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cd 發表於 17-5-9 09:53
https://hk.news.yahoo.com/%E6%BA%96%E6%99%82%E6%94%B6%E5%B7%A5%E9%81%AD%E5%85%AC%E5%AF%A9-%E5%9C%A8% ...
香港討論區用戶eliiii指摘,年輕女同事育有4歲兒子,已多年沒工作,極誠懇感謝老闆給予機會,誓言努力工作,但獲委派工作後,卻堅持6點準時收工,以防街市攤檔收工。
按目前走勢,本地勞動人口於後年便會開始下跌,促進女性、尤其已婚女性就業至關重要。兩性勞動力參與率相差約15個百分點,但差距是在普遍女性結婚不久的歲數組別(30至34歲)才開始擴大。
重返職場 經濟效益料1.5萬億
今次涉事媽媽過去停工多年,或印證了平機會所指,香港縱有性別歧視條例,卻未有明文保障婦女生育後,有權利重返工作崗位。
畢馬威估計全球現有9,600萬名30至54歲的高技術女性正處職場休假,5,500萬至少有中層經驗,若她們能加入經理職位,每年可帶來逾1.5萬億港元額外經濟效益,但美國曾有研究顯示,縱有93%為生孩子離職的女性希望重投職場,只得74%成功,能全職工作者更僅40%。
幸而,歐美跨國巨擘多已有政策協助女性回歸,在家工作、彈性工時,甚至容許夫婦分工。香港討論區有網民謂,人事部經驗太少,才會僱用年輕媽媽,但電訊商Vodafone剛推出的ReConnect計劃,表明要訓練人事部根除相關偏見,還提供支援予女性再度全職或兼職工作,希望成為今後吸引人才的賣點。
在職母親要兼顧家庭和工作,隨時兩不討好,科學家指女性天生跟孩子更親密連繫,所謂「working mother guilt」是環球恒常熱話,連百事行政總裁努伊(Indra Nooyi)、影星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都無法倖免。華人社會常要求女性「持家有道」,完成一天全職工作既要到街市買菜做飯,還要被已慣於超時工作的港人同事抱怨,準時收工會加重大家工作量。
研究:女性主導公司 盈利更高
歐洲國家如英國、瑞典皆設有一定的家長假,部分政府強制男方拿假,好讓夫妻能分擔家庭重責,不像日本空有優越的14個月長父母假期,卻僅得2%男性會拿取。
近年女性經濟冒起,巨企都覺得有熟知女人心的人作決策會更無往而不利,加上女性能提供監管的新視角和掃除內部歧視,不少研究都顯示女性主導的上市公司、對冲基金盈利更高。很多跨國公司由女性重返職場、育兒支援等無一遺漏,政府或可聚焦幫助資源相對緊絀的中小企在職媽媽,資助在職培訓、託兒服務,長遠說不定還能減少單親、低薪媽媽所需拿取的社會福利。
本地勞動人口有下跌趨勢,故鼓勵已婚女性重返職場至關重要,當局可推出政策協助女性回歸,資助在職培訓、託兒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