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hoyki 於 23-9-3 15:19 編輯
前兩天,我在本欄指出,日本企圖利用氚的含量,以證明核污 / 廢水的安全性,是混淆視聽,皆因氚是核發電的過程製造出來,當福島核電廠關閉了,其氚含量必然低於任何正在運作中的核電廠。
所以,真正的癥結,是已洩漏了的核原料,即是鈾元素,這時應已分裂成為具高度放射性的銫和鍶,究竟有沒有分隔出去。問題在於,日本和為其吹捧的狐群狗黨強調的只是氚的數字,而假設所有銫和鍶都已分離了出來,並不存在於現時的核污水中。
一般來說,不公布的資訊遠比公布了的更加重要,所以我可以斷定,核污 / 廢水的確大有問題。
可是,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核污 / 廢水和食品安全是兩碼子事。所以,今日的主題是食品安全。
話說 8 月 26 日,日本駐華大使館微博上傳一篇路透社新聞的截圖:香港的壽司郎門有長長人龍,部分分店的輪候時間長達 1 小時。
網民對此的精警留言有:「這是想趁還沒污染多吃點」,「240 天後看他們還排隊嗎」……另有一些更重要的原因,一是現時很多廉價日本餐廳不得不坦白,說自己的產品從來 / 現在並非日本進口。
二來,中國對於日本的水產品是全禁,這應該是有政治原因,而香港則只禁了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等 10 個都或縣的水產品,這作法比較合理,皆因核污染隨著距離稀釋了。再說,現時日本有不少高級水產,是來自遠離日本海的太平洋,危險程度也會降低。
有一種說法,指今時今日,我們吃的黑心食物還少嗎?核污染只是其中一項。
我不反對這說法,也不介意吃日本水產,正如我也不時吃到黑心食品,只要不常吃、吃得不多,相信危險程度不高,再講,想要避,它們無處不在,也避不了。然而,問題在於,明知風險而去吃是一回事,但說日本水產沒問題,就是騙人,而居然相信鬼話,就是愚蠢。
最精彩是某位 8 月 24 日後拒吃日本水產朋友的說法:「我不介意輻射,而是禁了太多地方的食材,屙媽卡些的質素一定大跌!」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0%B8%E6%B1%A1%E6%9F%93%E5%92%8C%E9%A3%9F%E5%93%81%E5%AE%89%E5%85%A8%E6%98%AF%E5%85%A9%E5%9B%9E%E4%BA%8B/397286
我做月供股票系統。 講笑。 不是。
我做證券,認識做月供股票系統的人。 也是講笑。 不是。
我是證券公司的客戶,證券公司不是我的客戶。為客戶(證券公司)找客戶(水魚)並不適用於我。