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 年英國通過法案,自殺及自殺不遂不再是犯罪,但自殺依然被視為羞恥,是在人生戰場上落敗,走投無路的結果。但自殺和人生失敗未必有直接關係,即使名成利就者也未能倖免,如 2010 年時裝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2011 年前威爾斯國家足球隊領隊 Gary Speed、2014 年電影明星 Robin Williams 的自殺事件。
國際自殺研究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Suicide Research)的主席 Rory O’Connor 教授稱,經濟蕭條並非導致自殺的直接原因,由此引起的心理損傷,無法面對壓力才是。雖然女性也同樣受到經濟蕭條的打擊,但是男性對工作和收入的重視,甚至以此為自我身份定義,導致他們更加無法面對失業和破產。2014 年防止男性自殺慈善機構 Calm(Campaign Against Living Miserably)報告顯示,35 至 44 歲的男性普遍對工作的評價為「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他們的自尊更有決定因素。其中 42% 的男性認為,他們應該是家庭經濟支柱,只有 13% 的女性有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