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個月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複式洋房

積分: 298


1#
發表於 25-7-29 09:44 |只看該作者
嬰兒栗粒疹
是 1-2 毫米針尖般大的白色或黃色的小點。常見於初生嬰兒。成因是真皮內角質滯留所形成。大約一半的初生嬰兒會有這情況。多出現於嬰兒的頭部及鼻子。通常於出生後 2 - 3 週便會自然消失,無需特別治療及護理。

新生嬰兒痤瘡
是一種細小凸起的紅疹。常見於嬰兒出生數天後,大約 20% 新生嬰兒會有這個情況。通常出現在嬰兒的額頭及面頰等部位。成因是孕婦的荷爾蒙傳至嬰兒。大部份於出生後三個月內會自然消失,因此無需治療。

新生嬰兒毒性紅斑(胎毒)
如針尖般大小白色凸起的小點,周圍被一片紅斑包圍。很像被蚊蟲叮咬的樣子。常見於嬰兒出生後頭 2 - 3 天出現,發生率大約是 40 - 70%,多出現於嬰兒的面頰,身軀背部和手腳等部位。成因不明,一週便會自然消失,因此不需特別的治療。

胎痣
通常都是天生或出生後,很快便形成的皮膚色斑。

1. 先天性黑色痣

是在胚胎形成過程中的神經外胚層細胞突變,形成一群良性黑色素細胞,包括皮膚真皮層結締組織。大約有 1 - 3% 初生嬰兒會出現這個情況。

2. 蒙古斑

是一種良性的先天胎記。蒙古斑通常呈現藍色與青色,最常見在下腰椎部份、臀部及肩膊。可以在出生後及頭兩三週慢慢出現,嬰兒生長到六個月至一歲左右慢慢消失,大部份到了六歲便完全消失,不用治療。

3. 三文魚色斑

是一種呈現粉紅色的胎斑,不會凸出皮膚之外,是嬰兒血管瘤的一種。常見位置於眼皮,前額及後頸。是一種暫時性的胎記。通常會隨着年紀增長至一兩歲後便會自然消退。

4. 砵酒痣

顧名思義,這種胎痣是像葡萄酒的紅色,是皮下血管增生所致。發生率大約是千分之三,可能出現在面部、頸部或四肢。基本上不會消退,要以雷射激光除去。小孩越早接受治療,效果越好。

5. 草莓胎記

大約有二十分之一的兒童在出生時就有血管瘤。大多數嬰兒血管瘤是無害的。他們會在出生後第一年內生長,然後慢慢消退。如果血管瘤生長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如眼睛或鼻子附近,影響呼吸及視力,便要進行治療。按情況嚴重性,可使用外用藥,口服藥及雷射激光。

6. 皮脂腺痣

大約 1,000 名新生嬰兒有三個可能會出現。大部份在出生時已發現。最常見的位置是在頭皮上,顏色是黃色凹凸不平的斑塊,在斑塊的所在處沒有頭髮。通常是良性的。但在青春期開始後,這個斑塊生長速度可能明顯加快,還有可能會冒出第二個皮膚腫瘤。這個斑塊是要透過手術徹底移除,通常讓孩子長大可以配合局部麻醉時處理。

新生兒吸啜水疱
是一種並不常見的良性水疱。成因是由於新生兒在胎兒出生前反覆強烈地吸啜同一個部位所致的。水疱可以出現在前臂、手腕、手掌及手指上。通常幾日後就會自然消失,不用治療。也有一些初生嬰兒在出生一至兩週後,由於嘴唇用力吸啜和喝奶的時候,上唇中間經過反覆摩擦出現軟組織增生及水泡。

脂溢性皮膚炎(奶癬及頭泥)
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疹子,具有紅斑及油滑皮屑的特徵,其中頭皮會出現新生兒頭皮痂。常見於三週至六個月大的嬰兒,但大部份會在半歲左右逐漸減退。這些疹子通常都比較痕癢,多出現在頭部、眼眉及耳朵。成因不明。可以嘗試每次清潔皮膚後,替嬰兒塗上水份潤膚霜,保持皮膚滋潤。若頭泥太厚,可將橄欖油塗抹於頭泥上,待軟化後,以梳子輕輕刷走。情況嚴重或沒有改善,便需請教醫生。

汗疹(熱痱)
大約有 15% 初生 BB 生活在熱帶地區會出現這個情況。通常是因為汗液積聚在皮膚上及汗腺閉塞引起的。這些形狀細小凸起的紅疹多出現於嬰兒的頸項背部及胸前等位置。建議以清水給嬰兒清潔皮膚,穿着適量的衣物保持皮膚乾爽涼快,減少流汗。若情況沒有改善或嚴重,請找醫生檢查治理。

尿布疹
通常是細小凸起的紅疹,有時會出現脫皮的現象。多出現於穿着尿片的範圍,如外陰及臀部。因尿液及排洩物刺激皮膚而引起。處理方法包括頻密更換尿片,保持嬰兒的臀部清潔及乾爽。家長亦可替嬰兒塗上一層薄薄的潤膚膏,阻隔排洩物接觸皮膚。有時候也會被真菌感染,如念珠菌,那時紅斑會伴有周邊脫皮及衛星狀丘疹,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如果情況未有改善,可以請教醫生。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
是一種持久和觸發的皮疹。多出現於嬰兒面部、手踭、膝蓋、身體關節位等。通常受影響的皮膚會變紅及乾燥,也會十分痕癢。經常因搔癢而抓傷的皮膚會變得乾硬及粗糙。主要成因尚未完全知道。除了皮膚日常保濕護理外,醫生亦會按個別情況處方適量的藥物治療,例如含有類固醇的藥膏。


別墅

積分: 686


2#
發表於 25-8-4 15:01 |只看該作者
多謝分享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