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公爵府

積分: 25736


1#
發表於 22-10-24 10:27 |只看該作者
近日香港爆發類鼻疽個案惹起關注,當中深水埗更是重災區。目前已累積31宗感染,當中至少7名病人離世,死亡率遠高於新冠病毒。曾到感染地區視察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指,相關情況令人憂慮,惟當局暫未能確定爆發源頭,也需時化驗樣本,若把類鼻疽列為須呈報疾病,當局可能更能掌握個案情況,惟相關做法要由衞生署決定。

從類鼻疽確診個案中計算得出的死亡率高逾22%。袁指,深水埗區出現多宗感染個案令人憂慮,惟當局暫未能確定爆發源頭,也需時化驗樣本。他認為有必要在深水埗區採集大量泥土和食水樣本檢測,另需採集更多水管樣本測試,因為區內有多條水管曾作維修,又透露計劃下周到石硤尾配水庫及蝴蝶谷食水主配水庫了解運作情況。

對於近日白田邨一個重建地盤,有數個泥土樣本驗出類鼻疽伯克氏菌。袁指,未能確定地盤是否出現爆發,不過已有工作人員在該地盤的泥土上灑上熟石灰,相信危險性已大幅降低。他提到,若把類鼻疽列為須呈報疾病,當局可能更能掌握個案情況,但最終需由衞生署決定。

防感染新冠 戴口罩作用細

對比起類鼻疽高達22%的死亡率,而苦纏香港近3年的新冠病毒則愈來愈弱,截至本月22日,需要深切治療的患者僅餘10人,遠低於2019流感高峰期的601人。政府亦相應放寬部分防疫措施,近日更罕有地放寬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禁食令」,允許觀眾在場內進食,令人質疑既然萬人球賽亦可「除罩」飲食,實施近3年的口罩令,是否應該逐步放寬?

數據顯示,自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成主流後,口罩對防感染的作用已大不如前。2020至2021年期間,感染宗數僅數百宗,甚至試過本地零感染。今年年初大爆發時,高峰期每日高達數萬宗,不少市民戴了兩個口罩仍無助減少感染數字。至今疫情緩和,疫苗接種率高企,口罩令不解,每日確診人數為數千宗;同樣堅守口罩令的台灣,感染人數亦每日數萬,反而解除大部分口罩令的新加坡,確診人數與香港相若。

不過,提出戴兩個口罩的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就指,目前無空間鬆綁室外口罩令等防疫措施,認為要等到冬季過後才可考慮放寬,否則有機會令新冠疫苗接種率仍然偏低的兒童受感染,致更多死亡病例。他又警告,過去3年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等,傳播率都很低,市民對這些病毒的免疫力大減,放寬防疫後或有多種病毒跟新冠病毒夾擊本港,屆時或會癱瘓醫院。


象牙宮

積分: 224386


2#
發表於 22-10-24 10:3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醫生緊係永遠話戴口罩安全架啦!但其實佢咪一樣中


公爵府

積分: 25736


3#
發表於 22-10-24 11:4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22-10-24 11:49 編輯

基因分析揭深水埗病例有相關性 何栢良倡類鼻疽列呈報傳染病

本港今年至今錄得31宗類鼻疽感染個案,大部分患者住深水埗。另外,4個於白田邨重建地盤採集的泥土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一個電台節目說,雖然暫時未搵到這些個案的源頭,但現時的資料及基因圖譜分析,已清楚顯示在白田邨附近一帶有傳播鏈。

他認為有多方面可能,包括泥土本身都會有這種病菌,而類鼻疽感染在港屬風土病,其他地盤都可能找得到,因此在白田邨重建地盤的樣本驗出有此細菌,不等於該處就是源頭。建議培植地盤泥土細菌,之後做基因對比,以了解是否相關。

另外,何栢良說,早前在外國曾發現有類鼻疽個案,涉及受污染的日用品,例如香薰噴霧,這類物品也可作為調查方向之一。他亦提到,如果喉管有爆裂或破損,病菌都可能經這些破損的位置進入食水,而本港食水中的氯氣含量不高,未能百分百殺死病菌。

他建議,將類鼻疽感染列為法定程報傳染病,加強檢測,例如有懷疑個案,可以盡快做靈敏度較高的核酸檢測,一般即日或翌日已可以有結果。



男爵府

積分: 8683

認識瑞士牛牛第二回 育兒性格勳章 陪月勳章


4#
發表於 22-10-24 12:34 |只看該作者
又可以打針啦~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