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錢?!沙錢!
想像一下,
當你在閃爍的海邊漫步,
腳踩在柔軟的沙子上,
突然看到了這個「貝殼」。
它潔白纖薄,
圓盤形骨骼上鑲嵌着五片花瓣,
紋路絲絲縷縷十分清晰,
中間還有個五芒星,
邊上有五個長條狀的洞。
有沒有覺得這是個天大的寶貝?
怎麼看都像是人工雕琢的!
是不是美人魚脖子上掉落的飾品,
或者是外星人遺落的神秘武器?
其實,
它們是一類長得超扁的海膽,
俗稱沙錢、海錢。
你看到的其實是它們死去之後的骨架。。
沙錢活着的時候,和那些球形的海膽一樣,幾乎全身都封閉在礦物質的外殼裏,它的整個身體都由棘刺包圍。不同的是沙錢的棘刺細小且呈絨毛狀,因種類不同還會呈現綠色、棕色、紫色等色澤。
沙錢的棘刺也可以以一定角度擺動來翻挖泥沙,讓自己緩緩潛進沙中或在泥沙上緩慢爬行,看上去就像一台迷你的掃地機械人。在反口面上,沙錢的也有着五幅的步帶,這些步帶呈花瓣狀,可以讓海水進入其身體,以海浪協助運動,而且也不容易被海浪掀翻~
沙錢的肚子在花瓣的中心,是一個小圓洞。當它活着的時候,表面佈滿的絨毛可以把食物送往位於腹部中心的「嘴巴」里。
沙錢主要以藻類、甲殼幼蟲、橈足類、浮游生物以及有機碎屑為食。如果你撿起一個沙錢,輕輕搖一搖,可能會聽見裏面的嘴巴咔噠咔噠地響。
生活在海床中的沙錢,一般都是群居的。這是因為它們較喜歡在軟海床排出精子及卵子,以協助生殖幼蟲。沙錢幼蟲一般會在海中浮游,並經歷各種變態。當硬殼成形後,它們便會由浮游變為棲息在海床中。
沙錢並不好吃!(敲黑板)
因為你知道它們的肉肉實在是太少了,
而且外殼又很堅硬,
因此大自然中只有少數生物對沙錢感興趣。
其中一種有着厚唇,
與鰻魚長的很像的大洋鱈魚,
它們有時也會享用生活在海中的沙錢。
至於生活在沙地上的沙錢,在潮退後往往會暴露在沙灘上,一般會成為人類採集的對象,成為標本。在狂風暴雨後,海浪都會把死去的沙錢衝上岸灘,這時就成為採集標本的良機。
據說,沙錢正面的樣子象徵復活節的百合花,中間的五角星象徵耶穌誕生時指引牧羊人的伯利恆之星,而上面的小孔則象徵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手腳的釘痕。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科學家近日發現,沙錢的寶寶會採用自我克隆的方法逃避危險。這種生物生下來就沒有得到媽媽的照料。由於媽媽們生活在海底不能保護自己的幼蟲,因此幼蟲只能通過觀察各種細微的跡象來防備魚類等天敵。
當然,自我克隆也有不利的方面,科學家發現,自我克隆產生的幼蟲大小是未經克隆的幼蟲大小的三分之一,這些克隆出來的幼蟲由於身體較小,自我保護也將會變得更加困難。但總的來說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