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section-list.php?cat=21
泛民推崇「勇武」 置青年和香港於險境
大批激進示威者昨日繼續在港島、尖沙嘴和旺角等違法堵路,衝擊政總和警署,引發比過往更激烈的暴力衝突,投擲的燃燒彈大增,已到了「奪命」的程度。這兩個月他們所用的暴力不斷升級,泛民主派不但拒絕與「勇武」分子割席,更表示讚許和包容,而幕後鼓動者和一些國際傳媒則對暴力加以英雄化,導致這些年輕人崇尚暴力的心態更膨脹,破壞行為因而變本加厲,不但對警察和市民構成極大危險,置香港於極度險境,也令他們自己冒上更大的法律和人身安全風險。
昨天激進示威者的暴力衝擊如此猛烈,乃意料之內,因為事前已有人在網上群組中提出要作「終極一戰」,預告會動用更多具殺傷力武器,包括燃燒彈和釘槍等,並定出「作戰策略」,以更高的武力攻擊警察,製造更大破壞。這種勇武抗爭的思想,驅使暴力行動不斷升級,如不加以強力遏止,勢必造成更嚴重後果。
但是,一些泛民人士卻毫不遮掩地對勇武抗爭表示支持,成為了有力的助燃劑。佔中發起人之一的香港大學學者戴耀廷,就在近日的傳媒訪問中,明言自己對「勇武」的包容度提高了,贊成「和平、理性、非暴力」與「勇武」力量雙結合,因為「以非暴力手法爭取民主,卻未竟全功」。
「包容」暴力 傷亡風險大增
泛民人士這種心態和盤算,也可見於前法律界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在一次大專學界聯同網民集會上的發言。她直言:「如果今次不是『和理非』一百萬、二百萬人走出來、不是勇武(派)堅決地用身體阻止立法通過,世界是不會給我們這麼大的支持的」,表明要感謝勇武派的勇敢,換來國際關注。
她把暴力行為淡化為「用身體阻止」,不予強力譴責和阻止,還讚揚「勇武」有功,客觀上鼓勵了這些青年繼續以暴力手段去爭取訴求。此外,前立法會議員梁家傑也說過「有時候暴力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意同出一轍。
早前激進示威者癱瘓機場,阻止旅客上機,以及圍攻兩個內地人,禁錮、歐打、凌辱他們,令社會震驚,紛紛譴責。不過,代表泛民二十四位立法會議員的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只輕描淡寫示威者可能有錯,但是堅拒割席,不肯與暴力抗爭劃清界線。這種「包容」,導致一些年輕人更相信「勇武」有理,採用的暴力程度從而不斷升級。這反映於激進示威者近日不斷向警員投擲汽油彈,甚至以削尖的鐵通攻擊警員,而在昨日行動中,他們所用的武力更令傷亡風險進一步提升。
推波助瀾 帶來災難後果
本來奉行「和理非」的民主派,不但不去阻止,反而將之合理化、光榮化,只把矛頭指向警方武力清場的行動,客觀上產生推動的效果,令這些勇武派有更強的英雄感,更加「勇往直前」,更不顧個人危險和法律後果。
一如吳靄儀所言,連串示威衝突惹起國際關注,把事件放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可惜不少國際傳媒報道都有預設立場,少談當中的暴力行為,多談警方的「鎮壓」,一些西方國家的政治人物和幕後鼓動者,再利用這些偏頗資訊,來針對中國進行政治操作,產生了為勇武派「打氣」的作用。
暴力的升級,令警方需要採取更強硬態度應對,來恢復社會秩序,激進示威者則要冒更大的法律風險,甚至隨時受傷流血。支持和推崇「勇武」的人士,對這些年輕人和香港整體一同陷入兇險的境地,要負上一定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