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翡翠宮

積分: 90932


1#
發表於 24-7-23 07:2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櫺囹桼 於 24-7-23 07:25 編輯



在粵菜詞語體系裡,香菇(Lentinulaedodes)的乾製品有三種形態:花菇、冬菇、香信(香蕈),價錢依次從高到低,但各有其特點和適用範疇。


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當子實體形成後,在5-24度都能發育得比較好,但不同的溫度區間和變化,對香菇的生長發育影響極大,從而形成不同形態和等級的產品。花菇、冬菇、香信其實就是溫度變化的產物,先分別介紹其定義。
香信——子實體在20度以上的高溫區間,生長速度快,但薄身、柄長、菇蓋的邊緣完全展開,香味略遜。這種幹香菇形態,稱為“香信”。
冬菇——當溫度較低(12℃以下),香菇生長較慢,但肉厚,柄短,菇蓋的邊緣未開,香味十足,就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這也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生產要求。
花菇——子實體長到約2cm以上,快要出菇時,遇天氣乾燥或霜凍的襲擊,菌蓋表面會龜裂成花紋,這樣的香菇品質最好,被形象地稱為“花菇”。


那麼是不是可以簡單理解為:“花菇最好,香信最差,就用花菇得了?”其實不然,三者的口感、味道、烹飪特點都有區別,而且價錢也不同。在深入瞭解的基礎上,在不同場合使用和搭配三者,才能各盡其材,盡情享受幹香菇這一天賜美物。
香信的特點和應用:
香信有三個特點,對烹調和品嘗有影響。
1、其味道淺薄,不如花、冬菇,但香氣不錯和加熱後更香。
2、薄身,意味著快熟和容易出味,也不需要提前泡發,泡10分鐘就可直接烹調。3、菌蓋(很薄)和菌褶(較深)比例接近,菌褶容易吸入味汁,會形成比較好的口感。
綜上所述,纖薄氣香的香信,比較適合短時間處理,炒菜(炒肉或素炒)、滾湯、煲仔、打邊爐(火鍋)、搭配蒸雞也佳。典型菜色如:香信炒雞,香信唐芹炒肉絲,香信滾雞湯豬肉湯,炒素雜錦,香信蒸雞等,香信烹調後入味鮮美,其他食材能借到它的香氣,都是好菜。
雞肉炒香信


花菇的特點和應用:
花菇的特點幾乎都和香信相對的。1、味道清鮮而綿長,也有不錯的香氣,是中餐裡推崇的山菌正味。2、肉質厚而實,口感彈滑,因而需要長時間的泡發和烹調,令其出味和入味,使得味汁滲入體內。
首先沖洗乾淨,用溫水泡發一兩個小時到透心變軟,再用燉湯(隔水蒸燉)、煲湯、燴、燜、蒸扣等方式處理,令其味道釋出或味道滲入。典型菜色如花菇燉雞或骨湯、鵝掌鮑汁扣花菇、花膠金蠔燜花菇。椴木花菇傳統上是山珍之物,也經常用於高級食材的搭配,有非常好的提鮮增香作用。
鮑汁燴大花菇:


冬菇的特點和應用:
冬菇的特點,介乎花菇和香信之間,有不同的品質等級。高等級的肉厚味香,特點接近花菇或一樣,低等級薄身味淡,性質趨向香信。因此冬菇基本可以適應各種的烹調方式。
冬菇的泡發和花菇一樣,泡發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透心變軟即可。可以炒、煀、燜、滾湯、煲湯、燉湯(隔水蒸燉)、蒸扣等等。典型菜色如:冬菇煀雞或燜雞,炒素雜錦,香燜冬菇,冬菇蠔豉燜豬手,冬菇蒸雞,以及各種煲湯燉湯中廣泛應用。
冬菇煀雞及冬菇蒸雞







其實以上描述,都是針對椴木香菇或品質較好的木屑香菇。但市面上銷售的大部份大棚乾冬菇或花菇,品質不好,香味香氣不足,雜味大,嚴重影響味道。關於食材這個問題本文不贅述,僅推薦我自己嘗試過的大棚乾香菇預處理方式,能有效的增香和消除雜味。
1、溫水泡發透心發軟,徹底擠乾水。
2、用淡鹽水稍微煮幾分鐘入味,擠乾水。
3、文火少油把冬菇炒香。經過這三個步驟,就可以進入正式烹調,效果不錯。
處理後的冬菇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