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大宅

積分: 4469


1#
發表於 19-3-29 16:2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0:36 編輯

【轉載】
南傳法正宗
宗派兩適從
從一真如意
意念自皈依
依法奉行
行有所示


~~~~~~~~~~~

※ 【真如】: 在梵文與巴利文,意為這樣地、如此地、如是地,用來表示「如是如是地呈現」、「如是呈現的狀況」,是讓事物如同它存在一般的存在、成為它成為的那個性質,也就是事物的真實本質。佛陀住世時,經常自稱「如來」,也是來自這個字根。漢譯佛經時,為了要正確地表示宇宙真實名相的真情實意,只能用「如」或「如如」來形容,意即「就是那樣子」的「實相」意思


大宅

積分: 4469


2#
發表於 19-3-29 16:23 |只看該作者
aking 發表於 19-3-29 16:21
【轉載】
南傳法正宗
宗派兩適從

這三大傳佛教又可以依經典語言而分別稱為漢語系佛教、藏語系佛教和巴利語系佛教。漢傳佛教產生於中國漢地,流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在中國也已流傳一千三百多年

※ 一直以來,由於傳承、地域、語言等方面的阻隔,人們對南傳佛教 (上座部佛教) 有諸多的解讀和說法。有人認為它是原始佛教,有人認為是部派佛教,有人說是小乘佛教,眾說紛紜。那麼,相對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南傳佛教自有特色 :


大宅

積分: 4469


3#
發表於 19-3-29 16:2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0:41 編輯

※ 【上座部佛教定義】 :

南傳佛教,因為是由印度向南傳播到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而形成的佛教體系,在地理位置上處於印度之南,故稱「南傳佛教」。又因其主要流傳於南亞、東南亞一帶,故也稱為「南方佛教」。然而,南傳佛教的規範稱呼應該叫「上座部佛教」,這是南傳佛教內部和國際上通用的名稱。「上座部」,巴利語Theravāda的意譯,由「上座」和「部」組成

「上座」,巴利語thera,又作「長老」。依戒律的角度,凡出家滿10個瓦薩(巴利語:vassa,即戒齡、僧齡。比庫每度過一年一度的雨季安居,其戒齡則增加一歲。


大宅

積分: 4469


4#
發表於 19-3-29 16:26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0:43 編輯

因雨季安居的巴利語為vassa,故比庫度過了幾個雨安居,則計算為多少戒齡)或以上的比庫,稱為「長老」,滿20個瓦薩或以上的稱為「大長老」

「部」,巴利語vāda的意譯,直譯為「說」、「論」,即學說、觀點、主張的意思,引申為學派、宗派、部派。因此,「上座部」的意思是長老們的觀點、上座們的學說

※ 【上座部佛教的源流】

其實,佛陀在世時並沒有所謂的上座部、大眾部、說一切有部、經量部、法藏部等部派,更沒有所謂的「大乘」、「小乘」等區別。當時的僧團在教理、戒律上皆是同一師學、和合無爭的,猶如水乳交融,並沒有出現多少分歧。


大宅

積分: 4469


5#
發表於 19-3-29 16: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0:48 編輯

因此,佛陀是「量材施教」、按各人之 "根器" 深淺而靈活教化

佛陀在「般涅槃」(佛教術語,多用作形容已獲得涅槃境界者的肉身死亡,故被當做得道者死亡的代稱,如佛陀在八十歲時宣佈將要捨壽,即稱之爲「般涅槃」) 前非常關心僧團的和合與發展,他叮囑說,若比庫們遵行七法,能夠使僧團興盛而不會衰敗,其中的第三條是:「諸比庫,只要比庫眾對尚未制定者將不再制定,已經制定者將不廢除,只按已制定的學處(即戒律)受持遵行。諸比庫,如此即可期待比庫眾增長而不衰退。」


大宅

積分: 4469


6#
發表於 19-3-29 18: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0:51 編輯

佛陀涅槃後的那一年雨季安居,馬哈咖沙巴長老 (大迦葉尊者) 在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結集,精挑細選了五百位阿羅漢參加,一起記誦和審核佛陀在四十九年中所教導的戒律與正法。結集結束之際,阿難尊者說佛陀在臨般涅槃前曾提到微不足道的戒律可以舍棄的問題。由於與會大眾意見不一,於是,馬哈咖沙巴長老重申了佛陀臨終前的教導:「尚未制定者不應再制,已經制定者不應廢除,只按已制定的戒律受持遵行。」

此項決議獲得全體與會者的一致通過。由於所有與會者都是佛陀的「親傳弟子」和德高望重的長老,因此,這種代表佛陀本意的長老們的觀點就稱為「上座部」。


大宅

積分: 4469


7#
發表於 19-3-29 18: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1:11 編輯

同時,這項決議的精神也就在以上座長老為核心的原始僧團中保持下來

佛教在日後漫長的流傳發展過程中,不斷分出許多學說和部派,但是,作為保守聖者傳統、以【維持佛陀教法純潔為己任】的「上座部」,自始至終都堅持一些恆久不變的原則:

1、佛陀沒有制定的戒律、沒有說過的法,不應添加

