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近日報道,卸完煤製油的罐車立即被用來運輸食用油,引發軒然大波,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展開調查。再有內媒揭秘,食用油水運也存在混裝情況,且假洗艙證明易取得,不過近期海事部門已開始嚴查。
《財新網》報道,長期以來無論海運還是內河運輸,食用油都無專門運輸船,和其他油品混裝現象十分普遍。一名運輸船船長表示,以前混運沒人管,裝好白油(化工合成油)再運食用油,只要能提供洗艙證明就可以了,而洗艙也不用很嚴格,「自己隨便搞一下,再開一個假洗艙證明,糧油企業也不會細看」。
某船舶洗艙公司負責人同樣表示,運完其他油再運食用油在行業內很普遍,中間原則上需要洗艙,「但你只要給個1000-2000塊錢(人民幣,下同),我們就可以給你直接開具洗艙證明、油氣消除證明和換品種證明。」該負責人稱公司已從事洗艙業務20餘年,客戶遍及長江流域。
不過,自從《新京報》揭露食用油混運一事後,所有糧油企業都在整改嚴查,海事部門也開始嚴查,發貨企業和收貨企業的貨物證明都要提供,洗艙證明也不再好取得。有船長介紹,以前假洗艙證明最多3000元就能弄到,現在要上萬元。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china/3363383/%E5%94%94%E6%AD%A2%E9%99%B8%E8%B7%AF%E9%81%8B%E8%BC%B8%E8%88%B9%E8%A2%AB%E6%8F%AD%E6%B7%B7%E8%A3%9D%E9%A3%9F%E7%94%A8%E6%B2%B9-1000%E5%8F%AF%E8%B2%B7%E5%81%87%E6%B4%97%E8%89%99%E8%AD%89%E6%98%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