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注意以下事情,IMPORTANT NOTICE (重要通告):
廣州北部花都區最近發生了這個事件。
有一婦女星期天,她買了些罐裝可樂,放在冰箱內。
星期一她送進了醫院,安置在加護病房。星期三她死了。驗屍結果她死於Leptospirosis (細螺旋體病),追蹤到罐裝可樂,她沒有使用玻璃杯喝。
實驗證明罐頭受到鼠尿感染細螺旋體病毒。鼠尿含有毒性和致命物質。在喝罐裝汽水之前強烈建議汽水罐的上部要清洗乾淨。因為罐頭從倉庫運送到商店是沒有清洗的。NYCU研究顯示,汽水罐上面充滿毒菌和細菌,比公共廁所還多。因此開罐對嘴喝之前用水洗乾淨,避免發生任何致命事故。
我記得叫做漢他病 漢他病毒是屬於與布尼亞病毒科(Family Bunyaviridae)相關的核糖核酸病毒,為兩種急性傳染病的病原,一是漢他病毒肺症候群,一是漢他病毒出血熱伴隨腎症候群。前者流行於新大陸地區,後者則流行於東亞地區。漢他病毒的自然宿主似乎是囓齒動物,因此囓齒動物被視為是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及漢他病毒出血熱伴隨腎症候群的傳染媒介。在美國漢他病毒主要寄生在糜鼠(Deer mouse),它也曾出現在棉鼠(Cotton rat)、沼澤米鼠(Marsh rice rat)和白腳鼠(White-footed mouse)等其它囓齒動物宿主身上,所以其他帶原者也可能存在。 在台灣漢他病毒出血熱的宿主主要為溝鼠、屋頂鼠、鬼鼠、黃胸鼠、月鼠、小黃腹鼠、錢鼠等七種。 漢他病毒主要存在於真皮感染而無症狀的老鼠,其尿液、糞便、唾液及肺部都可以發現病毒,而人類的感染的途徑則是從呼吸道吸入鼠類分泌物中的病毒,一般潛伏期是11~~12天。 漢他病毒最早在亞洲韓戰時發現,當時是以腎症候群出血熱症狀診斷,但未分離出病毒,直至1976年才從韓國漢塘江附近抓到的野鼠身上分離出來,因此命名為漢灘病毒(Hantaan virus)。後來在亞洲、東歐及北歐的嚙齒動物身上也分離出不同型的病毒,因此依其基因作分類,而這個病毒改稱為漢他病毒(Hanta)。 在1993年5月中旬,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交界處出現一種不明疾病。1993年以前漢他病毒所玫的症候群都是以腎衰竭表現。首先是一對已訂婚的男女,女方在未婚夫上班時佈置新家,當未婚夫返家後卻發生愛人昏倒在地上,趕快將她送醫急救,另一半卻已回天乏術,而第二天男方也過世了,以後陸續一些原本健康強壯的年青人突然致病演變成急性呼吸窘迫症(unexplained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約有一半病人很快死亡。美國衛生單位及專家學者因此迅速展開調查與研究,並在6月3日證實這個疾病引起的抗體也是由另一新型漢他病毒株所產生。 而據當時美國流行病學家調查發現,漢他病毒之所以會散佈到美國,是因為1991-1992年發生聖嬰現象,造成氣候環境變遷,因此在溫暖的天氣及豐沛的雨量下,農作物產量充足,連帶嚙齒動物的產量也大增,比起前一年足足增加十倍,因此導致疾病散佈快速。 這個病毒型別後來被命名為Muerto Canyon Virus,也就是現在所稱的Sin Nombre Virus,其導致的疾病則稱為漢他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雖然致死率較高,但是很容易預防。 在美國,漢他病毒是普遍存在的,南部至少有一半已上的州發現漢他病毒,事實上,至少有三十州已經出現過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很少見,因為除非在特殊的情況下,否則並不容易被漢他病毒感染。台灣地區漢他病毒血清抗體陽性率為1.63%。但港區工作人員的陽性率則為2%,醫院病患大約是4.69%。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是一個空氣傳播的傳染病。病毒藉由(特別是掃地或翻動地毯)受污染的微粒乾燥後飄散於空氣中,人們吸入這些微粒後,就可能會受到感染。其他可能會感染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方法包括:(1)被帶有漢他病毒的老鼠咬到;(2)吃到或喝到被漢他病毒帶原者接觸過的食物或飲水;(3)鼻子眼睛或是嘴巴接觸到沾有漢他病毒之微粒(例如舔手)。公元2000年台灣所作的調查,國內每十隻老鼠中就有一隻曾感染過漢他病毒,而每三隻感染過漢他病毒的老鼠中就有一隻持續帶有病毒。美國境內每一白人中就有一人曾感染過漢他病毒出血熱。 蜱、蚤及其他會咬人的昆蟲未被發現能將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由老鼠傳染到人身上,事實上,沒有其他動物(老鼠除外)直接與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傳染有關。但是,也有可能會經由家裡養的狗和貓,接觸到受感染的老鼠。 一般相信人類並不能傳播漢他病毒肺症候群,但是在1996年阿根廷的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流行案例指出人和人間的傳染也有可能。人和人之間的傳染被視為傳播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最不可能的方法,尤其是美國。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並不被視為一個高傳染性疾病,常常是經由長期暴露而感染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如果家中或是辦公場所有發現老鼠蹤跡,就有感染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危險性。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最常經由吸入傳染,因此密閉環境中最容易受到感染。