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VirginiaSatir, 1916~1988)所發展的「五種溝通型態」,觀察到人們溝通時,會有幾個固定的型態,尤其是面對威脅或是壓力時,分別為:
1.討好型:這類型的人不顧自我的價值感受,總是用一種逢迎的方式,試著取悅別
人或是跟人道歉。所表現的內在獨白包括:『我應該永遠討人歡心。』『我
應該永遠不惹人厭。』『別人都是對的,錯的都是我。』
2.責備型:這類型的人剛好和討好型相反,說的話都是「不同意」,表現出優越感,
凡事只為自己,不管別人的感受,表現出專制、敵意、指責或暴力的行為。
3.電腦型:這類型的人說話頭頭是道,善於解釋與分析,由於過於理智及理想化,因
此忽略自己和對方的感受,表現出嚴肅、僵硬、威嚴的態度,喜歡長篇大
論說教。
4.打岔型:剛好是電腦型的相反,說話總是不切實際,在討論問題時,對別人所說與
所做的都無法反映重點,在別人談話時分散他人的注意力,不能知覺情境
與他人。
5.一致型:這類型的人說話真誠,聽的ㄧ方感到舒服安全,受到尊重,這是一種最佳
的溝通方式,可以將自己的情緒、想法和感受確實表達出來,對方能安適
的接收,達到有效的溝通。
上述五種類型中,唯有「一致型」的溝通型態是最佳的模範,家庭中的溝通是互相牽動的,每一種溝通型態都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因此家庭成員間應該積極學習溝通的方式,來面對最親近的家庭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