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雙元教授認為,於中國的學校相比,澳洲學校中的澳洲青少年暴力的問題更為嚴重一些。而形成的原因是多重性的:農耕民族比較溫和內斂,而海洋民族和游牧民族相對來說都比較激情、冒險和好鬥;澳洲從歷史上就崇拜草莽英雄;當代的文化特別是娛樂文化中的性與暴力成了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所接觸的遊戲內容也充滿了暴力,這對當代的青少年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青年人荷爾蒙分泌旺盛、又是處於最迷惘的年代;還有一點,澳洲的文化和價值觀不強調成人的引導和管束,也不強調社會的威懾性管理,突出自我管理,通過失敗來成長,通過挫折來學習,也就是通常所說的“no pains, no gains ”。
在華人論壇上,一些華人直接表達自己對校園風氣和一些不良青少年的擔憂,更認為這一代的澳洲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認為澳洲社會對青少年的管束過於寬鬆。這種擔憂並非不無道理,今年5月澳洲犯罪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的最新數據顯示,15至19歲的青少年是澳洲的頭號危險人物,暴力犯罪個案在這個年齡組更為常見。而大量的數據和事實已經表明,校園實施欺凌者的行為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控制,他們日後犯罪可能性的比率相較一般學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