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全職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大宅

積分: 1074


1#
發表於 07-11-23 15:07 |只看該作者
當時婦產科專科醫生阮邦武了解病情後,戴上手套詳細陰道同探肛檢查,看子宮是否後屈、活動度差,子宮韌帶和後穹窿的地方有沒有觸痛結節,感到痛楚,且有便急感覺。接下來阮醫生為她進行超聲波檢查,發現她的卵巢附近有不尋常的黑影。 「剛才檢查陰道雖無觸痛結節,但觸摸子宮時你有痛楚且有便急感覺,加上超聲波檢查亦見到左邊的卵巢輕微脹大,有兩個約三至四厘米大的囊腫,似乎是個『朱古力瘤』,你所患的是『子宮內膜異位』……不過還需再照腹腔鏡來確診。」阮醫生說。 一成女性 內膜異位 「甚麼……瘤?」○六年初做過婦科檢查,當時一切正常,這天聽到「朱古力瘤」這名詞,她嚇得面青口唇白。 阮醫生細心地解釋,子宮內膜正常是在子宮宮腔內生長,月經周期前子宮內膜會增生變厚,當體內的雌激素及黃體素下降時,內膜組織便會脫落,經陰道排出體外,是為「月經」。患「子宮內膜異位」,內膜跑到子宮宮腔以外其他地方生長,醫學界暫未完全明白發病原因,但與經血倒流,家族遺傳,免疫功能和女性荷爾蒙有關。 雖然生錯位置,內膜細胞會種植於鄰近盆腔的腹膜和器官,隨月經周期的改變而繼續生長和蔓延;反覆的周期性出血導致病灶周圍組織纖維化和引起廣泛黏連,最後形成結節。內膜種植在卵巢上,會形成囊腫;因為囊腫內原本鮮紅色的經血,日積月累下慢慢變成朱古力色,所以叫「朱古力瘤」。 「此病都算普遍,約一成女性患有,多數是因為經痛、不育、月經異常或作例行檢查往見醫生時,經檢查發現的。」阮醫生說。 據統計數字顯示,當中約有30%至40%不育女士、約50%經痛及10%進行結紮手術的女士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另有2%至20%無病徵婦女,在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 病徵多變 可痛可便急 「病灶可累及卵巢,形成囊腫(所謂『朱古力瘤』),在盆腔不同地方,就會侵蝕腹膜和腸臟,形成結節,導致痛楚,而你的內膜長在卵巢及腹膜處,拉扯胃部,所以來經時你就會胃痛,而病灶可能影響宮韌帶和直腸,所以來經時會脹大而導致有便急感覺。」阮醫生解釋說。 「子宮內膜異位」因影響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徵。阮邦武醫生說,內膜異位情況最常見是長在卵巢、盆腔、子宮後穹窿、陰道與直腸間和子宮壁,其他部位如大腸、膀胱、腸胃、肺,甚至瘢痕等,引發不同的病徵,但較為少見。最基本的病徵是有不同痛楚,例如可以感到經痛、行房痛、腸痛、胃痛,或因為有結疤存在,即使非經期,都有可能持續見痛。 另外,較嚴重病情的,發生異位的內膜會造成附近組織黏連,如與大腸黏貼,便會有便急感覺;與膀胱黏,便會有尿急感。再嚴重的更有可能侵蝕至腸內,最後引致屙血或屙血尿情況,又或是長在子宮宮壁間,形成較難切除的腺肌瘤,導致子宮發大及經血多又痛。 「如果長在卵巢上,就會形成『朱古力瘤』,一般約五至六厘米,甚至大至十多厘米,此時有可能阻礙排卵,大大減低受孕機會,甚至造成不育。」阮醫生說。 