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大力大力 於 23-7-24 08:15 編輯
打破外壟斷、國國產機售價丶祗是進口機的十分一 !
核磁共振儀器被譽為“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對于心腦血管、神經和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影像診斷有重大意義,但這項技術長期被國外封鎖。
不久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開始量產。
2007年,成都奧泰醫療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1.5T超導磁共振:Centauri,創造了多個國產磁共振的第一;
2015年,上海聯影醫療推出中國第一台3.0T超導磁共振:uMR 770,開創了國產3.0T磁共振的先河,打破了GPSC在3.0T磁共振領域的壟斷;
2018年,聯影醫療推出中國第一台PET/MR:uPMR 790,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能獨立自主研發生產一體化PET/MR的國家;
上次一出手就把血管支架從人民幣13000打到800元以下,
現在我們享用人民幣13000的血管支架,對岸不到800元
聯影、東軟醫療、寬騰醫療等國內企業,也先後推出國產核磁共振,成功將高達3000多萬的進口設備打到“白菜價”,以1.5T設備為例,去年已經斷崖式下跌90%以上,僅290萬一台,現又降至260萬。
1.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場獲取人體組織高清圖像的尖端設備,現廣泛應用于篩查早期病變。其技術含量很高,以3.0T設備為例,一開機就有相當于地球5萬倍的磁場被釋放。
此前,該設備的國產率為0,我國每年在採購上的花費僅次于石油和半導體。
由于遲遲沒能掌握該技術,我們常被人“牽着鼻子走”。據稱國內有一台機器出了故障,希望德國廠商進行售后時,對方卻要求提前支付23萬元的人工費,且不保證維修質量。不僅如此,因為故障關機會導致液氮蒸發,德國廠商還要求備好液氮,而這部分的成本高至60萬元。儘管備感屈辱,但為了修好機器,我國不得不為這83萬“敲詐款”買單。
歷史上,因技術缺失被“天價收割”的事屢見不鮮。此前麥道公司與我國合作研發大飛機,核心資料慘遭銷毀,幾十年努力付之一炬;老美還靠獨家的酶法提取工藝,率先將一類前沿逆衰物質產業落地,技術封鎖的同時還開出2萬元/克,和核磁共振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2.國產核磁共振面世,外企坐不住了?為改變受制于人的局面,中科院和國內多項科研單位合作,研發核心零部件實現100%國產化,並取得124項專利。
聯影、東軟醫療、寬騰醫療等國內企業,也先後推出國產核磁共振,成功將高達3000多萬的進口設備打到“白菜價”,以1.5T設備為例,去年已經斷崖式下跌90%以上,僅290萬一台,現又降至260萬。
目前,東軟醫療已成功量產的3.0T磁體(900mm以上孔徑),聯影的3.0T設備已經搶占17.2%的高端設備份額,這也意味着我國在核磁共振的高端領域已經有了“雙保險”。
也難怪外媒坐不住了,紛紛指責我們在破壞市場秩序。
業內人士同時表示,原來國內每100萬人均“使用狀態”不足西方1/5的核磁共振,也會在國產版本大規模落地后搶占更多份額,有望實現對國外老牌設備的反超。
3.反攻海外:國產核磁共振走出國門據悉,美國紐約曼哈頓上東區AMRIC醫療影像中心,接受了國內聯影自研的核磁共振設備。這是國內前沿醫療器械第一次進入紐約核心區,意味着國產高科技設備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間。
大力理財篇 之 子女理財!
http://www.baby-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68590&extra=page%3D1
買基金真係好傷
http://www.baby-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94843&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