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家庭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別墅

積分: 837


1#
發表於 04-10-11 17:14 |只看該作者

基督徒的抗逆心理 >.<

基督徒的抗逆心理

撰文:陳天祥(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最近收看一個電視節目,看見國內的基督徒在各樣逼迫中,仍然不畏強權,不怕痛苦,勇敢為神作見證。他們在極度困難中不灰心,抗拒逆境的能力叫人驚奇。我想,基督教的信仰,一定具備了一些質素,增加信徒抗逆的心理能力。或許這些質素, 可以從心理學的途徑明白。馬上我想到多節聖經,指明這些心理質素。

一、《聖經》〈羅馬書五章3至5節〉說,基督徒能在苦難中喜樂,因為他們有一 個 不致羞恥的盼望。在心理學裡,盼望就是抗逆的必要因素。我記得生理心理學的 課本裡 有一個實驗,顯明盼望對抗逆的重要。若把一隻老鼠的鬚剪去,扔在水裡,不到 一會老鼠就死了;若把老鼠連鬚扔在水裡,一會把牠拉上來,再把鬚剪去,掉在水裡,這 時,老鼠就不斷地在水裡抓,許久也不會死去。原來先前的老鼠,不是淹死,而 是因有了觸鬚,不能知覺當時的環境,在水裡沒有生還的希望,心臟突然停頓致死。 而後者 不但有環境的記憶,也有被救的經驗,對生還有希望,所以抓了許久還繼續抓 水。基督 徒在逆境中能歡歡喜喜的懷著盼望,是因為曾經歷神的愛,就是神為罪人死的 愛。在逆 境中因著神的愛而懷希望,似乎是基督徒獨有的特質。 二、《聖經》〈希伯來書四章14至16節〉說,基督徒若有難處,可以來到神的施恩寶座前領受憐憫、恩惠及幫助;因耶穌受過我們所遇見的試探,能同情我們的軟弱。第二個抗逆的重要因素是同輩的支持。一個以前曾有喪子或喪偶經歷的人,最能幫助受同類傷痛的人勝過悲痛,因他們能流露對這痛苦的共感。基督教信仰有施恩的寶座,在那裡有一位對我們遭遇有共感的神。在人本主義的心理學理論裡,當一個人遇到挫折,不能接受與理想自我有很大差距的現實,產生心理問題;若有人能提供無條件的關懷與接納,這人就可以重新接受現實,除掉心理的問題了。一般能提供這種關懷與接納的是家 人或心理服務的輔導員。不過,家人與輔導員都有時間及精神的極限,而且會把自己的軟弱投射在被輔談者身上。基督信仰的施恩者,卻沒有這類問題。 三、第三個抗逆因素是「意義」,就是處身逆境的意義,是意義療法(Logotherapy)的精髓。創立意義療法的Victor Frankl是一精神科醫生。他在納粹德國佔領奧地利的時候,堅決留在奧地利與國 人一同受苦,服侍那些同受苦難的人。由於這種受苦的意義,他有驚人的抗逆能 力,在納粹德國的摧殘下渡過兩年半多的時間,其心理沒有絲毫受創。基督信仰裡存有十 分豐富受苦意義的教導,若因信仰而受苦難,就是與基督耶穌一同受苦,將來就同得榮 耀(羅馬書八17)。保羅(教會使徒)被迫害的時候,更說自己是在肉身上補滿基督耶 穌受苦 之不足(歌羅西書一24)。若因行義或行善受苦也有意義,因這是學效基督的榜 樣(彼 得前書二21)。若因私慾而受苦就是被神管教(希伯來書十二7)。有些苦難, 沒有什 麼原因,也都有意義,這是受造之物所有的限制(羅馬書八20-22)。 當我想到這一切的時候,感到很慶幸自己成了一個基督徒。心理療法面對逆境的 不同精髓:希望、支持及意義,都在基督信仰裡面。今天社會有許多人在各樣壓力 下,若 他們有了基督的信仰,就能在壓力下繼續積極,走過逆境。若信仰能產生這種功效,這 豈不是神蹟嗎?而且,這是一個科學可理解的神蹟。
文章載自2004年9月20日《談天說道》福音專輯—專欄「學者.新語」
當耶穌死在十架時, 他承擔了我們的罪和恥辱; 他把公義賞賜給我們, 這是他給我們的一份禮物。耶穌愛你,你呢? :-P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