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洋房

積分: 34


1#
發表於 14-11-29 00:5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賈乙 於 14-11-29 00:59 編輯




網上看到不少人把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跟《星》片相提並論,我也來說兩句,

《星》vs《2001》

《2001》說是的一個科學幻想故事,裡面講的是人類和電腦科技及宇宙的關係,導演著墨處是人類在太空船上進食、抵抗無引力狀態的太空體驗,以及人類如何和自己創造出來的科技(HAL)對抗,甚至到最後人類化為嬰兒回觀地球宇宙,這都是當年會讓大家有新鮮感的題材。
而《星》講的絕不是一個科學幻想故事,戲劇再萬變其宗都只能是人性,Nolan描述的是人類在一個大時代下的自處。面對疾病、糧食和生態環境的淘汰,有的人放棄科學去做農夫,有的人被動的忍受下去,也有一少撮人決定為人類尋找更合適的生存空間,甚至不惜放棄親人。

正因為有了這群人,故事才正式成立並發展下去。


《星》vs《一》


這正正和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不謀而合,這兩部戲給我有兩處感覺是一致的。

一是壓縮感,都是感覺被強行壓縮了的電影,彷彿有很多內容被省去。
二是劇情安排,兩部感覺都是缺乏高潮那類型,弄了三小時也沒高潮,比石女還厲害。

很難怪,兩部電影呈現的都是一個時代,人類在「時代」下的模式,在這個宏觀格局下,導演就算將電影拖到三小時,呈現出時代感同時實在很難兼顧加插劇情起迭。不同於一般悲劇講的人性衝突,《星》和《一》讓人震撼的是一個人,或是一小撮人與整個時代的衝突。

時代是整個社會許多人文、科學、自然等因素結合而成的巨大力量,時代訴說的,是人類面對的「乏力感」,人類始終無可和一個時代對抗。

《一》片講的是一代武學大師面對時代巨輪淘汰的選擇──武術被槍器取代;在《星》片裡選擇在科學層面上,呼吸氧氣的人類也正被吸氮氣的枯萎病取替著。

王家衛導演筒下的一線天是被逼接受了,成為理髮師的那一刻,作為武師的他已經死了;而葉問,則無可不可地移居香港,開闢一條詠春之路。

Nolan的故事裡,Tom(哥哥)就是一線天,他不理兒子被沙塵污染患疾,甘心留在祖屋做農夫等死,也就是準備「硬食」這個時代的淘汰;而Murphy,就是開啟時代的鑰匙。


Murphy’s Law裡出錯的是人性

說到片首主角人物Murphy,應該講及其引伸的Murphy’s Law,定律本身講的是「凡有機會出錯的,一定會出錯。」按照導演的設定方式,這應該是全片的主題才對,但看完整套電影後,Murphy’s Law呢?


不論時代多大,內在的人性仍然一樣。《星》片導演選擇了人類獨有的相處方法,是欺騙,和承諾。動物界之中相信只有人類才會對同類進行這兩種關係:承諾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承諾,欺騙是兩個科學家對人類的欺騙。

在這一點,我就有點了解為何設定主角叫Murphy。整個太空探索故事由欺騙而起,布蘭恩博士欺騙古柏要拯救女兒而出發,留下了要回來的承諾;而太空船燃料耗盡陷入絕望,原因是「最傑出的」曼恩博士的謊言;最後古柏和Murphy成功聯繫、重聚,因為,他,答應過要回來。

「凡有機會出錯的,一定會出錯。」意思是科學探索也是人性,在拉撒路任務中,出錯的就是科學的人性面。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