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人造洞穴- 米爾鑽石礦(Mirny Mine)。Mirny Mine是位於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的Mirny的露天鑽石礦,其深度約1722英尺(約525米),直徑約3900英尺(約1188米),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人工挖掘洞穴(美國賓漢斯米克雷礦山是第一名), 有人曾將其稱為「地球的肚臍」。
米爾鑽石礦每年可以生產約2000公斤的鑽石,在其運營高峰期每年產生超過1000萬克拉的鑽石(每位女士分一卡,足夠1000萬位女士),最高質量的鑽石含量存在於坑的上層,鑽石含量約為每克4克拉,越下降到坑底鑽石的品質和質量下降,底層的產量約為2克拉/噸,1980年12月23日該礦發現的最大的鑽石重342.5克拉(68克),被命名為「CPSU第26屆國會」。
米爾鑽石礦正式開採於1957年,由於礦山地處自然條件惡劣的西伯利亞,每年有7個月處在冬天,礦山常常被冰雪覆蓋,這使得採礦變得非常困難, 汽車輪胎和鋼鐵會被凍破碎,油也會凍結。為了開採礦石,動用了許多大型機械:噴氣發動機用於解凍和挖出永久凍土,炸藥也被用來挖出金伯利岩。
米爾鑽石礦的成立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前蘇聯經濟建設的需要,二戰後,蘇聯需要大量的工業鑽石來支持本國經濟的重建,當政的斯大林也渴望使蘇聯成為一個更加獨立的經濟體系, 事實並沒有當局失望,在Mirny鑽石礦中發現的鑽石的高品質使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三大鑽石生產國。
米爾礦是蘇聯第一個開發和最大的鑽石礦,在蘇聯解體之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該煤礦由Sakha鑽石公司運營,該公司報告稱,鑽石銷售每年超過6億美元的利潤。
因為此地洞太大,以至於它的上空形成了一個氣流旋渦,據說,直升機和小型飛機都能夠被吸進洞裏去,直至2004年,這個洞因有直升機被吸入事件而被永久關閉。
截止2004年被永久關閉,這個巨大的礦山的壽命只持續了不到50年,現在的礦井露天靜置在西伯利亞的土地上,當年地下工作的痕跡依稀可見,像是世界高寒之地的一個巨大疤痕。
如果沿着洞內壁的螺旋式道路前往洞底然後再回到地面,一輛重220噸的掘土機需要花費將近兩個小時,可見這個洞是如此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