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醫護

跳至

首頁
1

尾頁
   2


大宅

積分: 2703

BB防敏心得分享勳章


1#
發表於 16-8-17 06:48 |只看該作者
Bb 2個月大,已經起過幾次紅色粒粒,特別是無開冷氣時,請問是痤瘡定濕疹?(佢應該唔㾗,無r)
myimage.jpg


象牙宮

積分: 232219


2#
發表於 16-8-17 07:5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333s 於 16-8-17 08:00 編輯

胎毒 濕疹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大宅

積分: 2703

BB防敏心得分享勳章


3#
發表於 16-8-17 08:49 |只看該作者
333s 發表於 16-8-17 07:59
胎毒 濕疹

咁要點做?


象牙宮

積分: 232219


4#
發表於 16-8-17 09:02 |只看該作者
tigerbee 發表於 16-8-17 06:48
Bb 2個月大,已經起過幾次紅色粒粒,特別是無開冷氣時,請問是痤瘡定濕疹?(佢應該唔㾗,無r)

...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faq/child_health/CC1_3_1_3.html


初生寶寶有紅疹,怎樣處理呢?

初生寶寶有紅疹,怎樣處理呢?

很多初生嬰兒面上和身上都會有一些粒狀,而常見的情況包括:胎毒、暗瘡和熱痱。


什麼是「胎毒」呢?

「胎毒」的學名是「新生兒蕁麻疹」或「毒性紅斑」。常見於嬰兒出生後兩至三天,在嬰兒的面頰、身軀、背部和手腳等部位,出現一些白色或黃色針尖般的粒狀,而周圍被紅斑包圍著。


那麼要怎樣做才可清除那些胎毒?

「胎毒」並不是一種病,通常於出生後數天至數周便會自然消失,因此無需要擠壓、塗抹任何藥膏或作特別護理。


為什麼寶寶會有暗瘡呢?

寶寶的暗瘡,學名是「新生兒痤瘡」。多出現於額頭和面頰等部位,常見於出生後首數天或數周出現。寶寶有暗瘡是因為在懷孕期間,母親的荷爾蒙經由胎盤傳至寶寶體內而引起。約三個月大後會自然消失,媽媽只要保持寶寶皮膚清潔乾爽,無需要擠壓或塗抹任何藥膏的。


寶寶的背部出現些粒粒,不知是否熱痱,怎麼辦呢?

若寶寶太熱出汗,而汗液積聚在皮膚上,造成毛孔阻塞,汗水無法排出,就會產生細小凸起的紅疹,這就是熱痱。熱痱多出現於寶寶的頸項、背部和胸前等部位。要預防熱痱,最重要是幫寶寶穿適量的衣物,保持皮膚乾爽涼快,減少流汗。平日,以清水替嬰兒清潔皮膚。若情況沒有改善或嚴重,便應請教醫生。


什麼情況下要看醫生?

其實,如果家長不能確定寶寶身上的紅疹,是否上述的皮膚問題,就要看醫生。另外,如果有發燒、精神疲倦、吸啜困難或紅疹含濃,也要立即求醫!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象牙宮

積分: 232219


5#
發表於 16-8-17 09:07 |只看該作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22/19050371

胎毒致BB濕疹

【本報訊】嬰兒患上濕疹導致全身痕癢,又經常「扭計」和「瞓得差」,令父母十分困擾。中醫師表示,中醫學認為小兒濕疹與孕婦飲食不節制引發的胎毒有關,可導致嬰兒體質變得脾虛濕困,是濕疹元凶。祛濕食療與淮山糊有助健脾祛濕,有助預防濕疹病情加劇。
記者:梁麗兒


仁濟醫院─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仁濟)註冊中醫師余衛華表示,小兒濕疹多發於出生首半年的嬰兒,成因主要與胎毒有關。母親懷孕期間飲食不節制,吃太多肥膩、煎炸食物,包括攝取太多動物蛋白質如牛、羊等肉類;熱氣食物如龍眼、荔枝等。吃太多「生冷嘢」如日常嗜凍飲、少運動,都會令身體變濕重和熱氣,引致胎毒,傳給胎兒,導致出生後體質容易脾虛濕困,即脾胃虛弱、容易消化不良如出現溏便,或熱氣及出濕疹。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差,如吃太多熱氣的奶粉、老火湯或菠蘿等,都會形成濕重、熱氣問題,或受風邪入侵如出街「吹風」等,均會增加濕疹發作的機率。

余指,在內地行醫時,曾有年幼至僅出生三個月大的女嬰,因小兒濕疹求醫。女嬰病發時幾乎整個下身都長出紅疹,部份更有滲水症狀。女嬰因未能以言語表達,發作時經常哭泣,晚上睡覺容易醒。家人原本用嬰兒油作護理,其後發現病情無好轉,遂帶往求醫。女嬰浸敷中藥兩至三日後,病情有明顯改善。

淮山糊代米糊作正餐
不少家長對嬰兒用藥存憂慮,怕有副作用。余表示,中醫治療小兒濕疹主要用外治,例如用中藥方浸泡濕疹下肢,或濕敷出疹的面部。其次才用內治,為濕重嬰兒疏風清熱利濕,而所用中藥性質大多平和,例如菊花、金銀花等,對嬰兒十分安全,家長毋須過度擔心,但不宜自行執藥,建議求診中醫師。
患上小兒濕疹的嬰兒,平日可服用祛濕茶,可健脾祛濕,有助防止濕疹惡化。余指食材方面,淮山有健脾祛濕、補肺、補脾腎作用,適合脾虛濕困人士進食,建議可炮製淮山糊,取代嬰兒的米糊作正餐。做法十分簡單,可用五十至一百克淮山,打磨成粉,加入溫水攪拌,直至呈糊狀,然後隔水蒸十五分鐘即可食用。另外,因濕重引致濕疹的嬰兒,間中可飲用菊花茶,吃冬瓜粥、荷葉粥等,同樣有清熱、祛濕功效。

香港位處華南地區,天氣潮濕,加上港人普遍少運動,愛吃凍食、凍飲,也會加劇濕重問題,有濕重症狀人士包括有白色及厚厚的脷苔、濕疹及溏便,都可飲用祛濕茶、吃淮山祛濕,如蒸新鮮的淮山食用,或用淮山煲湯飲用。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6#
發表於 16-8-17 15:12 |只看該作者
回覆 tigerbee 的帖子

你好,嬰兒痤瘡係三個月以下BB好常見嘅,又稱為嬰兒暗瘡,通常出現係BB 前額、下巴、甚至背部,一般會自然消失,無需治療,用清水同BB 洗面, 注意清潔就OK 。而濕疹多見於面、手、膝頭等位置, 有機會係BB接觸到致敏源 (例如:花草、塵蟎)時引起,
皮膚會變紅同乾燥, 有時可能會有D小水泡。媽媽要留意下BB 粒粒會唔會越多越多,舊嘅粒粒未好番就出現新嘅粒粒, 或者接觸到某D野會更加嚴重 ,就有機會係濕疹。有時汗或者奶留係皮膚上面都有機會刺激到BB 幼嫰嘅皮膚,繼續保持BB皮膚清潔同滋潤,多D 搽冇香料嘅潤膚膏。情況嚴重時,要帶BB 去睇醫生, 醫生有可能處方含類固醇藥物治療。
我有一個願望,就是想見到每個BB食得好、瞓得好、笑得好、Poo得好,
有個海綿級肚仔,每天盡情體驗新事物、吸收新樂趣!


禁止訪問

積分: 6971


7#
發表於 17-2-5 23:3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