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子爵府

積分: 12325

牛年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畀面勳章


1#
發表於 19-11-28 03:01 |只看該作者
我喜歡跟朋友討論,他們腦中的某個想法,「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誰告訴我們的?」透過這樣的互動,我們常會發現,跟童年經驗有關。當然,某些想法還會經過後續人生經歷的強化,不能完全歸因於父母。

不過,這是我為什麼這麼在意親子間如何溝通的原因之一。因為在我們人生最初的關係裡,常常就已經給定了一個架構,雖然我們暫時有個依循,但也可能是一種限制,我們會被影響相當長的時間。而且親子關係可以很長久,除了是過去式,更可能是現在進行式。

就像我看過一個例子,一位成年女性很悲哀地頓悟,她對自己的認識,來自於她的媽媽。對一個弱小的孩子來說,她只能相信照顧自己的至親,沒什麼其他選擇。她的媽媽給她的評價一向不太好,她得花很多年,才能認清自己不是她媽媽所說的那樣,有能力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們常會用簡化的方式,來了解這個世界、了解自己。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內省功夫不夠,常常就會是別人給我們什麼標籤,我們就怎麼相信。

然而,更進一步去探問,什麼叫做「不太會說話」呢?

以我為例子,我在社交場合,不太說話,但看起來可能就像是「不太會說話」。我是不喜歡講社交話,可是,如果是臨時要我上台致詞,或者給我一個任務,讓我跟某個人建立關係,我使用「說話」為工具的能力,大致上還算可以。反而還有個後輩曾經請教我,要怎麼能像我一樣,不需要準備,就可以馬上被叫起來,跟大家講一段話?!


(怎麼可能不需要準備,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常觀察人,揣摩人性,就會知道比較清楚每種角色的走位與對白。也許沒經過練習,沒那麼流暢,但臨時要有切合場面的表達,勉強能應付一下。)


我們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常跟我們已經設定了一個過高的標準有關。當然,這個標準的設定,很可能只是被我們自己內化,源自於他人。


以「不太會說話」為例,對我來說,詞能達意就很了不起了。但是,在社交場合,還要有些浮誇、表演的性質,也不見得都能說真話,這要看對方是誰。如果是我們積極要爭取的客戶,還要想辦法透過說話,來讓對方感覺愉悅,對我們有信心。


這時不知道哪句話,讓客戶生氣,生意談不成。可能就會讓老闆覺得我們不會說話,或者我們也自我否定,「不太會說話」就變成了鐵板釘釘的事實。


我作為一個臨床工作者,我知道,對方的情緒,不完全受我們言語的影響。對方可能根本沒那麼想做成生意也不一定,或者早就有更屬意的人選,願意跟我們應酬,只是想要享受一下被討好的感覺而已。


想法定型之前,想法如何產生,又經過了什麼樣的過程?我們如何定義某些想法中的關鍵概念,合不合理?我們的推論是否正確,會不會有過度武斷、以偏概全…等邏輯上的謬誤?這些練腦也練心的功夫,平常就要打好基礎,而不是遇到困難才彌補。


像是可能有人會認為,所謂的「會說話」,是會說漂亮的話。可是,對我來說,很喜歡跟我客套,講場面話的當事人,我反而會有些擔心,這些話過多,常掩飾了他們真實的自己。這些話都有公式的,可是常不見得真心,雖然可以演得很像,像到很可能連自己都給騙了也不一定。


我們生命早期就固定的某些想法,偶爾就可以拿來翻動一下,曬曬太陽,免得潮濕發霉。隨著時間過去,我們可能已經跟當初想的不一樣了,一直用小孩的框架,過大人的生活,很憋!


象牙宮

積分: 200211

2021可愛聖誕B勳章 HiPP勳章(2) HiPP勳章(1) 2018父親節勳章 2018母親節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Poo得好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BK Milk勳章 開心吸收勳章 食得好勳章 瞓得好勳章 笑得好勳章


2#
發表於 20-1-19 18:5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