在一個小屋子,擁擠的空間或是穀倉中,如果有鼠跡的話,表示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感染的機會很高。危險性最高的環境是沒人出入或未被使用的建築物,比如廢棄的房子、木屋或是工具間。在這樣的空間中,特別是在寒冷的氣候時,老鼠可以活得很好。遍地的灰塵也會增加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感染。 到有漢他病毒感染的地方去旅行不被視為一個危險因子。露營、健行及其他戶外活動並不會增加感染危險性,尤其是在有採取防護措施來減低與老鼠接觸的情形下。 未受到治療的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病人幾乎都會死亡。但是如果在病程尚未發展到急性呼吸道窘迫群(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前就能就醫治療的話,活命 的機會就可以大大地增加。由於診斷、治療方法的改善,及醫界對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認知大大地提昇,過去幾年來,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死亡率已快速下降。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感染的先前症狀可能在感染之後五天到三週之間出現。症狀幾乎包括發燒、疲倦及肌肉疼痛(通常在背部、肩膀及/或大腿)。其他早期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畏寒及腹部不舒服(如嘔吐、反胃及/或腹瀉)。 這些早期的症狀很難判別,因此常常被忽視。事實上,這些症狀常常被描述為「類流感」,主要在於這些症狀的出現代表身體免疫系統開始抵抗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或是其他疾病。大部分的人每年最少都會經歷過一次這些症狀,因此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幾乎從未在這時候被診斷出來。 相反而言,出疹、喉嚨痛及耳朵痛並不是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典型的症狀,根據這些症狀可以排除漢他病毒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伴隨腎症候群會引起出血及嚴重的腎衰竭,但是漢他病毒肺症候群並不會。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可以判別是在晚期的症狀,通常在三到五天以後。這些症狀包括咳嗽及呼吸急促,也就是心肺階段(Cardiopulmonary phase),此時因為肺部已積水,身體開始反應,從此病情的發展就非常的快速,呼吸急促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通常在二十四小時內發生。呼吸會開始變得非常的費力及困難,在很多案例,病人若沒有呼吸輔助就無法呼吸,心跳也會慢下來。如果病人在此階段並沒有接受到醫療照顧,他們就非常有可能死亡。主要死因為肺中過多的蛋白性液體,漿液是由於微血管破裂而流到肺囊中,解剖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病人會發現到肺部嚴重地積水,是正常肺的二倍重,但是死因常常與休克及心衰竭有關。要是能渡過「心肺階段」,病人可以很快復原。有時病人治療之後仍會有腎臟的問題,比如過多的尿液(多尿),但通常很快就復原。在疾病病程中,要是肺部或肺血管系統受到傷害,病人也有可能在復原後,有輕微的呼吸困難出現。 漢他病毒出血熱是一急性傳染病,典型傳統有發熱持續3~~8天。膀胱炎、頭痛、腹痛、厭食、嘔吐,同時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然後有蛋白尿、低血壓。有些人可能有輕微腎病變,但也可能進行致急性腎衰竭,適當漢他病毒出血熱在發病時,幾乎已分離不到病毒,這也是漢他病毒不會人傳人的主要原因。 如果懷疑有漢他病毒肺症候群(HPS)該立即就醫診治。大多數的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病人只要在症狀出現初期就醫診治,即可存活,否則會在數小時內快速惡化死亡。 預防漢他病毒肺症侯群最重要為避免接觸老鼠,居家環境老鼠的數目越多,漢他病毒肺症侯群發生的機率越高,因此當務之急應設法減少家中老鼠數目,設法自倉庫、天花板等各角落將老鼠逐出。 減少居家環境老鼠數量的原則包括: 維持居家環境整潔。 妥善儲放及處置食物(包括寵物食物)廚餘。 修補紗窗、門,以水泥、鐵網堵住內、外牆破損處。 房屋內外放置捕鼠籠。 立即清理居家及附近環境,清除玻璃、雜草、垃圾,必要時房屋周圍埋置地下15公分之金屬防鼠網。 居家或附近30公尺周圍不要有可提高鼠類藏匿之材堆或廢棄物堆積。 引入貓等老鼠天敵。 可能藏匿老鼠的房子清理時先將門窗全部打開使空氣流通。戴口罩、橡皮手套、護目鏡、防護衣鞋(雨衣、雨鞋可替代)。如果鄰近已有病例,口罩應為高效濾網型,且應密貼臉部方有保護作用。 勿使用掃帚或吸塵器,因可能引起灰塵飛揚,增加病毒被吸入之機會。 應先以百分之十之漂白水或其他消毒液消毒可能受污染之地面再予清洗。 廢棄物以溼布擦拭消毒後丟棄,廢棄物移開後其原處應再消毒。如有老鼠糞便或鼠屍,清除前應先噴灑消毒劑。 廢棄物應置於雙層塑膠袋焚燒或掩埋,清理完後脫手套前,先浸泡消毒,再脫除手套洗淨雙手,手套一併丟棄。 目前國內於民國90年1月花蓮地區發現3例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病例,其中2名死亡。之後陸續接獲7例疑似病例報告,其中6例已排除,1例進一步檢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