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子爵府

積分: 13831


1#
發表於 08-3-27 08:09 |只看該作者
勿離棄股票

(天窗) 深具江湖地位的週刊《經濟學人》,零四年八月報導加拿大經濟學家 Martin Barry的看法,相信未來十年股票的增長率,會跌至每年百分之四點七至六點七。

如此看淡前景,皆因是建基於極之謬誤的假設,認為通脹會降低,股價過高,缺乏上升空間。我對此極之存疑。

通脹沒可能低,相反在未來十年會大升才對。皆因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爭相印鈔票。美國政府揮霍無道,終成為全球最大債仔,不能長此下去。有的國家會以貶值來解決問題,但美國怎可以將貨幣貶值?唯一方法是印多些鈔票,令債項對國民收入,得以縮減。未來十年,這是美國的唯一出路。藉增加鈔票以更快減債,通脹自必攀至頂峰。

至於謂股價過高,亦是胡說八道。這句老生常談,由五零年說到九五年,但四十五年間,股票平均複式回報率高達一成三。查實撇除科技股,其他股票仍然廉宜。全球最大銀行花旗集團,零四年的市盈率才十二倍。這銀行一哥,不論盈利和市值,俱位列四大。我另一愛股,增長往績彪炳的AIG,零四年的市盈率亦只是十八倍,類似例子比比皆是。只是對市場寵兒,如微軟、思科和英特爾,我才認同這名經濟學家股價過高的看法。

該雜誌表示過去五十年,平均市盈率為十五倍,由市盈率十八倍降至十五倍,以十年計,每年調整百分之零點三而已,根本無關痛癢。

反而文章沒提另一疑凶,市場流通量。社會福利日減,令儲蓄率上升。惟眾生並不平等,有錢人儲蓄日多,窮人花費卻上升了。惟有錢才須投資,由於美元疲弱,資金流向海外,尤其是前景較佳的亞洲區。

金融界有可能崩潰,但如真的發生,金錢的概念亦付諸流水,後果可怕至難以想像,還是不要考慮這等災難。

不要離棄股票,合理的選擇,年增長一成至一成半可期。

不過,油價正處於高位,其影響不易評估。但肯定刺激通脹,因此必須投資,加以對抗。然而,高油價亦將令到資金由經濟體系流走,這對股市不利,直至工資的增長,足以抵銷高油價的影響為止。

總言之,在通脹的環境中,你最不應持有的,是現金。東尼

[ 本文章最後由 mission 於 08-3-27 17:03 編輯 ]


禁止訪問

積分: 13367


2#
發表於 08-3-27 14:2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子爵府

積分: 13831


3#
發表於 08-3-27 17:00 |只看該作者
加息引發通脹

(天窗)加息可能引發通脹, 皆因加息令企業支出上升, 成為通脹最大的肇因。

如加息導致通脹,企業盈利必然上升。很簡單,若一間工廠的貨品生產成本,包括人工、原料及行政支出,為每件九毫,以一元出售,每件賺一毫。但經過數年通脹,成本上升一倍,售價亦翻一番至兩元,每件貨品成本一元八角,就算貨量是相同,盈利已加倍,由每件一毫升至兩毫。

這同樣適用於銀行,尤其是貿易融資的,因相關貨量不變,營業額己加倍, 如邊際利潤保持, 盈利即開雙。故我不厭其煩地指出,買股票能對抗通脹。這才是我認為有道理的經濟理論,雖則經濟學家,尤以國際證券大行慣用的,並不認同。

沒錯!沒錯!當去到循環的較後期,通脹升幅過急,影響赤字,息率增加至剌穿經濟泡沫的水平,經濟將出現全面的崩潰。目前當然存有危機,美國貿易及預算赤字驚人,可能已踏上惡性通脹之途,如不小心處理,可能也會令經濟崩潰。但這影響全人類利益,所有人會力保美元不失。

儘管美元暴跌, 對香港而言, 亦非世界末日, 對中國影響更小,因香港愈來愈倚賴中國, 由供應以至出口。中國出口美國會大幅減少,這巨大真空對香港影響厲害過大陸,但香港正建立其他收入來源。

香港如今大做中國遊客生意,成為中國融資及出口中轉站,肯定益發背靠大陸。論投資,中國比香港更值得投資,然而要慎選對象。

中國經濟影響無遠弗界,是否足以令香港漠視美國呢?這相信還要等至少二十年,香港成為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中國自給自足,此目標才能達到。

不論那些專家、財經記者及國際證券行的股票分析員怎樣說,我認為通脹是你的好朋友,買了股票或物業便不用愁。只有怕冒險,投資了定息工具的傳統資本家,才須怕通脹。這惰性無助經濟增長,消費才能搞活經濟體系。假如你買了一件物品,銷售店便須補貨,兩層的賣家及家庭俱受惠,原料供應商、廠房工人亦然。

消費者的錢財,落入供應商及商販的口袋,經濟有裨益,人人笑逐顏開。買美國國庫債券的財閥,則無份推動經濟。不過,美國有巨額貿易及財政赤字,須靠國庫債券支撐,才不致破產。惟資本家必定會提供銀行服務予揮霍無道的有錢人及有錢國家,或許愛你變成害你。

利率已經不再受壓,加息期將無可避免,因此絕不可減少股票投資。不過,經濟未算太強勁,加幅仍會保持克制。

惟息口和股市無必然關係,只是善忘的香港人,以為加息是股市的催命符。不過,以我的個人經驗及記憶所及,這並非事實。

要透視經濟真象,還是靠自己信念尋找答案,不要聽信缺乏經驗的股票經紀,他們根本沒經歷過。

以股市來量度通脹,說來可能有點過份簡化。但通脹高,股市升;通縮現,股價跌,是不變的定律。故當市場初哥高呼息口上升須沽股票,令我大惑不解。以我的知識及經驗,情況剛剛相反。

還記得九十年代出現過這現象,股市跌至非常平宜,尤以英國及美國為甚,貨價備受壓抑,邊際利潤下跌,失業率高企,消費疲弱。但有足夠的通脹為價格帶來上升壓力,利率因而上升,終迫使生產商加價,盈利鬆綁,股市連隨反彈,翌年重現生氣。

九七年股市大牛,正是因生產效率及盈利上升推動,樓市成為最大得益者。我認為零六年香港經濟信心得以保持,股市還有好幾年欣欣向榮。東尼

[ 本文章最後由 mission 於 08-3-27 17:03 編輯 ]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