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醫護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水晶宮

積分: 59853

2018復活節勳章 hashtag影視迷勳章 好媽媽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1#
發表於 08-6-25 16:14 |只看該作者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九成有效 6個月大前完成最佳
港星台三地最新研究 減嚴重腸胃炎感染逾九成半


文章日期:2008年6月25日

【明報專訊】輪狀病毒是引致兒童腸胃炎的主因,幾乎每名兒童5歲前都曾經「中招」,嚴重個案處理欠妥善可導致脫水死亡。本港、新加坡及台灣3地共同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能減低嚴重腸胃炎感染逾九成半,入院個案亦大減九成多,但兩劑疫苗須於6個月大前的「黃金期」完成,才會有效。
根據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早年進行的研究,本港每年約有1700名5歲以下兒童因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入院,即每24名病童就有一人嚴重至需要入院,而1歲以下幼童的發病率最高,每1000人就有18.4人感染此病毒入院。
在吉隆坡舉行的第13屆傳染病學國際會議上,剛發表由香港、新加坡及台灣共同進行的輪狀病毒疫苗研究,研究在03年底至07年7月進行,共10,708名嬰幼兒參與,當中三分一,即3025名是本港嬰兒,分別來自7間公立醫院。
研究以雙盲、安慰劑對照測試,嬰兒平均分成兩組,不知情下分別接受兩劑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及沒有藥效的安慰劑。結果顯示,對照組在兩年間有51人出現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感染,而疫苗組只有2人發病,疫苗對預防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有效率達96.1%,因感染病毒而入院的個案則大幅減少94.2%。
未有證據顯示增腸套疊風險
過去有指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腸套疊(即小腸套入前端腸子,扭曲的腸會腫脹而造成阻塞),是次研究雖也有嬰兒出現腸套疊,但疫苗組及安慰組比率相若,研究人員認為暫無證據顯示疫苗增加腸套疊風險。
研究人員之一、瑪嘉烈醫院兒科傳染病科副顧問醫生關日華指出,感染輪狀病毒可大可小,一般徵狀為腹瀉、嘔吐及無胃口,休息數天可自行痊癒,但幼童容易出現脫水等嚴重併發症。他強調,人體脫水10%屬危險界線,當血液濃度上升,血凝可增加中風危機,亦可引致器官受損,如腎衰竭死亡。
脫水逾15% 肚皮皮膚失彈性
關日華指透露,早前有一名8個月大男嬰持續發燒、肚瀉3天,母親自行買止屙藥給男嬰服用,但病情無好轉,眼見男嬰沒胃口兼「食乜嘔乜」,才到急症室求診。男嬰入院時身體脫水逾15%,肚皮皮膚失去彈性猶如長者一樣,眼窩凹陷,心跳快及血壓低,「如果佢(男嬰)遲一日入院,神仙都難救!」
關續指,男嬰糞便樣本化驗證實感染輪狀病毒,留院4至5天吊鹽水,直至2至3星期後才康復。他重申,若患者有血尿情况,已受損的腎功能將無法扭轉,提醒父母勿輕視病情。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