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大宅

積分: 4469


1#
發表於 19-7-5 00: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7-5 00:45 編輯

【轉載】
一體三身
本色爲法角色爲化
無明分分破
法身分分見
四談心經五色無異
~~~~~~~~~~~~~

※【法身、報身、化身】「一體三身」解述 :

一、「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這念心能見、能聞、能知、能覺,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呈現在這念心中;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因此這念永不斷滅的心,就是我們的法身


大宅

積分: 4469


2#
發表於 19-7-5 00:5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一般人總以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過;而一口氣斷盡後,自己也將消失於無形,認為生命就是從生到死這幾十年的經歷。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事實上,有情眾生的真生命是無始無終的,而我們從出生至死亡的過程,只是一期一期輪迴報應身的呈現。「無始無終的法身,才是我們真生命」


大宅

積分: 4469


3#
發表於 19-7-5 00:56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7-5 00:57 編輯

二、「報身」,顧名思義就是報應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動物、孤魂野鬼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報應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莊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為什麼?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業,自己承受果報而已。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為過去所造的業因不同,所以現在感得的果報身也不一樣。因果報應歷歷不爽,這才是宇宙間最公平的律則


大宅

積分: 4469


4#
發表於 19-7-5 01:0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7-5 02:30 編輯

三、「化身」就是變化萬千之身份。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空和人事物的境況下,就會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兒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兒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則成了主管或員工;下了班,到學校在職進修,又變換成學生的身份……。雖然是同一個人,但是場合對象不同、時節因緣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隨之改變。正是「本色做人、角色處事」

※ 瞭解了自己的法、報、化三身後,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地認識「佛」的三身:「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佛 」
1562265050072.JPEG


大宅

積分: 4469


5#
發表於 19-7-5 01:0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

※ 報身是因智慧心起觀照作用而感得的果報,行一切善法觀照自心修證圓滿,就能成就圓滿報身佛的果位。報身佛位居淨土世界,例如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居於華藏世界,此淨土世界中尚有諸多菩薩,他們是「報身佛」所教化的對象


大宅

積分: 4469


6#
發表於 19-7-5 01:53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7-5 02:31 編輯

※ 眾生無量,佛也無量;世界無量,佛土亦是無量。佛應機緣,化現在百千萬億世界中化導眾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號,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此一化現的佛身就稱為「化身佛」

※ 法身是萬法的本體,報身和化身則是法身所呈現的相貌和作用。體、相、用三位一體,法、報、化不即不離,總不出這一念心的範圍。修行就是要在這一念心上用功,時時覺察、覺照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是否是善念?是善行?先以世間善法為基礎,修一切善、斷一切惡,然後更進一步修善不執著善,契悟空性,觀空不住空,惑破塵沙,終究必能成就法報化「一體三身」的佛果
1562265075224.JPEG


大宅

積分: 4469


7#
發表於 19-7-5 01:5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四談心經】

#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指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這樣翻譯是梵漢合璧:舍利是梵文,子是漢文,全部梵音是「夏利布陀拉」。舍利是他母親的名字,子是他自己,合起來就是舍利的兒子。過去中東的人們也稱耶穌為「大衛的子孫」

 


大宅

積分: 4469


8#
發表於 19-7-5 01:5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舍利子智慧第一,他是這部般若心經的當機者。所謂當機,有人說法,總要有人問法(意指 “緣” 之啓動),而問法的人往往不是不知道,只是替別人發問。在圓覺經中,很多菩薩問法,都是替眾生發問,來逗機說教。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中正是釋佛與弟子須菩提的對話與教化

註 : 「須菩提」,又譯為須浮提、須扶提,意為善現、妙生、善吉、空生。是「釋迦牟尼佛」五百弟子中之一。須菩提是古印度拘撒羅國舍衛城人,出生婆羅門教家庭。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長者鳩留之子,被納入爲釋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恆樂安定、善解空義、志在空寂」著稱,號稱「解空第一」


大宅

積分: 4469


9#
發表於 19-7-5 02:0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須菩提每次都到富者門第化緣,因他同情窮人的貧困,不願意再讓窮人花費;而大迦葉卻都向窮人化緣,因大迦葉想要賜與貧家累積善業的機會。釋迦佛對這兩者都加以駁斥,認為化緣、布施皆應隨緣,不應該特選檀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相傳即是須菩提與佛的對談記錄。他屢見於般若經典中。《法華經》中須菩提被佛陀授記將來無量劫後會成佛,佛號是名相如來

在《西遊記》中的人物,稱「菩提祖師」或「須菩提老祖」。他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孫悟空耳聞傳言後前往拜師,菩提祖師收孫悟空為徒,傳授他七十二般變化、長生不老和觔斗雲等法門。

 


大宅

積分: 4469


10#
發表於 19-7-5 02:0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7-5 02:37 編輯

他被描寫為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神仙形象

# 「色不異空」:異即差距、差別,一切有形、有窒礙的物質,原本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我,因此與沒有自性、沒有自我的空性並沒有差距,當體全同。在這科學起飛的時代,不管你怎麼分析、化驗,最後的結果總是什麼也沒有;所以物質的當體就是非物質。眼睛看的、耳朵聽的、身體接觸的、意識想的都不是實體,都是因緣條件的組合;以假為真,顯然是錯覺。所謂緣起性空,是說由條件組合的東西,原本不有,畢竟是空


大宅

積分: 4469


11#
發表於 19-7-5 02:0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7-5 02:04 編輯

註 : 【色】可分為「內色、外色、顯色、表色、形色」五種。「內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屬於內身,故名內色;「外色」是指色、聲、香、味、觸之五境,因屬於外境,故名外色;「顯色」是指我們常見的各種顏色,青、黃、赤、白(四大顔色)等等;「表色」是指有情眾生色身的各種動作,如取、捨、伸屈、等等之表相;「形色」是物體的形狀,如長、短、方、圓等
 

 


大宅

積分: 4469


12#
發表於 19-7-5 02:06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7-5 02:38 編輯

# 「空不異色」:是說空無自性的物質,與空的實相當體是一;色相,原本是空,最後是空,畢竟是空。所有物質,把它分到不能再分,小到不能再小,最後就會證實是什麼都沒有。在科學發達的現代,理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應該是很容易的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什麼狀況下色即是空?用般若觀照,有、沒有,都不分別,只是一心。在大圓鏡智之下一心圓滿,有、沒有的問題根本不會發生。一種摩訶般若的心靈狀態與鏡子一樣,當機全現,過後無蹤。如果用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對境無心,色即是空;分別取相,空即是色
 
1562265480318.JPEG


大宅

積分: 4469


13#
發表於 19-7-5 02: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空是沒有自性,無可尋覓,無能把捉,無可認知。如果為了說明空的道理,從前言、序論、大標題……用種種觀點來敘述,寫了一部幾十萬字的空論,結果空何嘗空?很多人說空是什麼都沒有,這叫惡取空見。空不是沒有、不是斷滅,而是大宇宙唯一的真實與永恆


大宅

積分: 4469


14#
發表於 19-7-5 02:0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是縮短語氣一筆帶過的話。色、受、想、行、識是五蘊,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剩下的受、想、行、識也都是這樣子──受不異空,空不異受;想不異空、空不異想 ; 行不異空、空不異行 ; 乃至識不異空,空不異識;同樣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亦可推衍出如此類推的結構。理既相同,所以一筆帶過了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