2、佛陀已制定的戒律、已說過的法,不應廢除,不應隨意篡改




 


大宅

積分: 4469


8#
發表於 19-3-29 18:4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0:56 編輯

3、只應遵行佛陀所制定的戒律、所教導的法

因此,凡是堅持這些觀點、遵守這種傳統的,就稱為「上座部」。

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無憂王(Asoka,阿育王)統一了整個印度。他後來篤信佛教,廣修塔寺,普施僧眾。因此,有很多外道苦於生計,竟自行剃了光頭、穿上袈裟、冒充比庫來接受供養,並且用外道的修行方法擾亂佛教。於是,無憂王從阿厚岡葛山中迎請了摩葛利子 • 帝思長老前來整頓僧團、淘汰外道。隨後,又挑選了一千位阿羅漢比庫,在王都巴嗒釐子城舉行第三次聖典結集,歷時九個月,完整地誦出了《巴利三藏》(三藏一詞,是佛教經典的統稱。 


大宅

積分: 4469


9#
發表於 19-3-29 18:53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1:00 編輯

包括經、律、論三部分。經 : 總述根本教義;律 : 記述僧規戒律;論 : 闡釋經典教義)

結集之後,僧團作出一項富有深遠意義的決定:派出九個弘法使團到印度國內外去弘揚佛法。其中的第八使團由索納尊者、伍德勒尊者帶領到了金地,即今天緬甸南部的達通至泰國中南部一帶地區。第九使團由阿拉漢馬興德尊者帶領到了獅子洲,即現在的斯里蘭卡

由於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都位於印度的南方,因此這一系的佛教稱為「南傳佛教」。當時無憂王所護持的佛教屬於上座部一系,因此傳播到這些地區並一直流傳至今的稱「上座部佛教」
1553878828047.JPEG


大宅

積分: 4469


10#
發表於 19-3-29 18:5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1:03 編輯

上座部佛教今天主要盛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這五個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另外,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東部、越南南部,以及中國雲南的傣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等地區,傳統上也是上座部佛教流傳地區。從十九世紀末開始,上座部佛教傳播到歐美澳等西方國家,並有持續發展之勢

※ 【上座部佛教的特色】

與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比較起來,南傳上座部佛教富有特色 :

 


大宅

積分: 4469


11#
發表於 19-3-29 18:5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1:07 編輯

一、只尊奉釋迦牟尼佛

漢傳佛教信奉諸多的佛、菩薩、羅漢、金剛、祖師、諸天鬼神等,例如阿彌陀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等等。藏傳佛教則有更龐大的神佛體系,除了諸佛、菩薩以外,還有金剛、明王、度母、空行母、各派祖師、護法神等等,多不勝數。即使對於佛陀,也有法身、報身、化身之說,如「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認為釋迦牟尼是「化身佛」。但是,當我們走進南傳佛教寺院,會發現只供奉釋迦牟尼佛。因為上座部佛教只禮敬、尊奉歷史上的果德瑪佛陀,並視其為導師,不崇拜菩薩、祖師、護法等等 
1553879252095.JPEG


大宅

積分: 4469


12#
發表於 19-3-30 01:1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1:18 編輯

二、只依《巴利三藏》

漢傳佛教的經典總彙叫《大藏經》,裏面除了收錄小乘三藏之外,還有大量的大乘經典,諸如《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楞嚴經》等,此外還收錄了歷代祖師大德撰寫的名目繁多的論典。而上座部佛教所傳承的經典,是在公元前三世紀無憂王時代即已定型的《巴利語三藏聖典》,以及解釋這些聖典的義注和復注。在數量上,要比漢傳經典少之又少。《巴利三藏》是在所有南傳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共同尊奉,並且沒有爭議的權威性聖典

需要指出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流傳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曾出現過一位祖師,


大宅

積分: 4469


13#
發表於 19-3-30 01:2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也不曾出現過任何一個因為倡議殊勝教法而另立的宗派。假如有佛教學者或歷史學家想撰寫一本所謂《南傳佛教思想發展史》之類的著作的話,他可能會發現有關資料將異常缺乏,以至於不得不回來研究《巴利三藏》及其注釋。當然,上座部僧團也存在着一些派別,但那也只是在持戒鬆緊等枝末方面的分歧,在經典與教理方面還是一致的  

