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娛樂

跳至

首頁
1

尾頁
   2


洋房

積分: 79


1#
發表於 22-11-13 05:3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b88 於 22-11-13 05:39 編輯



《正義迴廊》没人留意到的地方


演員楊偉倫飾演主角張顯宗(也即是飾演現實真人原型角式弒親案第一被告周凱亮)。


全世界99.99%絶大部人都認為張顯宗是忤逆仔,大逆不道、極度兇殘、魔鬼,責駡他。


這些事情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有、存在、發生,而將來也一定會繼續有、發生。或許事件次數不多,所以社會沒有人去預防。判監禁只是治標不治本。治本就要知「為什麽」這樣做。


片中張顯宗都好清楚解釋、答:「阿爸打阿媽,跟住又打阿哥,阿哥又再打我。我唔鍾意學琴,父母就硬迫我要學。」有許多人會想:「那就要殺死父母嗎?」因人們覺得這麽小事,或件事是不是大到需要弒父母呢?


正當許多人都說張顯宗這人無同理心時,其實講的人也没有。因你要投入張顯宗的角式,與他同理心。(part A)當你長期被精神及身體受虐待、受打壓、被强迫、不可反抗、不可還拖/還手,你會黐線、發神經、發瘋。最後該人或該孩子必然只有4個選擇:1.自殺、2.家庭仇殺、3.離家出走、4.忍氣吞聲。(part A end)


我們任何人都可以令另一個人變成魔鬼、邪惡,只要去做以上part A部份放到别人身上。


張顯宗他自己也是受害者。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到這些壓力、虐待、傷害而過渡到。如你未親身遭遇過或嘗試過,不要下爬/下巴輕輕地說(意隨便輕鬆誇口說)頂得起、頂得順、頂得住或小事。


其實是因他的父母做就成今天的張顯宗,結果殺掉回他們自己。世人怕果,菩薩怕因。追查元兇的元兇,次源頭是因世界採用最大的「名利權」遊戲規則作為、定義為「成功」的標準,其為世人、世界、社會所帶來許多及影響深遠而擴泛的後遺症及副作用。而最源頭元兇就是你們有病、不健康的意識。關於這麽深層次的原因解釋,不是三言兩語解釋到。


片中最後,他的哥哥探張顯宗的監時説:「其實阿爸阿媽好錫你,他們留低兩層樓給我們。」


99.99%絶大部份人都會認為財産、物質留給就表示愛。世人、世俗已被教導、教化、教育、習慣:金錢=真愛,或金錢代表、表示真愛。真相是金錢與真愛是兩回事。金錢既不能等於、代表、代替、表示真愛;相反,有時更會害了你。


其實張顯宗的父母是完全不懂真愛。做了自以為是對、愛,實質是錯、傷害、恐佈、邪惡的方法、手法,最终攬炒。


其實父母、親人、保護兒童協會這些被標旁、標籤為偉大、照顧的身份、角式。兒童及青少年反抗好容易被判反叛,還口好容易被判駁咀,求助好容易被懲罰得更嚴重。所以最後受害者(兒童、青少年)反而不是入監房,就是入殮房。


其實弒親只是其一社會上的問題或縮影。無或不懂真正的愛,加上打壓、强迫,結果攬炒、恐佈、血惺、戰爭、死傷同樣會應用、發生在社會上、人民裡、其它各層面上、裡、之間、內外。不論什麽,可以是親人、同學、同事、各行各業、各地方、社會、國家。任何關係、職業等等。



真愛是很脆弱,很易被打倒,但你們弄死了它(真愛),你們共同都肯定不會好得哪裡去。你們肯願共同一起保護它,大家都有著數、好處,大家都不會衰、差得哪裡去。


關於「真愛」的解釋,太長篇幅。





洋房

積分: 79


2#
發表於 22-11-19 00:25 |只看該作者
補充:
(節錄《與神對話全集3上冊p.19》)

我為你選擇你最高的善,但更為你選擇你的意願。這是愛的最確切表示。當我想要給你的是你想要我給你的,我就是眞的愛你。當我想要給你的是「我」想要給你的,則我愛的是我自己,只不過是借著你。同樣的,借著同樣的尺度,你也可以以此來斷定別人對你的愛,也可以斷定你是否眞正愛別人。因為愛不為自己求取,而只想讓被愛的人的選擇成為事實。 (節錄完)

正當99.99%絶大部人都認為張顯宗去外國留學是很幸福時,他内心根本不是他想及願意,他覺得被迫做自己不想的事很痛苦。如他不去,就像被人責駡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這種痛根本無人明白他自己,唯有默言承受去了。同樣,他的興趣是打籃球,籃球又可以幫他自己增高,但他又被打壓,被迫做他不喜歡的彈琴。同樣,他不做,就像被人責駡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彈琴比打籃球更貴的。

世人X七(責駡)結果,但那些因呢?他在澳洲學校的欺凌者卻無人責駡,他們在此弒親事件無需負責。

世人怕果,菩薩怕因。家庭的虐待者/強迫者及學校的欺凌者就是因。根據許多事實報導,殺人者的童年大都是生長於暴力家庭、受過童年創傷、或童年受過性侵害。99.99%與童年、家庭、學校不好、破碎、虐待、傷害背景及遭遇有關。

