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2

尾頁
   4


民房

積分: 27


1#
發表於 24-4-15 15:07 |只看該作者
而家AI發展得咁勁,又開始有人講下細路可以點用AI畫畫作歌,其實係咪應該畀個女學下用AI呢但又驚會太依賴AI唔識自己思考創作大家點睇呢?


侯爵府

積分: 22892


2#
發表於 24-4-15 15:13 |只看該作者
幫你問左GTT,

「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AI和各種技術的進步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包括創作方面也是。例如,現在有很多AI工具可以讓人們畫畫,寫詩,作曲等,呈現出我們過去無法想像的創作可能性。

然而,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雖然AI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讓我們更方便的實現創作,但是,我們不能讓自己完全依賴它,遺忘了自己的主觀創造性。因為真正的創新和創造力,是來自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思考與感受,AI只能被視為一個工具,讓我們更好的把這些思考與感受表達出來,實現我們的創作理念。

所以,我主張平衡的態度,既要讓孩子接觸AI,學習並適應新的技術發展,不失與時俱進的進步機會;同時也要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提醒他們AI只是一個工具,真正的創作源於心靈。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嘗試使用AI進行創作,從而感受到AI的力量,了解其如何改變創作過程。然後,我們也冀望他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學會去於人機共同創作中發揮其人的創新和創造精神。

總的來說,關鍵的點是如何平衡人與AI的關系,使孩子們反思並善用AI,而不是完全依賴它。讓他們學習使用這一強大的工具,但也需要教導他們要保留自己的思考和創新能力,並把人的創造力放在首位。」

「 玩任何新工具或新技術,都是一種學習過程。 幫助孩子理解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他們的使用環境是如何影響他們的創造過程的,這些都是促進他們的創新和獨立思考的重要步驟。

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使用AI來創作畫作或音樂。一開始,我們可以讓他們從模仿開始,使用AI工具來生成一些具有特定風格的畫作或音樂。他們可以看著AI如何複製這些風格,從中學習這些風格的特點和實現這些風格的方法。然後,我們需要鼓勵他們自己嘗試去創作,嘗試再創新,不依賴於AI的模仿。

例如,當我們使用AI工具生成像梵高風格的畫作時,我們可以將生成的畫作與梵高的原畫進行比較,嘗試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嘗試理解為什麼AI生成的畫作看起來像梵高的風格。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嘗試自己手動創建梵高風格的畫作,看看我們能不能做到像AI一樣接近梵高的風格。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自己去創作和表達,並且讓他們了解到,他們的創作是依據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而不只是AI的複製。

另外,要保護孩子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我們需要定期與他們進行討論與對話,鼓勵他們質疑AI生成的內容,並試圖探討不同的創作策略。我們可以問他們:AI為什麼會這樣生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這種對話可以鼓勵孩子對他們的創作進行深入的思考,並且提醒他們創作是一種需要深度思考和情感參與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機械的模仿或者創新。

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們積極應對AI的挑戰,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並且保持他們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我們需要讓他們明白,無論技術如何發展,人的創新和創造力是無可替代的。」


侯爵府

積分: 22892


3#
發表於 24-4-15 15:14 |只看該作者
各位JM都可以學下, 點樣用GTT黎係BK創造更多有趣既話題, 以及進行更有意義既討論


洋房

積分: 31


4#
發表於 24-4-15 15:1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ally4321 於 24-4-15 15:17 編輯
kwokdicken 發表於 24-4-15 15:14
各位JM都可以學下, 點樣用GTT黎係BK創造更多有趣既話題, 以及進行更有意義既討論 ...

想了解下咩係GTT?




侯爵府

積分: 22892


5#
發表於 24-4-15 15:24 |只看該作者
問左GTT, 點解呢個帖咁多五分民房

「我們在網路論壇或社群平台上看到許多新創建且活躍度不高的用戶時,這可能意味著那些賬戶被用於特定的目的,如塗鴉、灌水、傳播垃圾信息,或進行不正當的行為,例如操縱討論重點或刷評價。這些新用戶只有五分的"民房",可能是來自自動化的機器人,或者是由人為創建的假帳戶。管理員可能需要注意這些可能的威脅並採取行動來保護他們的社區。」

點評

capricornbb    發表於 24-4-15 17:18


水晶宮

積分: 56402


6#
發表於 24-4-15 15:31 |只看該作者
kwokdicken 發表於 24-4-15 15:13
幫你問左GTT,

「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AI和各種技術的進步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
GTT 係咪老翻ChatGPT?


