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水晶宮

積分: 59064


1#
發表於 21-6-22 08:10 |只看該作者
內科醫學院指社會存誤解‎ 慢性病患者以為不宜打針︰長者以為唔得 https://www.hk01.com/article/640851?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伯爵府

積分: 15459


2#
發表於 21-6-22 08:53 |只看該作者
鬼咩。d 人個個當正自己係醫生,自己覺得係就係。 我d 鬼佬同事都好驚訝 香港人打針率咁底,佢地外國既父母有得打既都打晒針


子爵府

積分: 14902


3#
發表於 21-6-22 08:5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冇辦法,香港有一班人活在驚恐中,自己唔打,仲不斷煽動人唔好打,我係長期病患者,問左醫生,佢話只要受控制就可打,當然立刻打左

點評

wcpcelia    發表於 21-6-22 15:43


水晶宮

積分: 55930


4#
發表於 21-6-22 09:01 |只看該作者
而家個個都話自己有3高唔打得,
其實係打得........................



珍珠宮

積分: 49019


5#
發表於 21-6-22 09:06 |只看該作者
吾打針,有一百個理由


男爵府

積分: 8698


6#
發表於 21-6-22 09:2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我有慢性病,我冇體檢,已打第一針。
打之前見佐醫生,將自己身體狀況告訴醫生,當問到過敏時醫生較為緊張,當知我原來只係奇異果過敏會引致耳仔超級痕,就話冇野照打。


象牙宮

積分: 227750


7#
發表於 21-6-22 09:3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333s 於 21-6-22 09:44 編輯
1314625 發表於 21-6-22 08:10
內科醫學院指社會存誤解‎ 慢性病患者以為不宜打針︰長者以為唔得 https://www.hk01.com/article/640851?u ...

政府沒有做足功夫。長者/慢性病患者,不知並不奇。
早D叫醫生出來說。

家中的長者,老人家。还沒打。




本港新冠疫苗接種率偏低,香港內科醫學院今日(21日)表示,香港長者的接種率堪稱世界最低,認為消除長者對打疫苗的誤解為刻不容緩,其中,委員會委員周啟明憶述最近與病人的對話,「我話可以打針,佢哋第一個反應就係,乜原來我打得㗎?佢哋以為有慢性病唔打得。」

老人科專科委員會秘書陳德揚指,不少長期病患者均誤會不適宜接種疫苗,然而該批病人感染後死亡風險較高,更需要接種疫苗預防。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說,例如血壓高患者,在服用藥物後病情得以控制,接種疫苗並無問題。他建議政府讓60歲以上的人士無需預約即時打針,並派員到院舍長者為接種,以提高長者的接種率。

香港內科醫學院表示,不少國家優先為長者接種新冠疫苗,其中英國、以色列的6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高達九成,卻沒出現死亡率、中風和心臟病增加等異常情況。然而本港長者的接種率堪稱世界最低,70至79歲組別僅約5%已接種,80歲以上更低至1%,認為提升長者接種率刻不容緩。

香港内科醫學院委員會多位醫生均認為,現時長者對疫苗普遍存有誤解,其中委員會委員周啟明憶述最近與病人的對話,「我話可以打針,佢哋第一個反應就係,乜原來我打得㗎?佢哋以為有慢性病唔打得。」

根據去年本港長者疫苗接種意願調查,顯示近五成願意打針,與實際接種數字有很大差異。周認為,長者因誤解而卻步不願打針,但以他為例,當解釋疫苗的安全過後,均願意打針保障自身,「長者係唔知可以打,唔識邊度打。」

長期病患感染後死亡風險高更需打針預防老人科專科委員會秘書陳德揚亦澄清,打針後的副作用如發燒及疼痛,長者出現的機率比年輕成年人更少。而不少糖尿病、心臟病和慢性肺病等長期病患者,均誤會不適宜接種疫苗。他強調,由於該批病人感染後死亡風險較高,更需要接種疫苗預防。

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進一步解釋,長期病患如血壓高,只要在服用藥物後,能控制血壓至穩定的程度,並無須改服其他藥物,接種疫苗並無問題。


倡長者無需預約即時打針、派員到院舍打針惟本港疫苗接種率低,鄰近地區如新加坡60歲以上長者已達75%接種率,最近更推出毋須預約措施,方便長者到任何中心當場打針。故此,李錦滔強調,患慢性病及曾接種流感疫苗的長者適合打針。他建議政府,讓60歲以上的人士無需預約即時打針,並派員到院舍長者為接種。

李錦滔亦解釋,部分身體極度虛弱的長者不適合打針,仍然具有一定感染風險。由於他們身體所限難以外出,倘若院友及員工接種疫苗,形成保護傘,便能減低他們的感染風險。而院舍長者接種率提高,院舍便能開放探訪時間,或容許長者外出,令院友身心更健康。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