三、使用巴利語

南傳上座部佛教所使用的經典語言是巴利語。「巴利」(Pā1i) 原來並非語言的名稱,而是「聖典」、「佛語」的意思。巴利語屬於古印度馬葛提一帶地區的方言。佛陀在世時,這一帶地區所使用的語言叫馬葛提語。
 


大宅

積分: 4469


14#
發表於 19-3-30 01:2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後來,以馬葛提語為載體的佛教經典傳到了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雖然這些地區原來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但為了表示對聖典的尊重,當地的長老比庫們不敢隨意改變佛陀的語言,於是直接用馬葛提語來傳誦經典。直到現在,比庫們在誦經的時候,並不用自己的民族語言,而是用巴利語。因為聖典叫「巴利」,於是記載和傳誦聖典的語言就叫「巴利語」。巴利語的特點是發音清晰,韻律動聽,即使不用刻意吟唱,念誦起來仍然如歌曲般優美動聽。能夠把佛陀講經說法的語言基本保持不變,不能不說是語言發展史上的奇跡 


大宅

積分: 4469


15#
發表於 19-3-30 01:2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四、注重戒律細行

講到持戒,有些人認為要入鄉隨俗,可以不必拘泥小節。然而,上座部佛教卻強調,戒律是佛教的生命,是修行的基礎,如此,上座部佛教有許多看似不合時宜的現象。比如:僧人身上所披的紅褐色、黃褐色的袈裟,必須按照《律藏》的規定進行裁剪、縫制和染色,它保留了佛陀在世時的服裝式樣。如此,見到僧人,就猶如見到佛陀在世時的聖僧團一樣。有長老曾自豪地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服裝像我們身上的袈裟那樣,保持了二千六百年不曾改變。」

在現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上座部僧人仍然過着托缽乞食、離非時食、半月誦戒、雨季安居、行邀請法、


大宅

積分: 4469


16#
發表於 19-3-30 01:3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1:30 編輯

四、注重戒律細行

講到持戒,有些人認為要入鄉隨俗,可以不必拘泥小節。然而,上座部佛教卻強調,戒律是佛教的生命,是修行的基礎,如此,上座部佛教有許多看似不合時宜的現象。比如:僧人身上所披的紅褐色、黃褐色的袈裟,必須按照《律藏》的規定進行裁剪、縫制和染色,它保留了佛陀在世時的服裝式樣。如此,見到僧人,就猶如見到佛陀在世時的聖僧團一樣。有長老曾自豪地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服裝像我們身上的袈裟那樣,保持了二千六百年不曾改變。」

在現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上座部僧人仍然過着托缽乞食、離非時食、半月誦戒、雨季安居、行邀請法、
1553880655215.JPEG


大宅

積分: 4469


17#
發表於 19-3-30 01:32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着咖提那衣等簡單樸素的原始佛教律制生活,這正是他們嚴持戒律、注重細行的修學態度的結果  

五、禪修次第清晰

上座部佛教難能可貴之處,是它完整地傳承了佛陀當年所教導的一整套止觀禪修方法,嚴謹系統,次第分明。禪修者可以通過專注呼吸等方法修習禪定,證得禪那後,借助強有力的定力來培養觀智,觀照名色法(即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的無常、苦、無我,次第成就十六種觀智,乃至今生證悟道果涅槃。雖然佛教流傳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年了,但人們仍然能夠依照這些方法,來體驗各種不同層次的修行境界 


大宅

積分: 4469


18#
發表於 19-3-30 01:36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3-30 01:37 編輯

六、教化社會

許多人一提到上座部佛教,自然會冒出一句「小乘佛教」。他們認為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是證阿羅漢以求「灰身滅智」,做「自了漢」,不發菩提心救度眾生云云。這是對上座部佛教的誤解。上座部佛教認為,弘法利生是出家人的義務。但想要度化眾生,自己先須學有所成,修有所證,即「先度己後度人」

在現代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南傳佛教寺院都是當地兒童接受文化和品德教育的學校。上座部僧人既是知識的代表,又是積累功德的對象及社會道德的倡導者。上座部佛教流傳的地區,幾乎都是全民信教的地區,佛教的影響無所不在,
1553881029561.JPEG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