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遊戲,一切皆幻影!
我認為對普通人而言,做全職炒家日子絕不好過。,在泡沫形成的時候,投資「長倉」是相對較容易賺錢的途徑,直至「遊戲」完結。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科技及科網股在北美洲大行其道,你可能也聽過,在家炒股數月,等同人家一整年薪水的妙論,有些人確實嘗試了賺錢的數月「甜美日子」;但不斷的「正」回報又是否這樣容易延續?
今天只想談談「心境」,在財富累積或下跌的同時,我不斷問自己,是否可以更簡化「下半場」往後的日子?
雷曼事件暴露人性弱點
在絕對回報的世界多年,利用金錢槓桿的特性去尋找獲利機會已沒有如以往一般令我起勁,自雷曼兄弟破產後,我管理的對沖基金Revelation Fund部分資產還是沒凍結,當我發現負責雷曼破產案的律師及會計師行還是「施施然」去處理這事情,我更明白到「天下烏鴉一樣黑」的道理。(雷曼是百年一遇的大case,大行難得有這樣的大客,professional fees收到「手軟」。「professionals」坦白說也可以不大「professional」,變相債權人的資產便變得愈來愈少。)
Revelation Fund,如果當年翻譯Revelation這字,可以「天恒」基金,因地上的一切,並不恒久,很多事情,我相信在天上可延續吧。Revelation Fund到2008年中的「正」回報,比起中國上證指數的半年負44%表現好得多,但隨雷曼「爆煲」,所有的track record也變得沒意義。
有位十數球美元的朋友,在此叫他Jay,過去差不多兩年,在操作上心態上已有轉變,他在市場上賺到一些錢,可算是下世無憂,但在有限的人生,他開始問自己,Is there more to life than this?如何真的可以「善用萬多天」?他並不想繼續集資把生意壯大,只是想「操」自己小型的家族資產資本(family office)。
金錢以外最重要的東西
Liquid strategies,即股票買賣,只是Jay總資產的20%至30%,有形資產如房地產,沒有任何按揭或只做少量按揭,佔了總投資的50%至60%,剩下來的,便sit cash,或作名畫收藏,友人Jay對我說:「沒有太大的conviction了,long side或short side也如是,但人生還是好像欠了一些東西……。」
如果說四十歲是人生「下半場」的開始,我實在要感謝上天,在踏入下半場前把運作及資源分散,把「生命」有限的時間再prioritize,把更多資源放進Ride 4 Hope及其他慈善工作當中。
雷曼出事差不多已兩年,我還記起9月15日雷曼爆煲後數星期,教宗本篤十六世罕有地為金融海嘯所作出以下評語:「財富不見了,又算得上什麼?」在此,我相信用英文會較直接:Money vanishes, it is nothing! He who builds only on visible and tangible things like success, career and money builds the house of his life on sand. 換句話說,金錢遊戲,一切皆幻影!
今天結束前,讓我和大家分享以下心聲:金融圈內,令我頓悟到,金融圈外的世界才是最重要,很多時香港這個「壓力煲」,每天工作、休息、再工作,可以令人很迷失,無論是在人生的上半場、中場或下半場,歲月「溜走」是必然的,但必須保持年輕的「心境」,即young at heart,永遠充滿熱誠,才可積極地面對每一天。
好好把握 人生下半場
有人問我,為何只說「善用萬多天」?而不是兩萬多天?我相信一個人「懂性」後,很多時還是會迷失,走了不少冤枉路甚至不歸路,剩下來的數千或萬多天,如何利用有限資源,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才是最重要!
[ 本帖最後由 SY_YAU 於 10-8-30 18:00 編輯 ]
Kindness is like a key,which rusts if we put it aside.Use it frequently not only could help others but also could help oursel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