家人還認得我嗎?司祭會歧視我嗎?我有能力重新工作嗎?……諸如此類的焦慮立刻取代了痊愈的喜樂,以致他們沒有靜下來的空間去感謝耶穌。一個朋友作全身例行檢查,醫生告訴他肝臟的底片有白點,很大可能是癌症擴散的跡像。為了進一步確實,醫生建議他做磁力共振掃描,明天回來看報告。那一夜,朋友的心情如同一個等待宣判的死囚,輾轉不能成眠。第二天,知道結果一切正常後,朋友開心之餘,即時想起要趕快完成耽誤了的工作,完全忘記健康並不是必然的。

除了健康外,生命中我們還有很多渴求,例如美滿的婚姻、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業……。不過,成家立室後,我們又盼望有多點個人空間;生兒育女後,我們又渴望機會放下一身兒女債;事業有成後,我們又想拋開一切,抽身四處逍遙;難得有幾天的假期,我們又安排密密麻麻的節目,使自己累得透不過氣來。為很多人來說,生命就好像小朋友拆聖誕禮物,一件禮物還未完全打開,賀卡上的字句還未看清楚,心裡已經想著下一份禮物是甚麼。

人生充滿了夢想,但為甚麼夢想達到後,我們又不知恩惜恩?耶穌治好了十個癩病人,只有一個回來向祂道謝。為甚麼我們的人生,總是營營役役,連十分一靜下來的時間都沒有?只要我們數算一下那些曾令我們茶飯不思,但從未發生的焦慮,加上那些實現的夢想,生命中要感謝的,實在數之不盡。

生命的豐盛不在於多姿多采,而在於真實擁有。幾時我們不懂得珍惜和感謝,我們還未算擁有生命。我們以為擁有四肢五官,除非我們意識它們的運作並不是必然的,我們未算真正擁有。我們以為愛一個人,除非我們欣賞和體貼他的臨在,我們未算真正去愛。很多時,我們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會珍惜昔日的擁有。

當人能夠發現生命的每一細小存在都並非必然,並懂得珍惜和感謝的時候,那便是耶穌所說的:「起來,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路十六19)有一次,一個牧靈工作者探望一個全身機能慢慢退化的老人家,發現她除了頸部可以輕微轉動外,全身上下都不能動彈。她仍滿面笑容向探望她的人說:「我很高興仍然能抬頭看到你!」「如果你連頭都不能轉,你會怎樣?」「我仍會為聽到你的聲音而感恩!」「如果最後你連耳朵也聽不到,你會怎樣?」「我會因你來探我而高興!」她樂天惜恩的態度實在教牧靈工作者汗顏。

感恩不單使我們真實擁有生命,也是對生命的施予者說:「多謝!」對愛我們的人說:「我相信你愛我!」天主對我們白白施恩,最好的回應是知恩惜恩。當納亞曼發現自己被治愈後,他大聲宣告說:「現在我確實知道:全世界只在以色列有天主。」(列下五14)
同樣,在那個回來跪在腳前的撒瑪黎雅人身上,耶穌看到一個真實的生命,一個珍惜自己為天主所愛的生命,一個光榮天主的生命。
「多元社區,和諧並存;你我出手,聾健共融 」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