藥物治療 擾荷爾蒙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而有徵狀的女士當然需要治療,目的主要是止痛及回復結構正常,方法有藥物及手術兩種,因應每個患者不同情況來決定。 此病是受女性荷爾蒙影響,多數的治療藥物主要是減少來經周期或停止經期來紓緩痛楚,甚至使異位的內膜自動萎縮或脫落。服藥後會有如更年期一樣的後遺症,如停經、潮熱、失眠和骨質流失等,有的更會有男性荷爾蒙過多的副作用,例如聲線變粗,體毛增多,乳房縮小等,停藥後也不會還原。藥物只是紓緩痛楚為主,停藥後復發機會高,手術才是根治方法。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有沒有痛楚,是否已生育,卵巢有沒有『朱古力瘤』,黏連及結疤情況是否複雜,是否已復發等,再考慮用藥,還是手術好。」阮醫生解釋。如經過一個療程的藥物治療後,未見效且仍有嚴重痛症或病徵,可以利用微創手術根治。 因子宮內膜異位而引致胃痛,並有「朱古力瘤」,她寧願接受微創手術,希望一次過徹底解決。 微創手術 解決黏連 阮醫生說,切除手術有一定難度,特別有黏連情況或靠近重要器官附近的異位內膜。 手術後有機會復發,阮醫生解釋,如果手術挖掘或清除得夠徹底,一般五年的復發率是低過10%,但如果做部分清除手術的則會有40%復發率。 在清楚了解手術過程及風險後,四月十九日,全身麻醉的Jenny接受「子宮內膜異位切除手術」。阮醫生在她肚臍內開一個約一厘米傷口,肚臍對下位置開三個約半厘米傷口,放入腹腔鏡及手術儀器,正準備開始切除囊腫時,卻發現她雖然黏連不嚴重,但除卵巢及盆腔腹膜外,就連宮韌帶、陰道穹窿、直腸陰道隔、靠近血管及輸尿管的後房也有涉及,範圍較預計的廣泛。 「幸好,雖然範圍大,但病情仍屬早期,當時亦發現她有兩粒細子宮肌瘤,經過兩小時手術,異位內膜及肌瘤一併解除。」阮醫生向記者說。 住院一晚後,她翌日就能出院,因為微創手術創傷小康復快。不過她身體較虛弱,所以休息了一個月才上班。「好神奇,手術後約一個星期,即四月二十六日來經,我已經沒有再胃痛,只是經血量較之前多一倍,不過五月的經期量又回復正常,問題完全解決。」 子宮內膜異位發生部位 ‧最常見的部位是卵巢 ‧其次是骨盆底中的子宮韌帶、直腸子宮凹陷、子宮膀胱間的腹膜。 生長在不同位置的子宮內膜,進行手術時有不同處理規格。 1.卵巢:卵巢有不同腫瘤,切除化驗才能確定性質,而且「子宮內膜異位」與卵巢癌有關,當中約1%可以是癌症,如果萬一腫瘤穿破極有可能引致腹膜發炎,故此卵巢發現腫瘤後,切除才安全。一般小於十厘米的「朱古力瘤」,切除後仍可保留卵巢組織。 2.盆腔、腹膜:無徵狀的未必要把盆腔或腹膜內的內膜除掉,但如果引致疼痛或不育就需要全部取出,如病灶侵蝕較深,黏連及結疤情況嚴重,手術會較有難度。 3.宮壁:已蝕入子宮壁之間的「腺肌瘤」,因為不能清晰地分離內膜,惟有切除子宮才能根治,所以較適宜不再打算生育的女性。雖然現時可以部分切除,保留子宮,但年輕的女性患者,多數只治療病徵,減低痛楚,避免損害子宮生育功能。 4.腸道:如病灶未侵入腸壁,則盡量切除病灶,但如果患者已到更年期,就不值得承受手術有可能弄穿腸道而要補腸的風險,所以是否做全清除或部分清除手術,要平衡風險及患者意願後才決定。 5.蝕腸:如內膜異位症引致嚴重痛症和屙血徵狀,表示病灶已侵蝕入腸。外國有醫生對於蝕入腸的內膜異位症,會切除腸段來解決,而且近年不少文獻亦證明,切腸後對生活質素有大改善,但始終手術風險較大,要看患者意願,不過蝕入腸的異位內膜情況不多。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