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華揮舞的“關稅大棒”,最終將美國自己的優勢企業也拖入“泥潭”中。
美國當地媒體報導,近期,以特斯拉為代表的3400美國企業先後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希望法律判定美對中加征的關稅“違法”,並讓美政府“連本帶息”地退稅、退利息!
據瞭解,3400家企業中包含不少知名汽車企業,包含沃爾沃、福特和梅賽德斯-賓士等一眾車商,以及家得寶、女裝品牌Ann Taylor等其他知名美國企業 。
事實上,早在2018年,特斯拉就品嘗到了美國亂加關稅的惡果,而伴隨著8月部分關稅豁免到期,特斯拉將再次正面遭遇關稅猛增的尷尬。
不僅是企業,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此前也公開表示,特朗普的做法,將會使美國公司增加稅收負擔,這些稅收通常會轉嫁給消費者,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會感受到關稅帶來的影響,雙方都將為此買單。
“國際貿易不能簡單的按照1+1計算。當前世界產業鏈極大地融合,並不是特朗普以為的‘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全部是由中國企業生產的,與美國企業或者投資無關’,更不是‘限制中國商品進口,就能減輕美國的貿易逆差’,而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的情況也證明了這一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表示。
起訴特朗普
對從中國進口的某些零部件徵收高額關稅,反而將美國企業推到尷尬的境地中。
賓士在訴訟檔中指控特朗普政府:“發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無邊界、無限制的貿易戰,影響了逾5000億美元從中國的進口”。
特斯拉也在向國際貿易法院提交的檔中表示:徵稅“武斷、反復無常,是對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讓汽車企業憤怒的關稅被稱為清單3和清單4,其中清單3於2018年生效,目前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清單4於2019年生效,目前對12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7.5%的關稅。兩份清單從原材料到電子元件,包含數百個非常具體的專案。
美國方稱,徵收這些關稅目的是讓美國製造商擺脫對中國技術的依賴,並減少不斷擴大的對華貿易逆差。美國商務部報告稱,7月份資料,美國貿易逆差飆升近11%,達到了636億美元,其中對中國的逆差攀升至283億美元。
但實際上,在加征關稅的背景下,美國的貿易逆差不僅沒有縮小,反而使得美國企業核心零部件進口受到影響,導致美國企業不得不為零部件支付更高的成本。
“受影響的部分是其自動駕駛系統的‘大腦’,由於Model 3汽車電腦的複雜性,以及特斯拉指數級增長所需的苛刻時限,特斯拉無法找到其他製造商來滿足我們的要求。”特斯拉在起訴書中表示。提高這一特定部件的關稅,會增加特斯拉的成本,並影響盈利能力。
在金燦榮看來,當前中國領先的技術越來越多,比如華為、中興5G技術、高鐵、礦山掘進機等,這些讓美國產生了更大的警惕,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政治手段干預經濟,但這樣的干預最後只能害人害己。
被關稅誤傷的美國企業
事實上,早在2018年,特斯拉就曾經被美國的關稅大棒“誤傷”過。當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佈加征25%的關稅名單中,特斯拉在加州費利蒙工廠Model 3型號電動車汽車組裝中用到的中國製造電腦和顯示幕正名列其中。同時,中國也對美國進口商品採取加征25%關稅作為回擊。
兩方夾擊之下,在當時,特斯拉最低配車型也上漲了14萬元,大部分車型價格均突破100萬元,在華銷量顯著走低。按照當年特斯拉2萬輛銷量計算,在進口關稅上調至25%後,再加上17%的增值稅以及10%的購置稅,預計特斯拉進口車整體關稅至少將增加4.7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1.41億元。
而按照Model 3的銷量,美國的關稅大棒將更加重創特斯拉,甚至會導致特斯拉在全球市場失去競爭力。
受影響的不僅是汽車企業,還包括家得寶、女裝品牌Ann Taylor等。深受影響的企業們不得不將特朗普上訴至法庭,希望法律判定這樣的關稅“非法”。
在被告名單中,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也在列。2019年,他拒絕了對特斯拉對從中國進口的用於Model 3電動汽車的電腦和顯示幕免征25%關稅的要求,稱這些部件使用了對中國國家安全項目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技術。
“美國貿易代表的徵收清單3和4是任意和反復無常的,因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沒有提供有意義的評論機會,沒有在作出決定時考慮相關因素,也沒有在發現的事實與實際情況之間建立合理的聯繫。”特斯拉的律師稱。
美國企業政策中謀變
“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很多美國企業都面臨尷尬境遇。”券商Wedbush分析師丹尼爾·伊夫表示。
美國非盈利貿易組織TariffsHurt the Heartland即時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美國已經損失了594.28億美元,約合4047億元人民幣,而這些損失必須由美國農民、零售商、製造商、企業和消費者來承擔。
近年來,特斯拉強勢崛起的背後,離不開中國市場的支援。從座椅、視窗、玻璃到金屬和觸摸屏等中國製造零部件,到全球增速最快的銷售市場,特斯拉每一步的背後都有著中國市場的身影。
正因為中國市場如此重要,因此,當中美貿易爭端開始之時,特斯拉一邊申請關稅豁免,一邊著手在中國建立工廠。
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顯示,特斯拉於2019年申請了人造石墨、氧化矽和門環定制焊接板的豁免,這三項豁免均於2020年8月到期。而中國製造電腦和顯示幕的豁免則被否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特斯拉起訴特朗普政府的同時,特斯拉也在以激進的速度推進技術和產能強化。
在“電池技術日”活動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等高管詳細解讀了自研電池的最新技術規劃,包括五大創新技術。馬斯克表示,如果這五大創新技術都能兌現,特斯拉汽車的續航能力將提高54%,成本將下降56%,超級工廠的投資將下降69%。馬斯克稱特斯拉有信心在未來三年內生產一輛售價僅為 25000 美元(約合 17 萬人民幣)的電動車,這會是史上最便宜的一輛特斯拉汽車。他表示,製造人人買得起的電動汽車始終是特斯拉成立以來的夢想,但毫無疑問,關稅成了這個夢想的攔路虎。因此,起訴成了特斯拉的重要選擇。這也是3400餘家美國企業謀求貿易自由的艱難一步。
而在中國專家看來,特朗普的“自殘式加稅”,已經顯示出了惡果。特別是在疫情之下,不少美企生產狀況堪憂,而美國政府的做法正在加重其負擔,“殺敵一千自損一千”,這是很多美企無法承擔的。
花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