民房

積分: 11


7#
發表於 24-4-15 16:01 |只看該作者
下,我又唔認同喎
我自己都有用過下Chatgpt, 佢其實都仲好需要人類去畀個好嘅指令佢去做嘢,所以你問佢攞答案之餘自己都要思考,所以應該唔會發生你擔心嘅問題嘅。同埋我覺得正因為咁,反而應該先教佢地點樣好好善用AI,例如AI畀咗答案之後都自己諗下個答案係咪make sense,而唔係盲目唔用腦咁用啲AI工具


男爵府

積分: 5247


8#
發表於 24-4-15 16:1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知識性野既可以問,但唔好用佢黎創作,個人會變得好懶,唔願思考。佢地自己要打好寫作基礎先。(利申:經常用AI)


伯爵府

積分: 17629


9#
發表於 24-4-15 16:11 |只看該作者
kwokdicken 發表於 24-4-15 15:14
各位JM都可以學下, 點樣用GTT黎係BK創造更多有趣既話題, 以及進行更有意義既討論 ...

希望唔係長篇大論就好


洋房

積分: 31


10#
發表於 24-4-15 17:10 |只看該作者
乖寶寶布布 發表於 24-4-15 16:10
知識性野既可以問,但唔好用佢黎創作,個人會變得好懶,唔願思考。佢地自己要打好寫作基礎先。(利申:經常 ...

咁用AI幫手評論下小朋友啲作文你覺得得唔得呢?


民房

積分: 27


11#
發表於 24-4-15 17:15 |只看該作者
susanmommy 發表於 24-4-15 16:01
下,我又唔認同喎
我自己都有用過下Chatgpt, 佢其實都仲好需要人類去畀個好嘅指令佢去做嘢,所以你問佢攞答 ...

又好似係喎…如果唔預先教下佢地用,因間佢地自己搵嚟用,但又當抄答案咁用好似仲衰…


別墅

積分: 968


12#
發表於 24-4-15 17:16 |只看該作者
識用,冇問題,遲早都接觸到


男爵府

積分: 5247


13#
發表於 24-4-15 17:26 |只看該作者
sally4321 發表於 24-4-15 17:10
咁用AI幫手評論下小朋友啲作文你覺得得唔得呢?

而家有d係比相AI睇改功課,但字如果太樣衰可能認唔到。不過呢d tool多數家長用


王國長老

積分: 222760

畀面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2011精緻種植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大廚勳章 王國長老 BK猜猜猜慶中秋 BK Milk勳章


14#
發表於 24-4-15 17:51 |只看該作者
如果小朋友的話
識用工具就夠(例如chat GPT)
唔需要學咩編程,十幾廿年後到佢哋出社會做嘢,世界已唔同晒

點評

renapapa    發表於 24-4-16 09:18


珍珠宮

積分: 41165

2024年龍年勳章 2023年兔年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15#
發表於 24-4-15 17:59 |只看該作者
歌莉亞 發表於 24-4-15 16:11
希望唔係長篇大論就好

你可以比個字數限制佢


珍珠宮

積分: 41165

2024年龍年勳章 2023年兔年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16#
發表於 24-4-15 18:00 |只看該作者
乖寶寶布布 發表於 24-4-15 17:26
而家有d係比相AI睇改功課,但字如果太樣衰可能認唔到。不過呢d tool多數家長用
...

有啲咩工具介紹下.


大宅

積分: 1594


17#
發表於 24-4-15 18:03 |只看該作者
學點樣用,同埋咩情況用,仲有用完之後個答案自己都要再CHECK


男爵府

積分: 5247


18#
發表於 24-4-15 18:12 |只看該作者
newcomer550 發表於 24-4-15 18:00
有啲咩工具介紹下.

香港應該係不能直接用GPT4
可以用POE APP 使用GPT 4 及 GPT4 TURBO。Claude 3也包。
一年千幾。


男爵府

積分: 5247


19#
發表於 24-4-15 18:14 |只看該作者
manyeef 發表於 24-4-15 18:03
學點樣用,同埋咩情況用,仲有用完之後個答案自己都要再CHECK

AI係有做假問題,所以要自己verify 下啲野岩唔岩


珍珠宮

積分: 41165

2024年龍年勳章 2023年兔年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20#
發表於 24-4-16 08:31 |只看該作者
乖寶寶布布 發表於 24-4-15 18:12
香港應該係不能直接用GPT4
可以用POE APP 使用GPT 4 及 GPT4 TURBO。Claude 3也包。
一年千幾。

呢啲可以AI睇相改文?


首頁
12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