張顯宗的痛苦變成/引致成仇恨。世人覺得是他的籍口。世人不理解、明白、感受不到他的痛苦。你不是他,沒有他的遭遇,難對他有同理心。

你需要一個模擬劇場及角式扮演的遊戲,那你只感受一天或只是數小時,而他則是你的20多年的倍數。

有許多被迫變成魔鬼都是受了重傷的結果,虐待者、強迫者、欺凌者、施壓者卻有時不但無需負責,甚至被人讚賞。

世人怕果,菩薩怕因。你們的世界倒轉來行。


大宅

積分: 3759


3#
發表於 22-11-25 15:13 |只看該作者
gb88 發表於 22-11-13 05:37
《正義迴廊》没人留意到的地方

始終正義迴廊呢套係電影
如果你有興趣知道多啲真實
你YouTube search 小醉俠嚟睇下(係一個法律YouTuber , 分part 1-4)



複式洋房

積分: 120


4#
發表於 22-11-27 22:12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好睇


子爵府

積分: 13427


5#
發表於 22-11-28 18:3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如果好似以上咁講,佢的父母對兩兄弟的教導方法是否都一樣?如果係,為何兄不會這樣做?


大宅

積分: 3759


6#
發表於 22-11-30 01:35 |只看該作者
gb88 發表於 22-11-13 05:37
《正義迴廊》没人留意到的地方

根本就係loser一個
講咁多藉口合理化

呢一套始終係戲
建議你睇下法律界YouTuber 小醉俠
會知道實情更多


洋房

積分: 79


7#
發表於 22-11-30 06:3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b88 於 22-11-30 06:37 編輯
bbq. 發表於 22-11-28 18:31
如果好似以上咁講,佢的父母對兩兄弟的教導方法是否都一樣?如果係,為何兄不會這樣做?
...

那所謂「教導」不如叫虐待、欺凌較正確。兄弟兩人承受能力不同、反應不同。但從小受到負面影響,對身心靈都不會好。阿哥無殺人不代表他無問題,他可能在其它方面出問題。

TVB剛剛播20-11-2022 TVB星期日檔案【旁觀者稱 霸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iV6wlHaYA),分别是這套是發生在學校及學生之間,【正義迴廊】是發生在家庭及父母與子女之間。地點和關係不同,但相同的都是欺凌。

親人不一定有愛,有愛才算是親人。不要因「血緣」關係而去偏幫。

韓國電影《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的對白:「我來到陽間,一千年來以家神身分觀察無數家庭。諷刺的是,我始终都不理解人類。不過有一件事很肯定:世上沒有天生的壞人,只有壞的處境。所以當你埋怨、感到憤怒、無法理解時,把一切倒過來看,那就會看到想知道的答案,無論人也好,世界也好,宇宙也好。





洋房

積分: 79


8#
發表於 22-11-30 06:5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b88 於 22-11-30 06:53 編輯
豬仔脾 發表於 22-11-30 01:35
根本就係loser一個
講咁多藉口合理化

如有人X七你,你X七番佢。那合理(合乎道理)嗎?如佢没X七你,你也不會X七番佢呢!但佢對不對?不對。所以合理但不對。

凶手自己雖然是有不對,但做成他的不對有來自虐待者、強迫者、欺凌者、施壓者。但我不是説凶手完全無責任。他需要有愛心的人教導他成長、正義可靠的人幫助他如何處理及面對那些虐待、強迫、欺凌及壓力。雖然凶手當時身邊沒有這些人。

大家一同共同有份負責。"正"人出口、笨人出手。出口的心術、機心有時比落手的人更恐佈及邪惡,責任不應少於落手,但現時法律是著重物質、行為。

我想折錄在高登同題目名post,引用有位留言以下,而看看樓主怎回覆:

樓主都無為花咁多心機同班道德狗解釋咁多啦
跟本哩班出身良好家庭既溫室撚/俾愚家思想茶毒到覺得孝道係天經地義 無論屋企人對你幾衰都好,都廿唔能夠武力反抗既愚孝友
係唔會花半點同理心去體諒我地哩啲係高壓環境下長大既小朋友

樓主的回覆:
很感謝你的留言、發聲。你一句勝過我千言萬語。因只有有經歷的人才真正能感受到那種痛,不但沒有人理解、明白、幫助,出聲還反會被鬧得更勁,踩到幾腳,再係傷口曬多d鹽,就算你死了,人們只會説是抵死。

要人明白那種痛的感受,大人世界可以在工作上或其它方面受欺凌,不同事情,但同一感受及道理。


大宅

積分: 3759


9#
發表於 22-11-30 07:36 |只看該作者
gb88 發表於 22-11-30 06:50
如有人X七你,你X七番佢。那合理(合乎道理)嗎?如佢没X七你,你也不會X七番佢呢!但佢對不對?不對。所以 ...

本帖最後由 豬仔脾 於 22-11-30 07:46 編輯

我知你理據想講咩
你都可以了解更多

現實主角曾經喺YouTube開咗個Channel 放片
你可以睇小醉俠part4分析
了解現實主角性格
內容係how to draw a circle
講左一大輪
而最後冇畫到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